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脸部水肿,我为什么建议她赶紧查肺?

“医生,我的脸肿是睡觉造成的,只要我换个睡觉姿势,脸肿很快就消失了…。”

这是最近门诊收治的一位患者和我的对话。

这位患者的老公和我说:“她最近一个月来,早起后总会发现右侧脸部肿胀,活动后会逐渐消失,反反复复有一段时间了,最近家里人不放心,所以带她来医院检查。”

我看了一下,是右侧脸部肿胀,因为两侧脸颊不对称了。虽然正常人的脸颊也是不对称,但她的脸颊不对称要明显一点。

对于看病来说最难的是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判断正确了,才能给患者做相应的检查,进而才能快速诊断病情。

在对患者做了一系列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后,凭借呼吸科医生的直觉我做了一个判断,就是患者脸颊肿胀可能是肺部的问题。

她脸部水肿,我为什么建议她赶紧查肺?

虽然脸部肿胀肾源性问题也要考虑,但重点询问患者近期的生活状态后,并没有发现肾脏出问题的迹象。

于是我建议她做一个胸部ct检查,开始她还不愿意,想要起身离开医院,但禁不住老公的要求,于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了ct检查。

这一检查不要紧,结果直接把她下了一大跳,原来发现了纵膈淋巴结肿大,4R组淋巴结出现了占位性的肿大,当时就感觉不是什么好东西。

于是赶紧将她收入住院,紧接着就是安排气管镜检查。

我们给她做了超声气管镜下穿刺活检,这是一种前端带有超声探头的气管镜,可以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对病灶进行穿刺活检,穿刺活检的结果也证实了之前的猜测——小细胞肺癌。

脸颊水肿和肺癌看似八竿子打不着,怎么两者扯上关系了呢?

其实这两者还真有关系,导致颜面水肿的一个原因是上腔静脉被压迫静脉回流受阻,而肺癌是造成上腔静脉压迫的常见原因。

她脸部水肿,我为什么建议她赶紧查肺?

上腔静脉的解剖结构

上腔静脉的直径约为1.8cm左右,是人体上肢静脉的主要引流血管(包括头颈部、上肢及胸部等)。上腔静脉管壁较薄且很容易受压。

上腔静脉穿行于中纵膈,周围与之相伴的是气管、右主支气管、肺门周围及气管旁淋巴结等结构。人体上肢的静脉血通过上腔静脉回流至右心房,进而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肺癌导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原因

上腔静脉因为管壁较薄,周围组织结构复杂,很容易受到压迫产生梗阻。尤其是肺癌导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上大概有70%左右是因肺癌引起的。

这其中肺癌侵犯上腔静脉是导致梗阻的主要原因。肺癌侵犯上腔静脉又可分为直接侵犯,以及经上纵膈淋巴结侵犯上腔静脉两种方式。

她脸部水肿,我为什么建议她赶紧查肺?

上腔静脉压迫后的症状

肺癌导致上腔静脉压迫后,会出现一系列静脉回流受阻的症状。因为上腔静脉是头颈部、上肢及胸部静脉血液回流汇总的地方,其出现阻塞后,这些血管也会跟着回流受阻。接着就会出现一系列阻塞症状,比如双上肢、颜面部水肿,胸壁静脉曲张,头晕头痛、眼结膜充血等。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

临床上诊断上腔静脉综合征不难,根据患者病史,再加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基本可以确诊。比如增强CT检查就可以清楚的发现上腔静脉是否存在压迫,通过上腔静脉造影检查腔静脉的通畅性也可确诊。

另外胸部X线片、磁共振、颈部血管超声也可协助诊断。

上腔静脉的治疗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缓解患者的压迫症状,二是:积极治疗原发病。

患者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症状后,这时需要采取如下处理方式:注意卧床休息,卧床时要注意采取头高脚低的姿势,这样有利于上肢静脉回流。使用利尿剂能缓解压迫症状,采用下肢输液减少上肢静脉血容量,适当的使用激素减轻压迫后的炎性反应。

对于造成腔静脉压迫的肿瘤应采取积极的抗肿瘤治疗,比如对原发肿瘤的放化疗治疗,还可以采用靶向及免疫治疗。另外还可以手术治疗,比如上腔静脉狭窄段切除、上腔静脉重建等。

介入治疗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上腔静脉压迫狭窄后,可以在狭窄段置入支架撑开狭窄的血管,血管通畅了,压迫症状也就缓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