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

當我們寫下這行字時,一種堅定、溫暖的情感,湧上心頭——這場 的活動口號,就是它了。

它代表著樂觀的無畏、代表著強烈的熱愛,代表著固執地堅守。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由文字帶來的美好感動,仍具有撫慰人心的力量。雖然環境在變、介質在變、表達在變,但我們也看到了新的實踐,新的可能。

這也是此次我們提出“新寫作”的原因:今日頭條作為一個內容平臺,希望挖掘、支持創新的寫作,促進高質、優秀文字的傳播。

我們邀請來自各高校、媒體的評審老師,分享了他們對於這個時代“新寫作”的看法。老師們提供了不少有益的見解,甚至有的針鋒相對,頗有隔空交鋒之感。

在這裡整理了一些回答,希望他們的思考可以引發更多討論,激發更多人寫作的決心。

如何定義、認識“這個時代”?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新媒體賦能,解放了寫作生產力,打破了寫作由少數精英壟斷的格局,但也大大稀釋了寫作的濃度,帶來寫作的失序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從歷史的角度看,當今無疑是寫作最好的時代。

這不僅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了更為豐富的渠道和載體來表達自我、傳播自我,更是因為富有思想和情懷的作品,在當今時代擁有了更多的讀者和共鳴。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社交媒體時代,沒有人擁有文字上的特權,算法和流量對作者進行公開審判,從根本上顛覆了語言舊世界的等級制度。

這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因為每一種嘗試都受到同等的尊重或不尊重。這也是寫作不太好的時代,因為它在時刻誘惑作者放棄自我和原則。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持續變動的時代,讓人有機會思考更多全新的命題,影響未來。對寫作者來說,這就是最好的時機。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現在是一個所謂“亂世”,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後真相時代,面對著眾多紛雜的自媒體寫作平臺,人們不能知道文字幕後的人,甚至不知道文字幕後的還是不是“人”——智能化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也開始和人搶“寫作”的飯碗,但是亂世也能帶來創新和機遇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現在確實是一個“視頻”的時代——以小時計的電影仍然是巨無霸,以分鐘計的短視頻和以秒計的小視頻,已經佔據了我們的手機——但文字和寫作仍然有特別的價值。

有些想象力只能靠寫作承載;有些準確性只能靠寫作抵達;有些複雜性只能靠寫作拆解。

對於文字和寫作來說,這確實是一個競爭更激烈的時代,也或許是一個解脫,讓她們更專注地去做最擅長的事情。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這個時代,能看到更好的寫作。

這個時代,對寫作者的要求有變化嗎?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我覺得新媒體時代,對寫作者的要求沒變,它甚至需要更專業、更獨立、更真實、更具公共性,表達也需要更準確得體。

比起傳統媒體時代,它要求寫作者有更為全面的責任感,才可能獲得讀者的信任。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小眾化是媒體人寫作戰勝機器的唯一途徑。小眾化信息要有深度、有專業性,要精準定位、精準服務。蜻蜓點水式的東西不再能夠滿足大家需求,需要專業性深入地解讀。

“紐約客”新媒體上點擊率最高的,是一篇長約2.5萬字的關於宗教的文章。這但篇文章不只論述宗教的高深理論,而是把宗教把各種相關的人聯繫起來,有些相關的人是名人,所以引起了很多粉絲的注意。

一個信息帶來的關係、信息和信息的關係、信息和人的關係,都在文字裡面。這種深度就能引發點擊和評論。

自媒體寫作的核心是更好連接人與信息。現在自媒體 20% 的內容是大V們或專業人士所提供的,真的帶來流量的是 80% 的眾籌式信息,是大家提供的。自媒體時代的寫作最核心的還是參與式、分享式。甚至說可以探索一種 “行動式的信息”,就是參與式、互動化,去策劃一個事件,而不是策劃一起新聞。

比如《洛杉磯時報》去加利福尼亞州調研一個破舊的小城市如何衰落下去的,並且發動大家怎麼把它再重新打造成新的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地方,最後變成了一個復興經濟的活動,這篇系列報道在美國引起很大反響。

此時信息不只是傳播,而變成一種行動。

這個時代是不是誕生了“新”文體?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如果說有新寫作,那就是一種公共寫作、公共學術的新景觀,確實在全面崛起。越來越多的寫作者,開始走出專業圈子,從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利益視角,來關注不同的公共事件,呈現與民眾相關的公共知識。

一方面,寫作者們越來越關注問題的公共性,另一方面他們也開始關注寫作話語的公共性。這類文本,不屬於學術,也難以劃歸到文學,但卻成為當下知識空間中最活躍、最普遍的文本。這類新興的文體,我相信會在成長中擁有自己的文體觀,會形成自己的文本秩序,也會擁有自身對文本創造和審美認知的獨特判斷標準

一個時代的寫作共識,與它的思想語境和社會體制有關,也與傳媒的變化有關。這種變革或許不會改變寫作的定義,但肯定會改變寫作空間的構成與表現。它一方面使知識的流動變得更動態和多元,模糊了文史哲學科的界限,另一方面也使公眾能更多參與到公共精神的創造中。

這類新寫作在意的並非是和同行的探討,而是與公眾的交流,它想改變的是集體記憶或公共思維模式,並以此作為基礎,達成對學術、知識和社會的修正和發展。

什麼才是配得上這個時代的文字?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儘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獨特表達,但好的作品本質是不變的。無論是文以載道還是筆墨遊戲,是黑色幽默還是零度寫作,是自彈自唱還是復調喧譁,真正的好作品都有著豐厚的內容和靈性的文字,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是看似尋常最奇崛的。

好的作品也必須是誠實的,是厚積薄發而不是虛妄浮誇的,是原生原創的而不是剪貼拼湊的。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我們值得擁有和能夠這個時代匹配的文字:重視真實,但不死板;重視細節,但不侷促;重視故事,但不浮誇;重視流量,但不媚俗;重視文采,但不炫技。

想對寫作者們說些什麼?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我理解的新寫作,當然要新:新質素,新表達;要在習見的寫作之外,盡力開拓出新的疆域。

但這新,又非刻意的標新立異、譁眾取寵,而是根植於現實與傳統的獨特想象與表達。它從《詩三百》、《離騷》和唐詩宋詞的源頭出發,深刻地流經我們生長於斯的這片土地,它從容坦蕩地流,但卻流出了自己的方向和形態。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對關心人類命運、關心自我命運的人來說,這確實是寫作最好的時代。當然,你要冒著重做“抽屜作家”的風險

真正的寫作者,並不在意時代的好壞,大不了將作品藏之名山。這是讀者要擔心的問題,因為他們可能暫時讀不到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作品了。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經過這幾年的淘洗,人來人往,留下來、繼續寫作的“稀有動物”都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寫故事,享受“忘掉四肢”的採訪,而且好作品被放大無數倍地“被看見”。但優秀的作品還是太少了,得技法易,得道難。我們需要踏實、沒有功利心地記錄故事,讓故事的力量一點點爆破,

我們在故事的後面,而不是前面

看起來,我們在寫個體、寫一個一個的點,其實我們在寫後面的背景、寫大時代。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技術怎樣進步,寫作的源動力與終極目標還是“人”。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通過寫作抵達他人,也抵達自己。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優秀的寫作作品,是我們深刻了解社會、感悟人生的最佳途徑之一。抖落眾聲喧譁的浮塵,放眼觀察,大膽思考,讓寫作成就你與眾不同的人生。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寫作卻能讓你進入無數種人生。

怎麼才能開始寫作?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寫作這件事,說什麼不重要,寫最重要。史蒂芬.金曾經說:“寫作需要的是一個房間,一扇門,以及關上門的決心。”

新寫作大賽至少做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

鼓勵寫作者們下定決心


歡迎大家提出自己對新媒體寫作的看法,我們將收集各方意見,對 比賽規則做出一定調整,以便更好的服務參賽者。

這仍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