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非”逆袭985,我觉得我配得上它!

一提起考研,大家都想要去到985,但是再低头看自己的本科院校,很多同学脑海中的这个想法便会悄然消失,歧视问题赤裸裸的存在,就算自己不会遇到,或者运气好,可能也会觉得和自己竞争的应该都是一流大学的名牌毕业生吧,自己在第一轮就应该是拼不过他们的……

可有的人,偏不信这样的道理,从双非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一条路没有捷径,只有日复一日的三点一线,只有哭过之后的再次奋起,只有别人说不可能背后的独自坚信!所以,请不要相信他们口中的“不可能”请相信自己能逆天改命!

基本情况:

X学长,本科非985非211非双一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9考研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方向,初试总分353分,政治64,英语一65,数学二117,材料综合107。专硕院线325。共上线111人,总排名第48。复试后公布录取名单时按总成绩我第22。

下面我分开为大家讲述自己的考研历程,希望你对相关专业的同学有所启发。

关于择校:

提起目标院校的选择,无论是基于学校的知名度、专业实力、毕业后的就业水平,还是地理位置、个人情愫等条件,笔者相信不少小伙伴心里都已经有一两个理想院校了,只不过不清楚考研实际难度如何,所以不知道选择哪一所。

在众多考虑因素中,考试难度是首选,尤其是对于跨考的学生,比如历年的各科校线、专业课考察科目、复试的形式(是否有实验操作考察、专业英语考试等)、预招收名额等硬性条件,另外仍需要了解一些潜在可控因素,如历年院校主要生源(了解竞争对手)、院校老师喜欢学生的风格、自身科研经历是否与导师课题相关等。

关于英语:

有些考研er可能觉得,我六级还没过呢,英语能学好吗?我想告诉各位,考研英语跟四六级真的关系不大,我们班就有好几位四级都没过的同学,考研能考60+,所以只要认清自己的短板,认真学习,一定可以的。

英语要清楚得阅读者得天下,所以在背单词的基础上最先复习英语阅读。我花了绝大部分的英语复习时间来做历年的真题阅读,一句一句超精解,虽然看着很费时间和精力,但真的很有效(尤其是对英语基础差的同学)。这里推荐何凯文老师的每日一句和阅读三步法,其实我的作文也是跟的kk,只要坚持做下去,你会看到自己的进步。

关于政治:

我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尤其是让我去啃又厚又大的政治书,没个半小时我就会睡着。而且我的专业课多,并不能花太多时间在政治上,所以是从八月份开始政治的,且只有教材和真题,其实主要是自己第一遍看教材,接下来完全就是做题,看错题,循环往复即可,冲刺阶段我是做了押题和背诵分析题,跟哪个老师因人而异,我跟的是任燕翔老师,最后分数很稳!

关于数学:

数学建议大家开始的早一点,不然后期真的会很吃力。我是三月开始的,但很多同学寒假就开始了,会更好一点。

我一开始是先把高数课本过完了第一遍,课后习题也做完了一遍,不会做的题目做了标记。之后一边学习十八讲,一边做汤家凤的1800题的基础篇。六月份为了迎接期末考试压缩了考研复习的时间,但是每天还是保证了每天至少一个半小时的数学学习。

暑假专业技能训练的时候,白天几乎没有时间复习,每天晚上才有些时间学习。七月份我就把同济六版的线性代数课本过了一遍,习题做了一遍,并总结了一份挺完善的笔记,这也为后期我线代部分的学习省了很多时间。同时七月也开始了1800题的强化篇,这时会感觉比基础篇有吃力一些,但是一定不要着急,慢慢做,多总结。到了九月,强化篇的题目基本已经做完了,这时我就开始了数学真题,坚持每做完一套最后一起对答案,把错题按类型总结。十一月下旬和十二月的时候做了八套卷和合工大的模拟题,最后成绩出来也证明,数学一定要多做题。

关于专业课:

由于专业各不相同,在此只能提出一点建议:首先就是要尽早开始专业课复习,因为后期真的发现太多内容过不完;其次就是按照真题多动手写,多学习答题窍门儿;最后就是平时多加强模拟,培养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方式,不要第一次答题就献给了考场,那样大概率会凉凉。

最后寄语:

20届考研的各位学弟学妹们,我知道你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很累,我也知道坚持下去有多么不容易,当周遭的人质疑你时,请相信自己的选择,留住自己的倔强,并用行动提升自己,去证明自己配得上想去的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