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麼多詩人,為何獨獨杜甫被稱“老杜”?

唐朝的詩人燦若群星,誕生了偉大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此外,還有王維、孟浩然、岑參、高適、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是一等一的詩壇好手。那麼多詩人中,詩聖杜甫享受了一獨家殊榮——姓氏前冠以“老”字,被稱為“老杜”。

其它詩人,如李王孟劉白,似都無在姓氏前冠以“老”的記載。盛唐的那一批詩人,孟浩然年齡較長,也沒見有人叫他“老孟”,只有李白叫他“孟夫子”。千載年來,人們一提“老杜”,就知道是杜甫,絕不會產生疑義。

唐朝那麼多詩人,為何獨獨杜甫被稱“老杜”?

其實,老杜這名頭與我們口語中稱老王、老李不同。後者之老,是作為前綴,放在某些稱謂的前面,甚至在兄弟姐妹排行上也可以,如老兄、老弟、老姐、老妹,乃至老孃、老婆、老爸,雖有老的意味,但語帶親切,並不真的指老。

“老杜”之老,則是實實在在的老。

一方面,詩風老,語言凝練,內力深厚,遒勁老道,有少林掃地僧的厚重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同是盛唐詩人,杜甫的詩與李白的天真爛漫、孟浩然的清淡騷雅、王維的骨秀精緻、岑參之奇情壯採、高適的慷慨激昂自有不同。

而且,杜甫還有個特點,是大器晚成,用他自己說的就是"晚節漸於詩律細"。他創作的兩個高峰:成都草堂時期,夔州時期,都已逼近人生的暮年。

唐朝那麼多詩人,為何獨獨杜甫被稱“老杜”?

杜甫草堂

年歲的老去,在杜甫詩歌裡常有體現。故而,另一方面,他自己喜歡稱老:“少陵野老吞聲哭”,“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此時的他已是標準的老學究形象了:“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據有人統計,杜甫留存於今的1400餘首詩歌中,“老”字面貌呈現於筆端的達310餘處,以白首、白髮、衰年、暮年等形式出現的達21餘處。我們看其畫像,給人的感覺就是滿臉滄桑、一本正經的憂國憂民老者形象。

唐朝那麼多詩人,為何獨獨杜甫被稱“老杜”?

除了以老自居,老杜還體弱多病:“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老病巫山裡,稽留楚客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可見,“老杜”之老的名頭,其實不能怪別人,是他自己坐實的。連他詩裡的妻子,都是以老妻的形象出鏡:“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其實他的老妻楊氏小他十餘歲,相當於老夫少妻。

唐朝那麼多詩人,為何獨獨杜甫被稱“老杜”?

老杜寫了那麼多老的詩句,但其“老杜”名頭的由來,還得歸根於他的大粉絲韓愈:“近憐老杜無檢束,爛漫長醉多文辭。”也就是他,寫下了“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詩句,使得世人始以雙子星這樣的看法評價唐代這兩位偉大的詩人。到了宋朝,杜甫地位日顯,湧現出“千家注杜”的壯觀景象,其被稱為“老杜”已成固定用法。詩壇盟主黃庭堅作有《老杜引》,大詩人眼中的老杜差不多就是我們心中的老杜形象:

願聞解鞍脫兜鍪,老儒不用千戶侯。

中原未得平安報,醉裡眉攢萬國愁。

南宋詩人方岳有《除夜》詩云:

莫嫌工部太侵尋,老杜稱呼直至今。

我但六年難改口,不知老杜更年深。

各種詩話、筆記中,稱杜甫為“老杜”就如同叫自家兄弟一樣。

楚老雲:世間好語言,已被老杜道盡;世間俗語言,已被樂天道盡。然李贊皇雲:譬之清風明月,四時常有,而光景常新,又似不乏也。(陳輔《陳輔之詩話》)

老杜於詩學,世人以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然觀其詩,大率宗法《文選》,摭其華髓,旁羅曲探,咀嚼為我語。至老杜,體格無所不備,斯周詩以來,老杜所以為獨步也。(郭思語,《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九引《瑤溪集》)

詩人以一字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變化開闔,出奇無窮,殆不可以形跡捕。(葉夢得《石林詩話》)

杜甫的稱謂頗多,有杜子美、杜工部、杜拾遺、杜陵布衣、少陵野老、老杜、杜公、杜二等稱謂,但最能代表其特色的仍是“老杜”。其老杜之稱的背後,有傳統文化的心理積澱,有個人艱難的人生經歷,有對藝術的苦煉與追求,它不僅僅是顯示符號,也不僅僅是表達敬意,而是後人對其詩風的總概括。

唐朝那麼多詩人,為何獨獨杜甫被稱“老杜”?

回到“唐朝那麼多詩人,為何獨獨杜甫被稱老杜”這個話題,知乎有位網友說的好:李白並非無蒼涼悲壯之作,只是其不精於此道。杜詩也不乏清新秀麗之作,只是並非其代表。​

參考文獻:劉藝,《漫議老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