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其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之弟,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之父。《晉書帝紀第二》:“文皇帝諱昭,字子上,景帝(司馬師)之母弟也。”

司馬昭其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國演義人物譜——司馬昭(葉雄繪)

曹魏景初二年(239年)司馬昭被封為新城鄉侯。正始初年,為洛陽典農中郎將,後轉任散騎常侍。244年大將軍曹爽伐蜀,以司馬昭為徵蜀將軍,作為夏侯玄的副手。蜀將王林夜裡偷襲昭營,司馬昭堅臥不動。王林退兵,司馬昭對夏侯玄說:“費禕以據險距守,進不獲戰,攻之不可,宜亟旋軍,以為後圖。(《晉書帝紀第二》)”回到京都後,被拜為議郎。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大將軍曹爽,司馬氏開始專權國政。251年司馬懿去世之後,司馬昭的長兄司馬師繼父丞相位,廢魏帝曹芳,立曹髦為帝。司馬昭參與此事立了大功,《晉書帝紀第二》:“以參定策,進封高都侯,增封二千戶。”

255年司馬師死後,司馬昭代替他,成為曹魏朝內舉足輕重的人物,《晉書帝紀第二》記載:“至洛陽,進位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並特許他輔助朝政,可以帶劍穿履上殿。

256年,司馬昭偕同曹魏皇帝曹髦一起平定鎮東大將軍諸葛誕的叛亂。最終司馬昭以少勝多,贏得戰爭。司馬昭因此戰功被晉升為相國,兒子中沒有爵位的都被封侯,《晉書帝紀第二》:“封帝(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進位相國,晉國置官司焉。九讓,乃止。於是增邑萬戶,食三縣,諸子之無爵者皆封列侯。”

曹魏甘露五年(260年)四月,魏帝曹髦見皇權逐漸失去,國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忐忑不安,又憂心自己被廢受辱,打算在朝殿上召集百官罷免司馬昭。《三國志卷四魏書四》(《三國志·魏書》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漢晉春秋曰: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這時候魏帝說了一句流傳了一千多年的名言,(帝)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哪知王沈、王業先行向司馬昭通風報信,司馬昭召集護軍賈充等做好了防守準備。魏帝得知事洩,親率左右數百人攻打相府,“稱有所討,敢有動者族誅。”相府兵將止不敢戰,賈充厲聲喝斥諸將曰:“公(司馬昭)畜養汝輩,正為今日耳!”命令成濟殺曹髦,成濟一劍將曹髦胸部刺穿,曹髦即刻死在車上。《晉書帝紀第二》:“刺之,刃出於背,天子崩於車中。”後來司馬昭歸罪成濟謀逆,誅殺成濟一族。其後立曹奐為曹魏元帝。

司馬昭其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清光緒校印《圖像三國志》司馬昭像

魏元帝於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264年5月2日)再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並晉封其為晉王,加九錫。此時,司馬氏代魏之勢已成。

265年9月司馬昭去世,年五十五歲,數月後司馬昭被諡為文王。266年2月8日(魏鹹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國號晉,史稱西晉。司馬炎追尊其父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歷史評價

曹髦: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三國志·魏書四·三少帝紀》

毌丘儉:弟昭,忠肅寬明,樂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誠為國,不與師同。

羊祜:先帝(司馬昭)順天應時,西平巴、蜀,南和吳會,海內得以休息,兆庶有樂安之心。而吳復背信,使邊事更興。夫期運雖天所授,而功業必由人而成,不一大舉掃滅,則役無時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勳,成無為之化也。

史臣:世宗以睿略創基,太祖以雄才成務。事殷之跡空存,翦商之志彌遠,三分天下,功業在焉。及逾劍銷氛,浮淮靜亂,桐宮胥怨,或所不堪。若乃體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連於此歲,魏武得意於茲日。軒懸之樂,大啟南陽,師摯之圖,於焉北面。壯矣哉,包舉天人者也!為帝之主,不亦難乎。《晉書》

房玄齡:世祖無外,靈關靜氛。反雖討賊,終為弒君。

王夫之:“使司馬昭殺賈充以謝天下,天下其可謝,而天其弗亟絕之邪?己謀逆而人成之,事成而惡其人,心之不昧者也。”

趙翼:“司馬氏當魏室未衰,乘機竊權,廢一帝、弒一帝而奪其位,比之於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語矣!”

羅貫中:“①假意投身強哭屍,公然弒主待推誰?欲誅成濟瞞天下,天下人人已盡知!” “②司馬當年命賈充,弒君南闕赭袍紅。卻將成濟夷三族,欲使軍民耳盡聾!”

在其後的漢語言發展過程中,“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演變為漢語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漢語成語的定義: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闢易記易用。並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它的結構嚴整,形式簡潔,含義深刻,寓意穩定,表現力強,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用。不論講話或寫作,準確恰當地使用一些成語,會使話語或文章更加風趣生動,活潑有力。

成語釋義:

【名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解釋】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司馬昭安的什麼心,連過路的人都知道。泛指人的陰謀顯露無遺,許多人都知道。

【用法】作賓語、分句;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辨析】近義詞:原形畢露顯而易見反義詞:深藏不露瞞天過海

【出處】語出《三國志·魏書》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史書原文:“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