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士隱為何和賈雨村交好,他不知道賈雨村為人麼,還是看走了眼?

接上回講到《紅樓夢》第一回,甑士隱帶夢醒後帶著女兒上街,遇到兩位神態怪異的道人。道人出言不遜說了女兒玉蓮,並留下一首詩歌。詩歌如下:

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士隱聽得明白,心下猶豫,意欲問他們來歷。

其實當初次見那道人對玉蓮有所誹謗時甑士隱是不高興的,但是為何聽了這首詩歌就立馬改變了看法了呢?

甑士隱為何和賈雨村交好,他不知道賈雨村為人麼,還是看走了眼?

你想甑士隱本是讀書人,初遇見道人時聽到道人那樣說玉蓮當然認為是瘋癲的話。但是瘋癲之人能說出詩歌那就不是一般人了。要知道在過去“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裡,雖然讀書識字被認為是最為高尚的事情,但是一般家庭是沒有機會接觸到書和筆的。因為窮啊!街頭賴頭和尚,跛腳老道一般都會認為是騙吃騙喝的江湖“術士”,而一旦有“洞破天機”之言的話,那是很能引起人的肅然起敬的。畢竟過去的人既信鬼神,又信命運的。如果哪位神態離奇的道人跟你說些很具有心理挑戰性的話,是很能觸動人物內心的。何況這話題是甑士隱的掌上明珠玉蓮。

甑士隱為何和賈雨村交好,他不知道賈雨村為人麼,還是看走了眼?

只聽道人說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幹營生去罷。三劫後,我在北邙山等你,會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號。”

這話初次聽就更感覺好奇了,但是讀者不好奇啊。讀者立即將這句話和女媧補天石聯想到一起。而這裡提到北邙山大家知道有句話叫“生於蘇杭,葬於北邙”如今的北邙山位於洛陽境內,唐代詩人王建曾有詩云:“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白居易也曾寫下詩歌“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僅僅在洛陽就有呂不韋,劉秀,司馬家族,南唐陳後主,杜甫,顏真卿等名人之墓,可見北邙山之地也是風水寶地啊!

甑士隱為何和賈雨村交好,他不知道賈雨村為人麼,還是看走了眼?

那僧道:“最妙,最妙!”說畢,二人一去,再不見個蹤影了。士隱心中此時自忖:這兩個人必有來歷,該試一問,如今悔卻晚也。

二位道人分手約定三劫後北邙山相會共同到太虛境銷號?消誰的號?神石?還是絳珠草?還是甑士隱?這裡給讀者留下了疑問,而北邙山又是葬人之地,這不免讓人和生死聯繫到一起。而那道人先前說玉蓮如今說葬地,說太虛幻境,而自己又做夢入了太虛幻境,那麼必定引起甑士隱的內心假想和不安。

甑士隱為何和賈雨村交好,他不知道賈雨村為人麼,還是看走了眼?

這士隱正痴想,忽見隔壁葫蘆廟內寄居的一個窮儒──姓賈名化、表字時飛、別號雨村者走了出來。

甑士隱自然正在想剛才那件蹊蹺之事,這時候賈雨村出場。中學課本中大家都學過“賈雨村亂斷葫蘆案”就是這個賈雨村,這裡先不說他是如何亂斷案的。這裡賈雨村的出場和甑士隱的交往為以後賈雨村這個人的性格和結局埋下了伏筆。這個賈雨村本是個窮書生,窮到什麼程度?窮到連個住處都沒有,只能在一出破廟裡安身。大家知道過去乞丐都去哪裡安身——破廟。所以這裡就交代了賈雨村的出身。

這賈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詩書仕宦之族,因他生於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鄉無益,因進京求取功名,再整基業。

甑士隱為何和賈雨村交好,他不知道賈雨村為人麼,還是看走了眼?

賈雨村的窮是有原因的,家道中落,人口衰敗,生於末世,根基殆盡。無路可走了就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考取功名,過去窮人的唯一上升渠道就是科舉制度,而只要中了科舉狀元或者三甲中的任何一個都能改變命運,大家都知道《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哪個舉人還沒有進三甲呢就已經高興瘋了。可見功名對人的吸引了有多大了。可比如今的高考厲害多了。

自前歲來此,又淹蹇住了,暫寄廟中安身,每日賣字作文為生,故士隱常與他交接。

說文人多與文人交往,武人多與好鬥者結交這句話真的不假。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二位文人有什麼故事且看下回續聊。

歡迎大家關注“悠悠我心愛葡萄”大家共同讀紅樓夢。歡迎交流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