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的莆田样本

“美丽中国”的莆田样本

▲东圳水库(蔡昊 摄)

曾经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摆在莆田人面前:一个投资260亿元林浆纸的外资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税收30亿元。但项目投产后每天约需40万吨淡水、排放污水约35万吨,考虑到环境承载力,莆田市毅然放弃了这个“诱人”的项目。

善于取,敢于舍,这正体现了莆田市致力建设“美丽莆田”的坚定决心。

2018年,建设“美丽莆田”30个重大攻坚项目(涉及子项目138个),年度计划投资40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47.4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的109.39%。

2016年底,《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重磅出台,提出了实施“一区、一中心、五品牌、九行动”,即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打造妈祖文化、深水良港、医疗健康、绿色食品、工艺美术等五大国际品牌,实施绿色产业、全域旅游、开放创新、生态文明、城乡建设、基础设施、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社会治理等9个专项行动。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一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优美城市,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生动画卷,已然展现在莆阳大地之上。

“美丽中国”的莆田样本

▲绶溪公园 (蔡昊 摄)

绿色发展,构建好新动能

2016年9月,莆田市第七次党代会科学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奋斗目标。

如今,“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全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单位GDP能耗持续降低。据统计部门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莆田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2.41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1%。“树立新发展理念,谋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蓝绿’比重。”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表示,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绝不动摇。

近年来,莆田市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鞋业、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化工新材料、建筑6个千亿元产业和高端装备、医疗健康、海洋、能源4个500亿元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快速,被住建部列为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城市;被中国移动列为5G试点城市。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莆田市市长李建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莆田将基于已构建的“芯、屏”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紧盯5G时代,聚焦5G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部署建设5G基地,抢占5G信息产业制高点,打造5G时代手机全产业链。

另外,平台经济正成为莆田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当地绿色发展的利器。全市鞋业、工艺美术、石油等行业都搭建了平台。2018年全市平台交易额达235.8亿元,实现新增销售额67.8亿元,新增GDP达10亿元,拉动莆田市GDP增长0.5个百分点。

“美丽中国”的莆田样本

▲莆田生态绿心,面积约65平方公里,是城市之“肺”(林剑冰 摄)

三位一体,治理好木兰溪

木兰溪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三月莆阳,春光浪漫,木兰春涨正当时。木兰溪防洪堤坝的绿道上,老老少少,熙熙攘攘,有练剑舞扇的,有慢跑锻炼的、有打太极拳的……各得其乐、好不和谐。

这样一幅人水和谐的生态图景,得益于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推动,当地干部群众的接续奋斗,历经二十年,曾经水患频发、令百姓寝不安席的木兰溪成为了全国首条全流域系统治理水系,全面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目标,成为350万莆田人民的生命之水、安全之水、生态之水。

去年9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中国水利报等中央媒体相继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宝贵经验,向世人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木兰溪样本,在全国产生热烈反响。

在木兰溪治理的过程中,莆田始终把生态环保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全流域治理。木兰溪从“水患”向“水安全”华丽转身,继而向“水生态”迈进。

2009年莆田市全省率先在水源地保护区周边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2012年,木兰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17莆田市出台了《莆田市木兰溪流域生态补偿办法》……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上下游协同治理保护。

莆田还坚持安全与生态相结合、控源与活水相结合、景观与文化相结合。首创“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文化景观”三位一体治河理念,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污水治理、岸坡绿化、生物净化、引清活水等各项措施,不断健全“河长制”,首创“双河长”制度,有效保护了水环境水生态。

水环境的保护,也带来了一项项荣誉。木兰溪已成为福建省“万里生态安全水系”建设样板,还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木兰陂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还被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莆田市还是福建省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和福建省唯一“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

“美丽中国”的莆田样本

▲妈祖祭典

生态优先,保护好湄洲岛

湖石淉是湄洲岛上唯一一处天然淡水湖,过去由于持续位于低水位,湖库周边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较弱。2017年,湄洲岛开展“绿心”建设,投资1.55亿元实施湖石淉及周边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工程,让脏乱差的湖石淉蜕变成为湄洲岛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信俗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20多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就十分关心湄洲岛的生态环境保护。1998年3月11日,植树节前夕,习近平赴湄洲岛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植树造林,掀开了海岛绿化的序幕,生态理念渐入人心。

湖石淉的成功转型只是莆田保护湄洲岛的一个缩影,20年来,湄洲岛在植树、治砂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自2014年8月至今,整个湄洲岛海域实现“零”采砂。

为了立体修复生态,湄洲岛还补植上千亩红树林固岸护堤,20年来湄洲岛的绿化覆盖率从39%提高到现在的58.3%。

生态环境变好了,为莆田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打造妈祖文化国际品牌注入了新的生机。去年11月18日,第三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开幕,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知名侨领和妈祖信众等会聚一堂,倡行妈祖精神,同叙妈祖情谊。

“美丽中国”的莆田样本

▲防洪生态(张力 摄)

城乡一体,建设好美丽乡村

草长莺飞的春日,到处一片生机盎然。在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埔柳村的花卉世界里,到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仿佛置身花的海洋;荔城区后黄村,一栋栋南洋风情的古民居保存完好,错落有致地散落在村庄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诗一般;仙游县钟山镇郎桥村附近的“九鲤香山”生态农业观光园,瓜果采摘、休闲养生让一波波的游客陶醉其中……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落实《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2012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复莆田作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2014年12月,莆田列入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近年来,莆田全市上下乘势而为,用足用好叠加政策,围绕“农村环境更加优美、村庄建设更加宜居、农民生活更加美好”工作目标,相继开展了“幸福家园”试点村建设、“共建美丽乡村、建设美丽莆田”城乡建设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活动。统筹推进了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五个一体化,成效显著。

涵江区江口镇东大村是远近闻名的华侨村。这里有数百年历史的古秋枫,有别具一格的南洋古民居,美丽的田野里有金黄的油菜花、无边的稻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参观。然而此前的东大村却是另一番景象,生活垃圾和废水随意排放,房前屋后蚊蝇乱飞。美丽乡村建设为东大村的发展迎来了契机。循着美丽的方向,东大村对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这些年村里新建了垃圾收集池,购置垃圾车、垃圾桶,定点、定时及时清运垃圾,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达到100%。整治好环境卫生之余,东大村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村民们高兴地说:“我们世代生活的家园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海峡通讯 伊晓燕 林剑冰)

值班主任:林双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