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夾馬營到陳橋驛 一

趙氏先世為幽州人,後遷清苑縣(今河北),在晚唐五代歷仕於藩鎮,任縣令,幕官。至趙弘殷,投誠德軍(駐鎮州)節度使王鎔為將,受王鎔所遣,率軍幫助李克用攻梁軍,從此留仕於李氏,歷唐,晉,漢,周,至周世宗顯德年間去世,已升任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進入軍方高層。

從夾馬營到陳橋驛 一

趙匡胤出生地洛陽夾馬營

匡胤是趙弘殷次子,後唐天成二年927年生於洛陽夾馬營。出生於這樣的家庭,並無可炫耀的資本,所以王船山說他“起傢什伍,兩世為裨將,與亂世相浮沉,姓氏且不問與人間”。作為一名低級的軍官兒子,習武以及遊手好閒,便是他兒時起的生活狀態。後漢初,他已經二十歲,遂四處漫遊,尋找機會。恰逢樞密使郭威募兵,得以子承父業,郭威廢漢建周,匡胤成為皇儲柴榮的下屬,這個“從龍”的資歷,是他得以飛昇的基礎。柴榮繼位以後,匡胤先後參與伐北漢,徵南唐等重要戰事,顯德六年,有追隨蔡榮北伐幽雲,在此期間,蔡榮對他始終寵眷不衰,其官位,以陡峭的梯度上升。至顯德六年,他應募之後十一年,年方三十二歲,就已升到武將之最高:殿前都檢點,拜歸德軍(宋州,今河南商丘市東南)節度使,本來,基本上不會有上升的空間了。該年六月,世宗崩,七歲的幼子柴宗訓繼位,出現了五代從未有過的幼君嗣位的狀態,這顯然不足以保障皇朝的安全。果然,僅半年之後,禁軍首領趙匡胤通過一場兵變,一步登頂,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次“禪讓”,並以自己節度使官名所帶的宋州,作為新朝代的國號,

從夾馬營到陳橋驛 一

陳橋驛

顯德七年春,沿邊鎮,定等州報,契丹與北漢合勢入寇。中樞決定,有殿前都檢點趙匡胤北上抵禦契丹。甫出東門,尚在開封府界內,據說當天晚上趙匡胤於陳橋驛“醉臥不省”,一副等著有事發生的姿態。遲明,將士鼓譟,持刃入見,沒說幾句話,“或以黃袍加太祖身”,“脅立”天子。而後,上馬轉身,軍隊又回開封去了。京師城門大開,歡迎王師歸來。唄軍隊擁立的新天子,先遣人帶了刀槍,向前朝的宰相尋求支持,再用後周太后和幼帝的名義,撰了一份禪讓詔書,整個交接過程便迅速完成了。次日,大宋天子開始履新。

從夾馬營到陳橋驛 一

陳橋兵變

在中國歷史上無法找出另一個朝代,立國像宋朝那麼突然,那麼容易。看似亂紛紛,此起彼伏的五代,各朝開國君主創業備歷艱難,無不經過二十年以上的苦心經營,始克告成。而宋太祖自從軍至稱帝,不過十一年。且無論勳績,身份,都遠遜於五代諸創業之主。那麼,何以成事如此之易?

從夾馬營到陳橋驛 一

柴榮塑像

五代長久動盪,問題即在於各種亂源皆是軍方勢力,藩鎮,親從,禁軍,莫不如此。後周時期,隨著禁軍的勢力壯大,樞密院逐漸留居後臺,不再像郭威當年那樣,隨時準備帶兵到前線。後周通常是皇帝親證,皇帝不在前線時,一般是禁軍將領負責。始終被軍隊所簇擁,是第一線的軍官。周世宗是有雄才的君主,曾非常注意禁軍內部的制衡。其主要的手段,便是新建殿前司,與原有的侍衛馬步司相對峙。而選募天下壯士充實殿前司之後,並且,侍衛馬步司的首領——都指揮使李重進和副都指揮使韓通——向來與趙匡胤等人不和睦,這或者並非一種偶然的安排。但是最終處心積慮設計的制衡手段,竟未起到作用。無論什麼制衡方式,在制度與環境變動不居的五代,一切以強勢的皇帝的存在為依歸。這一點到後周仍未改變,具體地說,後周還出在一箇中央集權已幾乎完成,但皇帝的專制還有待於制度化的時候。在這個關鍵時刻,周世宗崩殂,幼主繼位,環境瞬時改變。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