人一旦开始睡觉大脑就“关机”了,对吧?可是我们都错了!

人一旦开始睡觉大脑就“关机”了,对吧?可是我们都错了!

我们通常认为,睡眠是大脑充分休息的时段。人一旦开始睡觉,大脑就“关机”了,对吧?可是,最新一期《科学美国人》杂志的封面文章却说,我们都错了。其实在睡眠中,我们的大脑依然活跃,一些近期存储的记忆会在睡眠中被重新激活,进行整理。

那么,能不能利用这一点,让睡眠帮助我们学习呢?

科学家最重要发现就是,人们在白天生成的记忆,在进入睡眠后会被再次激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是可以受到外界影响的——这为科学家有针对性地控制睡眠学习,提供了可能。得出这个结论可不容易,科学家研究了近百年的时间,没少走弯路。

而随着睡眠科学的发展,后来的一系列研究,科学家们最终确认,人在睡眠的时候,某些白天形成的记忆会被再次激活,重新整理,有一些会进入我们的长期记忆里。这相当于是在说,睡眠时大脑并没有彻底休息,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在继续工作。

看到这,你可能会想: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意思是不是我们在做梦的时候,重新梳理了白天的记忆呢?答案是:并非如此。

这说明,睡眠学习和做梦其实没什么关系,它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但是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个过程里,人是可以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的。这个发现可太关键了,换句话说,人们可以主动控制睡眠学习的内容,甚至增强学习的效果。

人一旦开始睡觉大脑就“关机”了,对吧?可是我们都错了!

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强睡眠学习的效果呢?答案主要有两个: 气味和声音。

在2007年这个颠覆性的实验中,科学家用的手段就是气味。他们让实验对象在记忆一组新信息的同时,闻玫瑰的气味;然后在他们进入睡眠之后,只在深度睡眠阶段释放玫瑰气味。醒来后,这些实验对象能很准确地回忆起之前记忆的新知识。而那些没有闻到任何气味,或者只在快速动眼睡眠阶段闻到玫瑰气味的对照组,表现就会差很多。

这表明,人们在进入深度睡眠之后,通过气味的刺激,可以进一步巩固对于新知识的记忆。在此基础之上,文章的作者帕勒教授展开了更加前沿的实验。他发现,通过声音,也可以对睡眠学习的过程施加影响,甚至可以有针对性地实现“特定记忆激活”(Targeted Memory Reactivation)。

这个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研究人员把50个不同的物品分别放在指定位置上,先让实验对象逐一记忆这些位置。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物品会发出对应的提示音,比如猫,就会播放“喵”的声音,水壶就会发出哨声。学完之后,实验对象在一个舒服的环境里入睡。等脑电监测显示他们进入了深度睡眠之后,研究人员就会有选择地播放一部分物品的提示音,比如“喵”的声音和哨音。声音很柔和,只比背景噪声大一点,并不会把睡着的人吵醒。等实验对象醒了之后,研究人员再测试他们对物品位置信息的记忆,结果就发现,人们对那些在睡眠中播放了提示音的物品,明显会记得更准确。

人一旦开始睡觉大脑就“关机”了,对吧?可是我们都错了!

这两个实验说明,无论是气味还是声音,都可以作为触发介质帮助他们增强某些特定的记忆。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发现。帕勒教授说,目前他们正在用“特定记忆激活”的方法开拓睡眠学习的边界,比如通过它来帮人们背诵单词、语法、记忆旋律等等。

看到这,我自己也开了个脑洞:现在不是已经有一些手环或者手机APP,能够通过算法实现简单的睡眠质量监测吗?那么你想,未来会不会有厂商开发出新的产品,让人们在睡觉时塞上一对小耳机,当检测到你进入深度睡眠之后,就开始自动播放特定的学习素材,来帮助人们来巩固记忆呢?没准很快就会出现这样的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