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神駕到,崔玉濤家庭育兒50條

崔神駕到,崔玉濤家庭育兒50條

1,發燒多喝水就是液體,而不是限制多喝白水,嬰兒喝母乳就很好,或者大一點稀釋的橙汁果汁。酒精法物理降溫不適用於家庭,而是專業醫護人員可能會用到的方式。捂被子適用於大人並不適合小孩兒。發燒需要用消炎藥嗎?發燒是症狀,如果原因是嚴重的細菌感染才需要用。

2,什麼時候需要去醫院,平時用心觀察孩子的日常規律,看看有沒有什麼反常,平時該玩的時間這時候是不是睡了,從而判斷難受度,據此決定去不去醫院。而不是發燒到多少度就必須跑醫院。

3,不要拿自己孩子跟別人比,包括身高等,用育學園,輸入數據會生成曲線,所以自己跟自己比,把精力放在關注吃睡排便上。

4,孩子最好自己帶,如果家人帶,自己心態要好,也要注意交流的方式,別把孩子指定給某一個人帶,否則容易形成對某個人的依賴,讓孩子社交圈儘量大。

5,有引導性的陪孩子,有些孩子愛玩手機ipad都是家人引導的結果。孩子自己玩時不要干擾他打斷他。珍惜陪伴孩子的時光,白天不能陪,晚上回家要用心陪,不然孩子長大了自己心裡會覺得某種情感的丟失。

6,流鼻血正確方法不是仰頭,這樣只是不會流出來但不能止血,要低頭大人壓住孩子鼻翼往裡往上按。

7,昆蟲叮咬,外出不知道是什麼咬的,可以用銀行卡片刮破腫處,擠出毒液。

8,摔倒後,靜觀10秒鐘,如果胳膊不動,不能直接抱起來,要護住不動的胳膊送醫院。如果自己爬起繼續玩了,就是沒事。

9,燙傷,往往無法確定燙傷範圍,快速用涼水衝15-20分鐘,不要塗其他牙膏之類的東西。如果當時穿著衣服,或帶的有什麼手錶之類的,不要摘,衝完涼水自然就不會粘到皮膚上了。過幾天如果起泡了,不要擠破,否則容易感染。

10,生長不等於發育,如果發現有什麼問題,及時去看健康門診。

11,游泳時不要頸圈,對孩子頸部不利,推薦腋下的。

12,咬膠孩子可以拿住的時候用,不用消毒,洗乾淨晾乾就好了,奶瓶也是衝乾淨用奶瓶架晾乾就好,孩子平時是需要一些細菌的,乾燥是最好的消毒劑。

13,用耳溫槍時耳朵需要稍微往外拉,耳道直了放進去之後再開開關。

14,母乳期間可以用L1,L2類藥物,而不是說一定可以用中藥。

15,耳屎並不是所謂的髒東西,自己不能處理時要等到耳垢比較多時交給醫生清除。

16,孩子該穿什麼睡覺,主要看孩子舒服度,不一定跟別的孩子比。

17,食物的意義是營養和鍛鍊咀嚼功能,比如一歲孩子吃蘋果,可以將半個切成四份,四分之三打泥,另外四分之一給孩子練咀嚼。給孩子吃東西一是營養,關鍵還得看性狀。

18,六月可吃,果泥,果汁可吃但沒有果泥纖維素多,需要稀釋,最好還是果泥

七月可吃,紅白肉泥

八月可吃,蛋黃

一歲可吃,帶殼的海鮮,鹽,醬油,蛋清,豆類,鮮牛奶裡邊有配方粉沒有的酶

三歲可吃,整粒的花生,開心果,吃時不要逗孩子

19,家長的態度決定醫生的治療,給醫生描述時不用虛詞,儘量客觀詳細說明實際情況,看之前自己做好準備問的問題,可以寫下來讓醫生看,以提高效率,也避免看醫時有問題遺忘。

20,純母乳餵養營養素只需添加維生素D,每天400國際單位,而配方粉和營養米粉本身都有添加,不必要添加額外。

21,判斷X型腿,O型腿,不是根據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走路姿勢,而是平躺,膝關節並上看踝關節有沒有超過三公分,或者踝關節並上膝關節有沒有超過三公分,超過了需要看醫生。

22,孩子應該比大人少穿一點,孩子脖子前後溫熱,手腳涼一點正合適,如果手腳熱了,就一定是穿多了,一定不能穿太多。

23,孩子三歲前是行為教育階段,不要固定孩子的吃飯時間,要飢餓誘導,家長自己吃,孩子可能會湊過來,如果不吃,不要刻意喂。

24,孩子最喜歡的餐具是手,吃飯時喜歡邊玩邊吃(玩食物而不是玩玩具)所以不要用大人的思維考慮寶寶餐具的選擇。寶寶會通過觀察,慢慢跟大人學會使用餐具,一定要尊重孩子。

25,孩子很多時候的撒謊是被大人逼出來的,比方說規定只能吃幾顆糖,最好的辦法弄一堆放到他面前,告訴他都是給他的,讓他自己失去興趣。還有打針明明會疼,大人卻告訴孩子一點不疼,這就是種言傳身教的撒謊,孩子會跟著學。

26,孩子不愛吃藥,如果是必須吃藥的小嬰兒,可以混著奶吃。

27,如何引導孩子自主排便,讓孩子觀摩家長,女寶寶觀摩媽媽,男寶寶觀摩爸爸。母乳餵養如果六七天不排便,但是吃得好,睡得好就不叫便秘。便秘只靠喝水不能解決,喝水只是利尿。蔬菜粗糧類不要煮的太熟,要保留纖維素。三歲以下不推薦蜂蜜,金銀花,燕麥。孩子一歲後沒有牛奶過敏可用酸奶。

28,讓大寶參與到二寶成長過程中,大人決定要二孩,不要徵求大寶意見,而是告訴他自己的決定,不能說你要喜歡弟弟或者妹妹,否則我就不喜歡你了類似的話。

29,用心帶孩子,時間長短不重要。爸爸也要參與到育兒當中,讓愛升級。

30,寶寶流口水是因為吞嚥意識不強,吞嚥能力有限,爸媽需要多引導寶寶的吞嚥意識,比如做誇張動作給他看。

31,母乳可預防齲齒,配方粉米粉等食物裡也有糖,所以不是隻有吃整顆的糖才會有齲齒。家長不確定的時候要定時(三月到半年)帶孩子看牙醫。從長第一顆牙就要給孩子刷牙,用可吞嚥的兒童牙膏。(所以該吃糖吃糖,但一定要刷牙)

32,滿六月後添加輔食,如有不適暫停3個月,第一步米粉,第二步菜泥,果泥,但不推薦果泥混米粉,菜泥可與米粉混,否則單獨喂孩子可能會不愛吃菜泥,肉泥也可跟菜泥米粉混著。比較合理的是先吃輔食後喝奶,吃過輔食喝兩口水達到漱口效果。

33,孩子的行為是大人的鏡子,看到孩子有什麼問題的時候,大人要先反省自己的行為。

34,孩子出去旅遊不是為了記住什麼,而是為了提高認知能力。

35,斜頸,可能是剛出生時就有的,會影響五官不對稱,雙眼大小不一,影響視力,要及早發現,及早干預,及早治療。可以用特殊功能的枕頭,在6月內矯正效果最好。鼓勵孩子小時候多側睡眠。6月到18月可用特製頭盔,用3-4月可糾正,每天需帶23h,洗澡時不帶。

36,如果覺得隔代溺愛了,可能是父母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隔離外界可能的傷害要有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量讓孩子接近大自然。

37,孩子膽小怕生,家長要反省自己的社交和基本禮貌,做好表率。不要因為想快速安撫孩子恐懼等情緒,而騙他,隨口做出許諾,家長也不要給孩子灌輸害怕的因素。孩子打針不要說不哭了才勇敢,告訴他想哭就哭沒關係,不要說一點都不疼,告訴他可能會有一點疼,否則下次他會更加抗拒。

38,從方便安全角度,尿不溼比尿布更好一些,不管用什麼都要及時換。

39,溼疹寶寶溫水洗澡就行,不要加任何東西。溼疹可能與過敏有關,也不要過度保護,比如過早添加奶粉,濫用抗生素,消毒劑,用溼紙巾給孩子擦手。

40,孩子不愛坐安全座椅,中間不要間斷,如果一直不出門,可以在家裡讓他坐坐,孩子在坐時哭鬧,可能是雙內耳發育不均衡,暈車所致,平時可以帶孩子坐鞦韆,轉椅慢慢鍛鍊。如果不坐非讓家人抱,可以準備一些玩具,轉移注意力,但最好不要給吃東西。讓孩子慢慢適應,給他適當的誇獎。0-9月坐後腦勺朝前,一般13kg以下的寶寶。選擇時主要看功能和安全帶。

41,正視孩子的性別,在行動中正確引導,不要直接告訴他這是男孩兒或者女孩兒才能玩的問題。

42,寶寶添加輔食後,給他喝粥感覺喝的多體重卻增長慢,那是因為粥的營養不夠。

43,帶血跡,肛裂

呈綠色糊糊狀,餵養不太足,單位時間綠色菜太多

呈蛋花湯狀帶走黃色粘液,消化不良,也可能是輪狀病毒感染

乾硬小球狀,纖維素攝入不足導致的便秘

呈黃褐色水樣伴隨臭雞蛋味,蛋白質攝入過多,也可能是輪狀病毒感染

呈陶土狀灰白色,腸道受阻,很少出現,但要早發現早治療

在腹瀉看有沒有血點,或者查便常規,潛血,如果潛血注意小腸黏受損

44,寶寶視力

0-6月,大色塊東西

6-12月,趴著去尋找東西,一塊裡可以有多種顏色,相對較大的

1-2歲,可以給他讀一些書

2-3歲,可以看書了

45,從幾個月就可以鍛鍊孩子適應媽媽短暫的離開。

46,微量元素檢查本身就有點籠統,如果查有無缺鐵性貧血就要直接查紅細胞及血紅蛋白。6月後就開始吃含鐵的嬰兒營養米粉,蔬菜泥,紅肉泥,做熟後打成泥。

47,如果孩子半夜吃完奶,考慮寶寶和媽媽的睡眠,不能像白天一樣拍嗝,這時候可以坐在類似太師椅一樣的凳子上,讓寶寶拍肩膀上頭高過肩膀,大概15分寶寶打嗝了,就可以睡了。

48,腸絞痛初步診斷,右手抬起寶寶雙腿,稍微往下壓一下,用左手兩個手指輕輕在肚臍左邊順時針按摩,如果寶寶很舒服(也叫喜按)這樣家長帶孩子去醫院的時候就沒有那麼擔心。如果一按就哭,趕快帶醫院。多見於4-6月嬰兒,症狀為頻繁的陣發性哭鬧(每週三天,每天三次,每次一小時),肚子脹氣,屁多,愛打嗝,喜歡被貼著頂著肚子抱,總愛翹起雙腳,夜裡突然哭。所以不要過度給孩子補所謂的各種營養劑。

49,換尿布應注意,將新尿布放在舊尿布下邊,女嬰的pp不要用一張紙來回擦。

50,孩子說髒話,其他很多時候他並不知道什麼意思,只是覺得好玩兒,所以別用大人的邏輯評判孩子,對於三歲以內的孩子,就不用管他,淡化處理,如果三歲以後的,引導寶寶用恰當的語言表達。打小孩其實也起不到想象中的作用,記住強化優點,淡化缺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