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際貿易重大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

4月20日至2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國際貿易重大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湖校區成功舉行,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的專業學者與會。《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常務副主編王利民研究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楊燦明教授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致辭。開幕式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錢學鋒教授主持。


2019年國際貿易重大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


楊燦明教授首先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對與會嘉賓學者表示誠摯的歡迎。他在致辭中指出,在國際國內環境的雙重約束下,如何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是一項重大的時代課題。時代的重大課題就是學科的前沿命題,期待本次研討會在國際貿易理論和實證層面產出重要成果和獨到觀點,成為學者們回應國際貿易領域富有挑戰的新現象和新問題的平臺。中南大經濟與貿易類學科已有70年發展歷史,具有深厚的學術積澱,是國內經貿領域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此次會議將進一步加強中南大與《中國社會科學》的學術合作與交流,推動本校一流學科建設。


2019年國際貿易重大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


王利民研究員在致辭中對會議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他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爆發以來,國際經貿關係和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不確定性顯著上升,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們既要保持戰略定力,也要積極有效回應,這其中有許多重大理論命題和現實命題有待國際貿易學界的深入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將為學者們搭建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臺,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2019年國際貿易重大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


隨後,研討會進入持續一天半的主題報告和學術討論環節。4月20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谷克鑑教授以“經濟學的壟斷競爭革命和國際經濟學的當代發展”為主題,系統回顧了兩次壟斷競爭革命對國際經濟學當代發展的重大意義,並提出貝葉斯思想的應用、生產率研究中分佈形式的選擇和生產率測度中的隨機生產率和基本生產率等有待進一步探究的理論命題。南開大學盛斌教授以“貿易、不平等與反全球化”為主題,在對全球化與反全球化進行歷史總結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指出不平等是反全球化思潮的主要來源,但貿易並不是造成不平等的最主要原因。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黃建忠教授以“‘中國模式’與開放經濟的若干困局思考”為主題,深入解析了當前開放經濟面臨的六大困局,即產業鏈與全球價值鏈的競爭衝突、政府主導與跨國公司驅動之間的競爭衝突、政策透明度要求不斷提高與政策面目不清之間的衝突、“關稅戰”與“規則戰”之間的選擇性衝突、貨物貿易順差“拐點”預期與縮減服務貿易逆差緊迫性之間的時空衝突、OFDI與“可本地化”之間的衝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洪俊傑教授以“全面開放新格局:挑戰與應對”為主題,通過“共軛環流”模型分析了中國在兩個價值環流中的樞紐國地位和進一步提升分工地位所面臨的挑戰,並發現技術支持和母國市場在國家樞紐地位決定機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南開大學李坤望教授以“產業政策與資源配置效率:以加工貿易轉型政策為例”為主題,基於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這一準自然實驗討論產業政策對企業生產率的影響,李教授指出,雖然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政策改善了產業結構,但對企業利潤和創新都帶來負面影響,從而對生產率造成阻礙。


2019年國際貿易重大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


4月20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王孝松教授以“貿易政策治經濟學的新進展:異質性遊說與結構模型”為主題,在比較各類新政治經濟學模型的基礎上,著重介紹瞭如何在結構模型中嵌入政治經濟學因素,基於多國多行業的國際貿易一般均衡計算最優關稅、全球貿易戰關稅、國際貿易政策合作的崩潰成本和未來多邊貿易談判的範圍。中央財經大學唐宜紅教授基於43個國家工業機器人的經驗證據,探討“智能製造對出口的影響”,唐教授發現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有利於一國的出口,並且發達國家的工業機器人對出口的促進作用大於發展中國家,我國應將機器人技術培育為出口競爭的新優勢,但同時也應當關注其對於勞動力的影響。清華大學馬弘教授以“中美貿易衝突影響初探”為主題,就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影響進行量化分析,發現兩國的高技術製造業均受到不同比例的影響,中國高技術製造業的損失主要源於生產規模下降,而美國高技術製造業的損失主要源於中間產品價格上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祝坤福副研究員基於生產分解的視角,闡釋了“經濟週期中全球價值鏈的角色解構”,認為全球GDP中各類生產活動的構成正在發生劇烈轉變,2012年之前全球價值鏈生產活動與經濟波動存在“強聯動”關係,而2012年之後這種聯動關係幾乎消失,並且全球經濟顯露出“逆全球價值鏈”特徵。浙江大學馬述忠教授基於中國海關監管數據,分析“跨境電商對進口產品質量及其行業質量階梯的影響”,馬教授研究表明,跨境電商能夠顯著提高進口產品質量,並且相對於成長型國家以及中高端產品行業,孕育型國家和低端產品行業的質量提升更為顯著,跨境電商能夠顯著縮短各行業的質量階梯。湖南大學許和連教授則以“國家政治關係、‘一帶一路’倡議與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為主題,通過改進國家間政治關係的量化方法,識別雙邊關係的短期作用和長期累積影響。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黃漢民教授以“多層次國內市場需求與企業生產率:來自中國的經驗”為主題,分析區域間收入差距所衍生的多層級市場需求對微觀企業生產率的影響,黃教授認為這種多層次市場需求會通過規模經濟和研發創新兩條渠道作用於企業生產率,並且企業所跨市場組合間的收入差距與生產率之間呈現倒“U”形的非線性關係。


2019年國際貿易重大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


4月21日上午,湖南大學張亞斌教授、南京大學吳福象教授、廈門大學彭水軍教授、山東財經大學謝申祥教授、東南大學邱斌教授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錢學鋒教授分別以“中國嵌入全球價值鏈位置及其機制研究——基於不同貿易方式的分析”、“多鏈共生下的製造業全要素生產率與雙重國際貿易圈”、“服務型經濟一定有利於減緩氣候變化嗎?——基於生產供應鏈和國際貿易視角的分析”、“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地區全要素生產率”、“GVC Participation, 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Decomposition and Value Chain Extension of China’s Service Sector”、“貿易利益的個體分配效應”為題進行學術報告。張亞斌教授通過研究指出,我國以加工貿易方式嵌入全球價值鏈的位置要低於一般貿易,並且區外中間品供給擴張是提升中國製造業行業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嵌入全球價值鏈位置的重要手段,因此補加工貿易的“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價值鏈攀升的進程。吳福象教授將中國製造業參與全球價值鏈和創新鏈的路徑劃分為傳統貿易圈和新興貿易圈兩類,提出“雙鏈互動與雙圈共治”的發展模式和“以圈定鏈、以鏈助圈、圈鏈協同”的基本原則。彭水軍教授指出,在服務業不斷髮展的過程中,不能預先假設服務業就是低碳產業,服務業的低碳化依賴於整個服務供應鏈的低碳化,當前的服務消費在非服務部門造成大量的碳排放,因此必須充分考慮各部門和消費者之間的環境責任分擔問題,以及發達國家服務型經濟在發展中國家造成的“碳洩漏”問題。謝申祥教授利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沿海和非沿海地區FDI的影響化差異這一準自然事件構造工具變量,揭示了FDI對中國各區域TFP增長可能存在的抑制效應,認為我國不宜繼續推行“市場換技術”策略。邱斌教授通過對全球價值鏈的分解以及對我國服務業細分行業參與全球價值鏈長度的精確測算,刻畫了我國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參與度的U型發展趨勢。錢學鋒教授認為從消費視角討論貿易自由化的個體利益分配至關重要,研究表明,貿易自由化有利於提升中國城市家庭的消費福利,但無論在城市間還是城市內部,都具有“親貧困”的分佈特徵,城市間的消費不平等主要來自於城市產業結構與家庭消費偏好異質性以及區域關稅衝擊差異對關稅傳遞彈性的影響。


2019年國際貿易重大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


此次國際貿易重大前沿問題研討會是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攻關期和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歷史機遇期召開的一次學術盛會。參會學者在學術報告期間進行了充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通過理性的思考和思想的碰撞,為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推動中國由貿易大國轉向貿易強國提供新的理論範式,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完善多邊貿易體制提出新的分析框架。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這次會議不僅為國際貿易研究提供了前沿選題,也集方法論之大成,將對國際貿易學科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來源 文瀾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