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穿越兩人回,到底發生了什麼

疑問重重:他是否私自離隊?他現在在哪?隊友為何在他失聯33天后才報警?

本報記者 俞任飛 黃小星
三人穿越两人回,到底发生了什么

三人穿越團隊在旅途中。

(圖據其朋友圈)

3月5日凌晨,旅途開始。出發前的照片裡,王清(化名)戴著大氈帽,笑容爽朗。

他們的裝備包括通信工具北斗海聊、雪地車、雪錐、GoPro等,攜帶了糌粑,麥片,堅果等補給,所有行李在180到190斤左右,塞了滿滿7個大包。

根據李志森用北斗海聊發出的記錄,之後幾天,這支隊伍分合不斷。

王清失聯後,網友猜測很多,不少人認為三人不合才是問題關鍵。也有人猜測是否王清已經走出來,但是故意失聯。

旅途中始終保持距離

3月7日夜間,“李志森和林夕找不到營地……直到凌晨十二點半才找到營地。”

3月13日,王清第一次走丟,直到凌晨才返回營地。為此,三人休整大半天,才在3月14日中午出發。“這兩天意外太多了。”“一直有隊員走丟。”李志森向外發出訊息。

王清失聯,是在3月15日,穿越行程的第11天。這支三人小隊沿著疆藏邊界,從松西村東北的界山達坂深入無人區100多公里,在當天到達邦達錯(湖)。湖區海拔接近5000米,環境惡劣,3月初的最低氣溫低至零下20攝氏度。

在李志森事後出具的一份簡短報告中,直到中午,王清一直行進在邦達錯冰面上,落後走在岸邊的他和林夕兩三公里。“那時候正颳著暴風雪。”兩小時後李志森再次看到王清時,他已在五公里之外的湖心位置。

“中午時分,(他)突然獨自從邦達錯冰面向南方向前進。”李志森將王清的行為,定義為“私自離隊”。

王清離隊後,林夕曾試圖追趕。“走進冰面三四米處,突然冰面裂開,林夕掉湖水裡了。”李志森說岸邊的冰薄,林夕的鞋、褲都被浸溼,不敢再追。此後,他們再未收到王清的任何信息。而邦達錯還不到整段路途的十分之一。

李志森告訴紅星新聞,走的前一天王清曾向林夕要走自己的身份證,並在此後的旅途中,始終和他們保持距離。“我就想一個人走,不喜歡組隊。”事發前一天,王清曾對林夕有過抱怨。失聯當天一早,林夕也曾安慰王清,但適得其反。“他走之前情緒有些低落,沒有理由,沒有告別。”回憶一個月前的分離,李志森找不到原因。

王清為何要單獨離隊

王清向南,消失在邦達錯湖面上。而後,他們的足跡再無重合。李志森和林夕向東,加快腳程,常常一天就要走30多公里。

冷血無情,拋棄隊友,放棄搜救……李志森和林夕從羌塘出來後,批評聲音每天都在放大。三人不合致王清離隊,是網友猜測的首要原因。

直播帖記錄,出發當天,“林夕開始顯示出大姐姐的風範。為了照顧腳凍傷的李志森,她和李志森住一個帳篷。”

3月5日、6日,李志森連發兩條微博調侃:“今晚我和林夕住一個帳篷。我現在在考慮……”“要不要脫褲子睡覺,穿太多翻身很困難。”略顯曖昧的話語,讓王清吃醋離隊一說,在8264社區甚囂塵上。

對此,林夕和李志森均不認可。“他心裡可能怪我不等他,有些不高興。”林夕告訴朋友李陽。還有一位知情人說,王清性情倔強,不存在拋棄隊友。

在與直播者老龐的微信聊天中,李志森回應:“第一天要不是我先把帳篷搭好,林夕就凍死了。林夕的帳篷壞掉了,王清的是單人的,只有我的可以住兩個。”事後,他也曾找王清換帳篷,但遭到拒絕。

從3月15日離隊算起,由於王清缺乏北斗通訊設備,相當於他已和外界失聯超過40天。為何遲遲不報警,李志森給出的答案是,他以為王清早就撤回了。當天,王清離開的方向,到獸形湖保護站,只有30公里距離。“保護站會向邦達錯方向巡邏十幾公里。王清只要向保護站方向走十幾公里,就有可能遇到巡邏隊。”李志森稱,他和林夕判斷,王清是要出去,就沒有在意。而他們兩人在王清離隊後的一週內,就迅速趕到聳峙嶺。由於行程過半,加上逆風猛烈,“退出所要花費的時間要比繼續的時間更多,而且我們無法判斷他是因為什麼原因失聯!”李志森進一步解釋。

有人主張調查林夕和李志森

在朋友的描述中,三人性格迥異。李志森行事高調,在社交網絡上頗為活躍。李志森談起,他17歲便步入社會,在QQ上,他給自己貼的標籤包括“戶外運動、自虐狂、窮遊黨、瘋子、自私鬼”。而在另一位曾和林夕一同穿越的驢友的描述中,他“很不爽”說話“冷淡無味”的林夕,曾爆發大吵。但這位驢友也說,“無人區裡的爭吵是沒有對錯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性暴露無遺,再好的朋友哥們兒都不可避免。”

“(他)每天20、30公里,我和李志森每天要走40公里,甚至他還想睡懶覺。”林夕說。在直播貼裡,李志森也懷疑王清找藉口,拖行程,而王清回答,他打算邊走邊玩邊看,打一開始他就沒打算進來。

許多網友都在猜測王清的去向,有人擔心他在邦達錯失足,掉下了冰面;有人懷疑他遇到大型野生動物,發生意外;更多人希望他仍在試圖完成穿越。事件發生後,有人指責林夕和李志森拋棄隊友,“穿越成功又能怎麼樣”;有人以資深驢友身份分析,“自己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還有人主張,對林夕和李志森進行調查。

8264論壇上,有網友質疑:“想問下三人之前有沒有過長期的相關訓練,如果有,應該會對彼此的體能有充分了解,不會強弱組隊出發;如果之前只是短穿一兩次,就貿然出發,只能說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負責。”

穿越羌塘的成功率只有30%

林夕強調,王清攜帶的給養充足,帶走了帳篷睡袋、氣和爐,和差不多40天的食物;也不可能迷路,“他手機裡有軌跡,看圖能力很強。”這些應該能保證他至少支撐到4月26號。

但此前李志森接受《戶外探險》採訪時曾談到,前輩告訴他,穿越羌塘的成功率只有30%,單人自力無後援穿越成功率會更少,“不成功,則是死。羌塘是一個沒有退路的地方,即便遇險請求後援,由於路況太過複雜獲救的可能性也很小,強烈不建議單人穿越。”而王清是三人中唯一沒有穿越經驗的一個。

李志森在微博上喊話,“王清你快回來吧!出來了我請你吃我做的蒜黃炒飯!!!”對於記者提出的“為何王清失聯30多天才報警”等疑問,他沒有回應。

林夕的一位朋友說,林夕正在協助警方搜尋王清下落,只想王清早點出來,“她現在被網絡上評論折磨得很痛苦。”

她說,王清應該比任何人都想活著。

失蹤時間線

3月5日,王清、林夕、李志森三人結伴,準備橫穿羌塘無人區。

3月5日晚,李志森凍傷腳趾,林夕和李志森住一個帳篷。

3月7日晚,李志森和林夕走失,直到凌晨才找到營地。

3月10日晚,由於視野不好,走在後面的林夕、王清和速度較快的李志森走散。

3月12日,完成首座山峰速攀的李志森下山,與隊伍會和。

3月13日,王清提出離隊獨行意願,並因速度太慢掉隊,直至晚間才趕到營地。

3月14日,王清再次掉隊,又在夜間趕到邦達錯岸邊的營地。

3月15日早,王清堅定離隊想法,並獨自一人在邦達錯湖面上行走。在向南試圖穿越湖面後,失聯。

3月16日,林夕、李志森加快徒步速度,每日行進超過30公里。

3月28日,林夕、李志森趕到聳峙嶺,此處距全部行程已過半。

4月18日,林夕、李志森到達雁石坪,成功橫穿羌塘無人區。

4月18日晚,李志森發佈微博,稱王清“私自離隊”,仍然失聯。

4月20日,多地檢查站表示未發現王清,其很可能仍在無人區內。相關部門初步搜救,沒有發現。

4月25日,王清父親抵達拉薩,希望參與搜救。

4月26日,林夕、李志森準備加入搜救工作。

4月27日,日土縣公安局抵達無人區,開展搜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