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消失之謎,它難道藏在皇史宬的夾牆內,這是不可能的

《永樂大典》,又名《文獻大成》,這部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的,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被稱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可是,就是這樣一套人類文明的結晶,今天,它的正本卻不知何時消失了。在《永樂大典》正本身上,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多達一萬多冊的正本《永樂大典》,又怎麼會就此消失了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永樂大典》消失之謎,它難道藏在皇史宬的夾牆內,這是不可能的

《永樂大典》消失之謎,它難道藏在皇史宬的夾牆內,這是不可能的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14年,在南京圖書館舉行了一場名為“冊府千華——江蘇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的特別展覽。在這次展覽中,共展出了我國古代近200部國寶級的館藏珍本圖書。這其中,最珍貴的,也是最讓每一位參考者都揪心的,就是明朝內府所抄的《永樂大典》殘頁。殘頁只有一頁,紙面已經微微發黃,四周都有破損,高度還殘缺了十多釐米,但上面用硃砂寫成的句讀和摘錄,卻仍然鮮紅如初。這份殘頁,是《永樂大典》正本留給我們難得一見的歷史印跡。

《永樂大典》消失之謎,它難道藏在皇史宬的夾牆內,這是不可能的

小編首先要先介紹一下《永樂大典》正本和副本的故事。《永樂大典》成於1408年,整部書有22937卷,分裝成11095冊。在當時,沒有電腦和打印機,這部鴻篇鉅作,全部由手工一個字一個字抄寫而面。因為字數太多,在當時刊印基本不可能,所以原書只有原稿本和正本各一部。明正統年間,南京皇宮發生火災,藏在文淵閣的原稿本被燒燬。於是,《永樂大典》只剩下藏在北京的正本一套。嘉靖四十一年抄寫了一部,一直到隆慶初年才抄完。所以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永樂大典》應該正本,副本兩套。可是,現今存世的,就只有嘉靖年間的抄本(副本)。

正本在什麼地方,一萬多冊的圖書,又沒長腿它跑不了、它也沒有翅膀自然飛不了。圍繞著《永樂大典》的正本,目前有了以下三種說法。

《永樂大典》消失之謎,它難道藏在皇史宬的夾牆內,這是不可能的

第一種說法認為《永樂大典》的正本可能藏於北京皇史宬的夾牆裡。我們都知道,北京皇史宬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檔案館,《永樂大典》的正本,是有資格入駐皇史宬的。而皇史宬的牆壁奇特,東西牆厚3.5米,南北牆厚6.1米,似乎可以藏下全部的《永樂大典》。可是,卻沒有理由將如此重要的典籍放入夾牆裡啊。重要的是,皇史宬因為要保證其具有足夠的防火,防潮,防蛀等功能,所以建築結構全部是用磚和石頭建成的,連木頭都沒用一點兒,更不要說,會建一個夾牆了。而且,雖然皇史宬的牆壁不可能進行拆毀考察,但是至今,也沒有過任何皇史宬裡有夾牆的記錄和發現。既然如此,那麼《永樂大典》的正本藏在皇史宬的夾牆裡,自然也就不能成立了。

《永樂大典》消失之謎,它難道藏在皇史宬的夾牆內,這是不可能的

第二種說法認為《永樂大典》的正本毀於明末清初的戰火。根據記載,《永樂大典》曾經有過兩次刊印的記錄,一次是永樂年間剛編修完,還有一次是嘉靖副本重錄30年後。雖然都是因為工程太過寵大而沒能成功,但至少說明,在明朝萬曆年間,《永樂大典》的正本還在呢。可此後,關於大典正本的記載就沒有了。於是有專家提出,《永樂大典》的正本是被清軍所毀。可是這一說法在小編看來並不太可靠。清軍入主中原,已經得了江山,當時的統治者也能清楚,《永樂大典》代表的就是歷史的文化,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所以絕不會輕而易舉地將其付之一炬。

《永樂大典》消失之謎,它難道藏在皇史宬的夾牆內,這是不可能的

第三種說法,則認為《永樂大典》的正本被殉葬。國內有學者將最喜愛《永樂大典》的明世宗的下葬時間相比較,也提出《永樂大典》的正本極有可能被帶進了明世宗的陵墓——永陵。這一種說法,小編認為也有說不通的地方。一來,即便皇帝怎樣愛書,但這是他的祖宗留下來的傳國之寶,而且是一件具有歷史文化象徵性的工具,應該不能隨便的帶走殉葬。第二,如果真把這麼一大套的文化精典帶去墳墓,如此重要的事情,那也總得有記載吧。即便官方為了保密,那麼多的野史,又豈能輕易將其放過,並且一同消聲呢?

直到今天,《永樂大典》正本的命運我們仍然無從知曉。但相信總有一天,這個纏繞在國人心頭的心結終級解開,祖先留下的這份最精美的文化瑰寶,必將能重新回到我們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