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帶你看看種族歧視有多可怕

在現代社會,雖然已經有很多的人已經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但也有很多人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的生活被各種各樣的矛盾填滿了。

這樣充滿矛盾的生活是一種什麼感受?你是否感知得到他們的困擾呢?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也許就是一道能讓你感知他們世界的玻璃門,因為它改編自真人真事。

《綠皮書》的導演是彼得·法拉利執導,主角是維果·莫特森和馬赫沙拉·阿里,電影於2018年9月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然後在2019年3月登陸中國內地院線。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帶你看看種族歧視有多可怕

簡單來說,影片講的是一對“死黨”的友誼故事,他們是美國人保鏢託尼和他那位世界著名爵士鋼琴家僱主唐。這段友誼之所以能被改編成影片,並獲獎無數,因為這是一段跨越了種族和階層的友誼。

種族歧視和階級分化,是這部影片主要探討的發人深省的思想內核。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帶你看看種族歧視有多可怕

說到種族歧視,最典型的莫過於黑人和白人之間的矛盾,在美國的表現尤其突出。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關於種族歧視的作品,最熟知的可能是beyond的那一首《光輝歲月》。還記得歌詞嗎?

“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願這土地裡,不分你我高低”……

“黑色皮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

據說,前南非總統、南非國父曼德拉在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感動得淚流滿面。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帶你看看種族歧視有多可怕

《綠皮書》這部影片的時代背景是美國20世紀的六十年代。黑人鋼琴家唐和他的白人保鏢(兼司機)託尼踏上了他們的旅程,目的地是美國南部,因為唐要去南部巡演。

當時的美國種族問題十分嚴重,於是這對“白與黑”組合一路上麻煩不斷。

兩人為了達成彼此的目標,忍受著對方,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雙方的觀念。也許可以這樣說,一個人拓寬的是視野的高度,而另一個人拓寬的是人生的寬度。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帶你看看種族歧視有多可怕

即使是現在,種族歧視仍然無法徹底消除,對於黑人的偏見可謂是根深蒂固地紮根很多人心中,更何況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

那時候,相當一部分黑人為了消除這些偏見,只能忍辱負重,艱難前行。他們身上擔負的是兩個種族之間的衝突。影片中的黑人鋼琴家唐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前往南部巡演的旅程中遭受了太多的無奈和冷眼。

為了避免麻煩,唐和託尼一路上的住宿和飲食都在參照一本中介公司贈送的“綠皮書”,因為裡面記載了各種沒有種族歧視的酒店和餐廳。這樣一本“綠皮書”直截地諷刺了當時的人們固步自封的思想。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帶你看看種族歧視有多可怕

電影裡很多細節都體現了種族歧視對黑人造成的傷害。

比如,黑人修理工去修理管道的時候被很多人監視,用過的水杯被白人男主人扔進了垃圾桶。又比如男主角唐的遭遇。他作為一個有著高文化修養、天賦和財富的鋼琴家,只是因為膚色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受限。

去酒吧被白人毆打、去游泳被警察誣陷、在路上被警察挑釁抓捕、演出時不讓進廁所、演出時的更衣室被安排在後廚、不讓進入餐廳等,這些毫無尊重可言的待遇深深刺痛了他的內心。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帶你看看種族歧視有多可怕

可就是在這種環境下,他忍受了一輩子,並且始終堅持和膚色界限進行抗爭,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被平等對待,用自己的修養和文化默默地鬥爭著,只能在演奏的時候釋放真正的自我。

正如唐在影片中的那一句臺詞:“有錢的白人付錢讓我彈鋼琴,因為這使他們感到有教養,但我離開那個舞臺,我不過又是一個黑鬼。”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帶你看看種族歧視有多可怕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就是因為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種族歧視所帶來的弊端,而兩位主角跨越種族和階層的友誼也感人至深。

《綠皮車》能成功,靠的不僅僅是演技和製作,更多是因為入木三分的劇情,是因為對人性的真實表達,就像《光輝歲月》這首歌一樣,絕不僅僅是旋律、歌詞上的成功,更是平等精神的永久流傳。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帶你看看種族歧視有多可怕

推薦給你這部好電影,網上各大平臺都有資源。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帶你看看種族歧視有多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