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去過東南亞國家旅遊的朋友都知道,在南亞、東南亞的很多國家,都有其獨特的三輪摩托車文化,泰國、柬埔寨、菲律賓和印尼尤其是經濟條件相對比較落後的地區,特別是在印度,大街小巷都是各式各樣的三輪摩托車,讓人大開眼界,請關注:容濟點火器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據相關數據統計,印度現在共有150萬輛的電動三輪車行駛穿梭在印度的大街小巷,這一數字比2011年以來在中國銷售的電動乘用車總數還要多。這一驚人的事實就發生在印度,它是市場的力量,是自發的而不是來自政府的幫助和扶持。相反中國的電動車市場是通過政府的補貼和優惠政策才得以維持。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根據諮詢公司AT Kearney的統計,印度每月新增加約11,000輛電動三輪車。需求高漲的主要原因是電動三輪車低廉的價格和使用成本,當然,印度在電動汽車方面,情況並不樂觀,2018年到目前為止只銷售出了1200輛電動汽車,這一數字比去年大約下降了40%。但是電動自行車的銷量正在穩步上升,2017年的銷售量超過了23000臺。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下面這是泰國的“嘟嘟”,應該是緣自電影銀幕或新聞報道,甚至是親身的旅遊接觸。而實際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嘟嘟”在當地已經僅僅就剩下個旅遊名片的角色,除了主要的旅遊城市之外,在其他地方能看到這些“嘟嘟”車的機會很少。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東南亞的三輪車更傾向於實用性,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在造型個性化方面,卻又比國內這些快遞車、殘疾人車的千篇一律,更顯特色。或許除了時間的沉澱之外,這就是能否形成一種文化的基本要素。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東南亞國家中現在還廣泛使用三輪車的,還有菲律賓和印尼的偏遠地區,而其中又以菲律賓最為流行,各種千奇百怪的改裝層出不窮,就連日本企業在當地銷售兩輪新車型的宣傳資料,也把改造成三輪車作為重要的參考元素加了進去,惟恐當地消費者錯過了這麼一個功能。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三輪摩托車(tricycles)是菲律賓常見的交通工具,菲律賓巴拉望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摩托車旁加掛座位,乘坐比較擁擠顛簸。市區內固定價格約50比索;長灘島多數交通工具是三輪摩托車tricycles,就是在摩托車旁加掛座位,每車內外均有車牌號碼。在各個海灘間往返約50比索,再遠一點則根據距離議價。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在柬埔寨首都金邊,一些酒店門前停放著用兩輪摩托車改裝的拖掛車。加裝的豪華拖車,頗有中世紀王子或公主出遊的馬車車廂的味道,酒店也因此而生意興隆。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對於當地用戶來說,這樣的改造主要是傾向於實用性:超載再超載,不論是載人還是載物。因為如果不改造更大的空間,僅靠著摩托車原來的基本模樣,搭載能力始終有限,而且也很不方便。這些原本平常的、來自“山寨”工場的改造,卻因為主要是靠全手工製作,幾乎是每輛車都不盡相同,特別是鄉下地區的作坊,更不會大規模地去使用模具、夾具等工裝設備,造型上就完全根據客戶的各種意見而不斷改變。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如此下來的產品,其成本、生產效率等綜合競爭力當然無法跟國內統一樣式的快遞三輪車相比,只不過當換成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的時候,這也許就是風景線與非風景線、有文化與沒文化之分罷了。

東南亞的“三輪摩托車”的造型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