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韋應物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抽屜醬



在中國詩壇上,韋應物是一個特殊的人物,真正稱得上“浪子回頭金不換”,象寫《紅樓夢》的曹雪芹,前十幾年都生活在煙柳繁華地,富貴溫柔鄉中,後來發奮讀書,成為詩壇傑出人物,因韋應物的詩,兩座城市也出了名,一個是滁州,一個是蘇州。
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人在重大事故面前有的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有的沉淪消極,破罐子破摔。所以我們要正視生活中的苦難,把它當成你成功的墊腳石,而不是伴腳石。


空谷幽蘭666666666


紈絝子弟,大器晚成,這八個字足以概括韋應物的一生。

韋家為唐代豪門大族,韋應物少年就進入了千牛衛,千牛衛牛不牛逼,參照李元芳。這些千牛衛倚仗自己的家族勢力和皇帝侍衛的身份,肆意妄為,無惡不作。

韋應物當然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分子,韋應物在自身橫行違法的同時,更是藏匿逃犯,收留惡棍,偷香竊玉,欺男霸女,請看韋應物晚年回憶自己少年時的詩: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

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

朝持樗蒱局,暮竊東鄰姬。

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那個時候的韋應物簡直就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存在,但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安史之亂爆發,韋氏家族瞬間被摧毀,韋應物也由此從一個世家貴公子變成了一個窮困潦倒之人。

經此鉅變,韋應物的心態開始逐漸轉變。為了應對生活的壓力,韋應物決心苦讀詩書,以求入仕為官,後來韋應物考中進士,入朝為官,由小官慢慢做起,直到一方刺史。

至於韋應物的詩,選擇幾個“參照人”給大家看,韋應物與愛喝酒愛賞菊花的陶淵明合稱為“陶韋”,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並稱為“韋柳”,還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合稱為“王孟韋柳”。很厲害有木有!

“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前段時間大火的這句話就是出自韋應物。最後欣賞一下韋應物最出名的詩《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小新9293


《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記載:“韋應物(737一約789年)京兆長安人。早年尚豪俠,以三衛郎事玄宗。玄宗歿,始悔而折節讀書。後由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江州刺史。改左司郎中。官終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韋詩以寫田園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對安史亂後社會亂離,人民疾苦的情況,有所反映。其詩語言簡淡,絕去雕飾;而風格秀朗,氣韻澄澈。……後人論唐詩,往往以王、孟、韋、柳並舉。……”

由此我們得知,韋應物出身世家,安史之亂前他深得玄宗崇幸,收為身邊倖臣,安史之亂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經過離亂,直到唐玄宗死,他才悟到遊戲人生的卑劣生活習慣,一改惡習,苦讀詩書,深悟世道,出仕為官,體悟百姓,是一個典型的“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例子。

由此我們進一步悟出,磨難非是無情物,吹破黃沙始見金的道理。

也許曹雪芹的《西江月》說的更直白:

“無技尋愁覓恨,有的似痴如狂。

縱然生的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時務,愚頑怕讀文章。

行為偏僻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時難耐淒涼。

可憐辜負好時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紈絝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韋應物應是悟透了這番道理的人,他走向了事物的反面,故成就了一番事業!

所以趁著年輕,幹出一番事業,莫要虛度光陰,是韋應物的事例教育大家的地方!


狼煙一九三一


我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一下這樣的問題。

詩人、詞人、散文之類的文學作者,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數以十萬百萬計,每個人都生存幾十年,活在不同的時代,無外乎出生、唸書、成人,然後或為官,或教書,或遊歷,或娶妻生子,或這樣那樣,然後就是寫作,這種寫,其實每個人都一樣,無外乎生活狀態,性格特徵,社會活動之類,而且,不同朝代名稱不同,大體上又都沒有本質的不同,2000多年的中國社會名稱走馬燈似地換,社會狀態,人的生存活動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都差不多。因此,探究每一個人的人生經歷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他們的人生都大同小異,而且,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也是一樣,忽略不計的。

查詢韋應物的人生經歷非常容易,點擊幾下鼠標就出來了。這種人生經歷,其實也都是一種套路文字,出生死亡時間,社會背景,個人經歷,個人成就,作品評價影響等等,不瞭解其人其事其作品,閉著眼睛編寫也可以寫出來的八九不離十,這樣的內容,包括所謂作品鑑賞,也是一樣,套路文字而已,除了文字遊戲娛樂,沒有別的實際價值。


胡氏口語文


盛唐時的人物傳奇故事很多,韋應物是期中的一個縮影。年輕時放蕩,玩物。而後不甘做池中物,回頭是岸,發奮勵志終成大器是一個很好的教材!縱觀幾千年歷史也實例多多。但也有很多無法自抜的佔了絕大部分!謝謝!


迅捷風



夏慶任135135


這個我沒有關注,詩詞只是愛好,但我不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海-非-深


現代是物質文明佔上風的時代人人忙著賺錢養家自娛自樂,那有時間和精力詩情畫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