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韦应物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抽屉酱



在中国诗坛上,韦应物是一个特殊的人物,真正称得上“浪子回头金不换”,象写《红楼梦》的曹雪芹,前十几年都生活在烟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中,后来发奋读书,成为诗坛杰出人物,因韦应物的诗,两座城市也出了名,一个是滁州,一个是苏州。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人在重大事故面前有的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有的沉沦消极,破罐子破摔。所以我们要正视生活中的苦难,把它当成你成功的垫脚石,而不是伴脚石。


空谷幽兰666666666


纨绔子弟,大器晚成,这八个字足以概括韦应物的一生。

韦家为唐代豪门大族,韦应物少年就进入了千牛卫,千牛卫牛不牛逼,参照李元芳。这些千牛卫倚仗自己的家族势力和皇帝侍卫的身份,肆意妄为,无恶不作。

韦应物当然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分子,韦应物在自身横行违法的同时,更是藏匿逃犯,收留恶棍,偷香窃玉,欺男霸女,请看韦应物晚年回忆自己少年时的诗: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蒱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那个时候的韦应物简直就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存在,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安史之乱爆发,韦氏家族瞬间被摧毁,韦应物也由此从一个世家贵公子变成了一个穷困潦倒之人。

经此巨变,韦应物的心态开始逐渐转变。为了应对生活的压力,韦应物决心苦读诗书,以求入仕为官,后来韦应物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由小官慢慢做起,直到一方刺史。

至于韦应物的诗,选择几个“参照人”给大家看,韦应物与爱喝酒爱赏菊花的陶渊明合称为“陶韦”,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并称为“韦柳”,还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为“王孟韦柳”。很厉害有木有!

“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前段时间大火的这句话就是出自韦应物。最后欣赏一下韦应物最出名的诗《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新9293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记载:“韦应物(737一约789年)京兆长安人。早年尚豪侠,以三卫郎事玄宗。玄宗殁,始悔而折节读书。后由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江州刺史。改左司郎中。官终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诗以写田园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对安史乱后社会乱离,人民疾苦的情况,有所反映。其诗语言简淡,绝去雕饰;而风格秀朗,气韵澄澈。……后人论唐诗,往往以王、孟、韦、柳并举。……”

由此我们得知,韦应物出身世家,安史之乱前他深得玄宗崇幸,收为身边幸臣,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经过离乱,直到唐玄宗死,他才悟到游戏人生的卑劣生活习惯,一改恶习,苦读诗书,深悟世道,出仕为官,体悟百姓,是一个典型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例子。

由此我们进一步悟出,磨难非是无情物,吹破黄沙始见金的道理。

也许曹雪芹的《西江月》说的更直白:

“无技寻愁觅恨,有的似痴如狂。

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时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韦应物应是悟透了这番道理的人,他走向了事物的反面,故成就了一番事业!

所以趁着年轻,干出一番事业,莫要虚度光阴,是韦应物的事例教育大家的地方!


狼烟一九三一


我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一下这样的问题。

诗人、词人、散文之类的文学作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数以十万百万计,每个人都生存几十年,活在不同的时代,无外乎出生、念书、成人,然后或为官,或教书,或游历,或娶妻生子,或这样那样,然后就是写作,这种写,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无外乎生活状态,性格特征,社会活动之类,而且,不同朝代名称不同,大体上又都没有本质的不同,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名称走马灯似地换,社会状态,人的生存活动并没有太大的改变,都差不多。因此,探究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他们的人生都大同小异,而且,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一样,忽略不计的。

查询韦应物的人生经历非常容易,点击几下鼠标就出来了。这种人生经历,其实也都是一种套路文字,出生死亡时间,社会背景,个人经历,个人成就,作品评价影响等等,不了解其人其事其作品,闭着眼睛编写也可以写出来的八九不离十,这样的内容,包括所谓作品鉴赏,也是一样,套路文字而已,除了文字游戏娱乐,没有别的实际价值。


胡氏口语文


盛唐时的人物传奇故事很多,韦应物是期中的一个缩影。年轻时放荡,玩物。而后不甘做池中物,回头是岸,发奋励志终成大器是一个很好的教材!纵观几千年历史也实例多多。但也有很多无法自抜的占了绝大部分!谢谢!


迅捷风



夏庆任135135


这个我没有关注,诗词只是爱好,但我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海-非-深


现代是物质文明占上风的时代人人忙着赚钱养家自娱自乐,那有时间和精力诗情画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