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带你看看种族歧视有多可怕

在现代社会,虽然已经有很多的人已经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但也有很多人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矛盾填满了。

这样充满矛盾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感受?你是否感知得到他们的困扰呢?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也许就是一道能让你感知他们世界的玻璃门,因为它改编自真人真事。

《绿皮书》的导演是彼得·法拉利执导,主角是维果·莫特森和马赫沙拉·阿里,电影于2018年9月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然后在2019年3月登陆中国内地院线。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带你看看种族歧视有多可怕

简单来说,影片讲的是一对“死党”的友谊故事,他们是美国人保镖托尼和他那位世界著名爵士钢琴家雇主唐。这段友谊之所以能被改编成影片,并获奖无数,因为这是一段跨越了种族和阶层的友谊。

种族歧视和阶级分化,是这部影片主要探讨的发人深省的思想内核。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带你看看种族歧视有多可怕

说到种族歧视,最典型的莫过于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在美国的表现尤其突出。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关于种族歧视的作品,最熟知的可能是beyond的那一首《光辉岁月》。还记得歌词吗?

“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

“黑色皮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据说,前南非总统、南非国父曼德拉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感动得泪流满面。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带你看看种族歧视有多可怕

《绿皮书》这部影片的时代背景是美国20世纪的六十年代。黑人钢琴家唐和他的白人保镖(兼司机)托尼踏上了他们的旅程,目的地是美国南部,因为唐要去南部巡演。

当时的美国种族问题十分严重,于是这对“白与黑”组合一路上麻烦不断。

两人为了达成彼此的目标,忍受着对方,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双方的观念。也许可以这样说,一个人拓宽的是视野的高度,而另一个人拓宽的是人生的宽度。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带你看看种族歧视有多可怕

即使是现在,种族歧视仍然无法彻底消除,对于黑人的偏见可谓是根深蒂固地扎根很多人心中,更何况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

那时候,相当一部分黑人为了消除这些偏见,只能忍辱负重,艰难前行。他们身上担负的是两个种族之间的冲突。影片中的黑人钢琴家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前往南部巡演的旅程中遭受了太多的无奈和冷眼。

为了避免麻烦,唐和托尼一路上的住宿和饮食都在参照一本中介公司赠送的“绿皮书”,因为里面记载了各种没有种族歧视的酒店和餐厅。这样一本“绿皮书”直截地讽刺了当时的人们固步自封的思想。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带你看看种族歧视有多可怕

电影里很多细节都体现了种族歧视对黑人造成的伤害。

比如,黑人修理工去修理管道的时候被很多人监视,用过的水杯被白人男主人扔进了垃圾桶。又比如男主角唐的遭遇。他作为一个有着高文化修养、天赋和财富的钢琴家,只是因为肤色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受限。

去酒吧被白人殴打、去游泳被警察诬陷、在路上被警察挑衅抓捕、演出时不让进厕所、演出时的更衣室被安排在后厨、不让进入餐厅等,这些毫无尊重可言的待遇深深刺痛了他的内心。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带你看看种族歧视有多可怕

可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他忍受了一辈子,并且始终坚持和肤色界限进行抗争,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被平等对待,用自己的修养和文化默默地斗争着,只能在演奏的时候释放真正的自我。

正如唐在影片中的那一句台词:“有钱的白人付钱让我弹钢琴,因为这使他们感到有教养,但我离开那个舞台,我不过又是一个黑鬼。”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带你看看种族歧视有多可怕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就是因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种族歧视所带来的弊端,而两位主角跨越种族和阶层的友谊也感人至深。

《绿皮车》能成功,靠的不仅仅是演技和制作,更多是因为入木三分的剧情,是因为对人性的真实表达,就像《光辉岁月》这首歌一样,绝不仅仅是旋律、歌词上的成功,更是平等精神的永久流传。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带你看看种族歧视有多可怕

推荐给你这部好电影,网上各大平台都有资源。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带你看看种族歧视有多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