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和女學生同居,原配妻子朱安獨守空房到死也只留一句言

舊時代的人都架不住老習俗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我們的思想家魯迅先生也要乖乖的循規蹈矩尊崇了母親的意願千里回家娶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妻子。而那個人就是朱安,“你叫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

且不曾知這個安,其實是一個囚禁的牢籠,銅雀深宮鎖二喬,但在這八道灣衚衕四合院裡鎖了朱安一生的夢,一生的願,自死也只為一人,但只能一句話來撒手人寰。


魯迅和女學生同居,原配妻子朱安獨守空房到死也只留一句言


朱安受的是舊式教育,從小就為賢妻良母做準備。性格和順,修煉不爭不怒的本事。生於大家,她學習一切持家的本事,做針線、家務、烹飪。但從不進學堂,不識字,也不會獨立的思考。

周家老太太對朱安是滿意的,“安順,內賢,能持家。”但是魯迅不同,他對於舊式的一切都是反對的。裹小腳、不識字、包辦婚姻這一切都是魯迅厭惡的東西。

所以雖然訂了婚,他還是留下一句話就東渡日本留學了。這句話就是:結婚之前先把腳放了,學習知識。這對於朱安來講無疑是衝擊的,因為從小她的教育是:“好女子是要裹腳的”,為了能夠得到未來丈夫的喜愛,朱安從來沒有喊過一次痛;“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學習過針鏽女紅,卻從不能識得一個大字。

可是她還是照做了,小腳沒辦法改變了,就去拼命去努力學習知識,就為了迎合這個未來夫君。只是可惜,整整7年,也沒有等到魯迅回來。朱家的女兒本就大了3歲,朱家對於婚事終歸是急切的。等到朱安28歲的時候,周家老太太沒辦法交代,只得騙兒子回來結婚。

周家給魯迅發電報:“母病速回。”當魯迅匆匆趕回後才發現,家中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當老太太從家裡穿著一身大紅服裝喜樂呵呵地出來時,驚愕之餘的魯迅恍然明白了,這是要結婚。魯迅結婚後從未碰過朱安一下,連婚房都不曾邁進,第二天就草草收拾趕回日本。

魯迅和女學生同居,原配妻子朱安獨守空房到死也只留一句言


後來魯迅在日本遇到了許廣平,許廣平本是北京女子師範學校的學生,而魯迅在這所學校教了她三年,許廣平欣賞和愛慕魯迅,魯迅也注意到了這位進步的新女性,在許廣平畢業之際,兩個人常常互通書信,最後也走到了一起,當然,魯迅沒有和朱安離婚,只是和許廣平同居生活在一起。


魯迅和女學生同居,原配妻子朱安獨守空房到死也只留一句言


朱安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整日像一個保姆一樣照顧著婆婆和家裡,她始終相信自己的丈夫心裡還是有自己的。當朱安得知魯迅和一名新式女子在上海同居過生活的時候,她終於絕望了。她沮喪地說道:“過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順著他,將來總會好的。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可是現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


魯迅和女學生同居,原配妻子朱安獨守空房到死也只留一句言


在蒼白的婚姻和空洞的愛情面前,朱安彷彿像一個在沙漠中迷茫行走的孤客,永遠也等不來哪怕一絲絲的甘霖。1936年,魯迅逝世,11年後,孤獨的朱安也隨之而去,臨走前身邊空無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