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戰神白起之死

戰國戰神白起之死

山西高平博物館中拍得

戰國戰神白起之死

山西高平長平戰役紀念館

戰國戰神白起之死

現代修建的將士塔

公元前257年11月的某日,初冬節氣的渭北平原已經寒氣襲人,炊煙與渭河騰起的水汽混合而成的晨霧籠罩大地。

白起一行人,在秦昭王下了發配陰密(今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百里鄉一帶)的王令後,依令即刻離開咸陽的府邸。匆忙到只能人走,連換洗衣物等行李都來不及帶一件的程度。

出咸陽城西門西行十里,到達杜郵(陝西省咸陽市東任家咀,又名孝裡亭)後,白起和多年來一直追隨他的副將司馬靳商議,先在杜郵亭驛站等行李到了再出發。但,白起根本就不知道,此時在咸陽王宮中,應候范雎與群臣正在和秦昭王廷議決定他的命運。

範睢自從在長平之戰與白起結下樑子,一直感覺心神不寧,白起的存在令他如芒刺在背。因為秦軍中大半將領,是白起一手帶出來的,白起被稱為“常勝將軍” ,在秦國軍隊中尤如軍神。白起不死,恐怕有天自己會死無全屍。

範睢在眾人發言的嘈雜聲中,閉目靜思,苦慮如何能讓多疑的秦昭王既不懷疑他有私心又可制白起於死地。正思忖時,已經鬚眉皆白的秦昭王焦慮的問道:“應侯對白起老匹夫不聽本王令有何話說?”言詞間的慍怒令朝堂頓時啞然無聲。眾臣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他故作惶恐,裝出惴惴不安的說:“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

此言一出,秦昭王怒髮衝冠,氣得白鬍須都在亂抖。

長平之戰時,白起要求一鼓作氣拿下邯鄲,但他聽從了範睢的撤兵建議,強令白起撤兵,白起就口出怨言。這次,再攻邯鄲,白起堅決反對,還三番五次的稱病,拒不帶兵。尤其可恨的是,昨天收到邯鄲兵敗急報,朝廷緊急商議時,白起竟然在朝堂之上說“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這種打秦王臉的大不敬的話他都也敢說,當時就把他罷爵貶為士卒,並令他今日即刻動身,離開咸陽城。

正怒火中燒的秦昭王聽範睢說,白起對罷官發配不滿,這無疑是一根導火索。

“來呀,拿白起獻給本王的屬鏤之劍,令他即刻自裁。”堂下一時間死一般的寂靜,朝臣多為範睢一黨的士大夫,能替白起求情的武將此時都征戰在外。範睢未想到竟然如此信手拈來,快到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心中很是竊喜但假裝面露悲色。看來馬上,就可提出清理白起在軍隊和朝廷中的勢力。

宮廷衛隊車隊揚起的塵煙,白起東往咸陽城時遠遠就看見了,多年的軍旅經驗,他很快判斷出這不是給他送行李的從屬,而是一隻小規模的披甲軍。心中升起一絲不詳的預感。他命副將司馬靳,將隨從他征戰多年的10多名衛士召集到一起。一天之間,從武安候被貶為普通士卒,又被髮配往陰密,這些武功高強嗜血成性的武士們,早就不服了。

“等一會兒,無論發生任何事,都不許肆意行事。違者,立斬不饒,是軍令。”白起說完,擺手令眾人散去。他留住司馬靳,說了從塵煙看,有隻軍隊正奔向他們而來,司馬靳聽之色變。很快,秦王衛隊就到了驛站門外,將驛站圍了起來。

白起走出驛站大門,眾將士馬上跪行秦軍禮,場面肅穆令人動容。當白起看見馬車上下來的廷尉手捧的,是他公元前287年攻佔楚國時,繳獲的當年楚宮收藏,吳王令伍子胥自刎的一代名劍“屬鏤之劍”時,心中大駭,但依然面無表情。“各位無須如此行禮,老夫亦非將軍,和各位身份同。”白起按秦軍禮制,回禮,但眾軍士沒有起身,依然長跪不起。

廷尉下車禮畢後,喏喏的說“大王口諭,令白起即刻用此劍自裁,不得拖延。”跪地士兵驚起的甲衣響聲,與白起從屬武士拔劍出鞘的金屬摩擦聲,突然間響成一片。就連向來泰山崩於前而不動容,以冷靜出名的司馬靳,也拔出了腰間的佩劍。白起長嘯一聲“嗯--”,眾武士馬上收劍退到一邊。“請廷尉稍等,待起回房給大王修書一封,即刻遵從王令。”

司馬靳和眾武士簇擁白起退回驛站中,眾武士成防衛態勢警戒在大門內。司馬靳和白起進了臨時休息的房間,“將軍,自長平回來的虎賁軍,就在咸陽城附近,只要將軍同意,我馬上去調。或是我們....。”白起不等他說完,就打斷他的話:

“你怎麼也如此衝動,犯軍法的話別說。我意已決,老夫今年七十有三,想想生平征戰,殺人無數,列國軍隊伏屍百萬,也折損了那麼多秦國兒郎的性命。”

他頓了頓,又看看眼中淚水打轉,表情中透著某種毅然決然的司馬靳。

白起自一出任秦國將軍,就同其祖父客卿司馬錯搭檔。司馬錯別任以後,他把其孫司馬靳收在麾下予以調教,默契情同父子,一起打過多次漂亮的戰役,長平之戰就是其中之一。

“我和你在長平,使用詐計,坑殺了40多萬趙卒,秦國兒郎也折損了20萬之多。自長平之戰後,我在朝中樹敵良多,大王更是....。近一年多來傷病纏身,與其苟活老死,無緣戰死,不如一了百了。解脫自己,也不為跟從我征戰多年的將帥招禍。我有今天之結局,也屬報應,天意。老夫認命了!”

戰國戰神白起之死

白骨坑發現地

戰國戰神白起之死

白骨最多的坑

戰國戰神白起之死

特寫

這篇文章原本是我當年在別的平臺上嘗試自媒體時所寫,因種種原因也是多年前就不再使用該平臺。但上網一搜,個人自媒體欄目竟然還在。幾年前文章,不忍卒讀,實在是太過淺薄與幼稚。於是就拉過來重新寫一次,嘗試一種全新的寫作方法。

網絡上的“洗文高手”水平之高,甚至超過我這樣的原作者。洗取構思結構,只能啞巴吃黃蓮。既不違法也不違反平臺抄襲認定。所以,只有不斷探索寫作的新方法,逃脫被洗。

我不喜歡用小說體寫歷史故事,因為發現,小說體容易給讀者傳遞錯誤的歷史信息,使人誤解。歷史小說無錯,關鍵是讀者的辯識水平,例如,日常生活中的《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等,成了人們討論歷史時的引證依據。所以想到嘗試這種,故事與史實相結合方式。黑體字中雖說細節有虛構,但事件框架是歷史事實。結合了《史記》“伍子胥列傳”、“白起王剪列傳”、“太史公自序”、“穰候列傳”等內容。

白起沒有再同司馬靳說話,集中精力給秦昭王寫信。一時間,房間中只有竹簡的移動聲。信短很快就寫完。白起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著裝與髮髻,把眾衛士集中到一起,

“和爾等情同手足這麼多年,出生入死無數次,就此別過,各位投奔他人吧,恕起無法同在!我自裁後,不想別人碰我身體,爾等即刻就地找地方掩埋,不留標記,防止敵人對我挫骨揚灰。當年我破楚,火燒過楚王祖墳,嗚呼!”眾衛士哽咽。

白起叫過廷尉,讓他務必將遺書竹簡獻給昭王。就用“屬鏤之劍”自裁。意外的是,司馬靳撿起血泊中的劍,也自裁於白起的身邊。更令人驚駭的是,10多名衛士也在安葬好二位主帥後,在墳塋前,同時自殺。如此的血腥,令在場的廷尉,宮廷衛隊無不驚恐萬分。當地百姓,後來也因白起一行,無罪而死,常年自發祭祀。幾十年後,秦始皇為白起平反,令地方官立廟祭祀,香火不斷。這是後話。

咸陽秦王宮中,範睢主導眾士大夫,正在向秦昭王提出清洗白起在秦軍和官員中的勢力,就連名冊都已經擬好!範睢此時才感覺輕鬆許多。

當廷尉彙報完慘烈的過程後,朝堂上剎那間陷入死寂,連秦昭王都為之色變。急忙打開白起遺書,墨跡尚未全乾:“起,昔日呈貢給大王“屬鏤之劍”,意在提醒大王不可同吳王,今日用在起身,也是天意。但起無伍子胥‘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之怨氣,只願大王順天命,永保秦之久安。”看到這,秦昭王如同被驚雷擊中一般,竹簡脫手掉到地上,呆坐如沙雕良久。

昭王想到了什麼,無人可知,但當庭下令,厚待白起、司馬靳及10多位武士家人,不得株連任何人,此事就此了結。

範睢自此,也從史書中銷聲匿跡。

白起將秦軍鮮有敗績,因此他也有"常勝將軍“之稱謂。而且,白起慣用的戰術,對敵合圍之後,從敵方最薄弱的後方打開缺口。這也是二戰中,日軍慣用的戰術方法。據史料記載,他曾經著有《白起兵法》但失傳。白起一生打過10多次戰役,共計殺了六國107萬多士兵。這是我根據《史記》中的數據粗略統計,未必精準。

如果從現代人的觀念看,他也許是”殺神“,但如果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可能就是”戰神“了。對於白起的評價自古以來就褒貶不一,也只能如此。他可能是秦國曆史上唯一一個結局悲慘的將軍。

因此對於白起一生,我一直就非常好奇。先去了白起墓,後又去了白起的故鄉,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隨後,又去了長平之戰戰役地山西高平,上黨一帶,因戰地面積跨度太大,當年並未全拍到。從地域跨度看,簡直就是一場小範圍局部戰爭,而非戰役。

而且,幾年下來再讀書後,思想、看人看事的態度也徹底改變,當年文中的觀點,現在看去多有錯誤。

戰國戰神白起之死

白起故鄉

戰國戰神白起之死

白起詞

那年,當我在寫這篇文章時,眼前的音箱中流淌出的是英國作曲家的《行星組曲》,其中的“火星”樂章有戰爭進行曲之稱。蕭殺的鏗鏘聲,如同大軍列隊前行,雄壯的銅號如同戰場上的衝鋒號。眼前似乎浮現出白起帶領秦軍轉戰各地的畫面。

2015年3月28日,我自南陽從藍田古道進入關中,下午抵達咸陽,為的是到白起墓一看。在慘淡的陽光中費勁的在一軍工廠的家屬院中找到他的墳塋,站立在他的墳頭,環顧四周林立的高樓,再看看殘破的黃土堆,很難和歷史上曾經叱吒天下的大將軍的威猛聯繫起來。

歷史有時候充滿滑稽感,可能白起也沒有想到他的結局會是如此。

戰國戰神白起之死

現代白姓人為白起立的石碑

戰國戰神白起之死
戰國戰神白起之死
戰國戰神白起之死

當年由於他認為戰爭態勢已不利於秦國,秦國長平之戰,消耗過大,急於休整,故,不願意帶領軍隊再戰趙國邯鄲。加之出言不慎,多次讓秦昭王和應候範下不來臺。

根據《史記》,秦昭王本對他不從君命就非常惱火,加上白起的預判秦軍去戰趙國邯鄲必敗成為現實,秦昭王因此免去他的武安君封號,降他為普通士兵,並責令他不得留在咸陽,發配他去陰密。

由於秦王催促很急,他的隨身行李都沒有來得及收拾,就出發西行,在咸陽西門10裡外的杜郵(今天的咸陽任家咀)等行李時,應侯範維對秦昭王說:

"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

一代大將和他當年長平之戰的副將司馬靳就這樣,一起自殺於當時的咸陽西10裡的杜郵,今天的任家咀。雖然後來秦始皇為白起平反並禮遇其子孫,但正如司馬遷評價,白起在軍事上”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用現代人的評論就是情商欠佳,太過剛直,不過這是“關中楞娃”典型特質,鮮有低頭與隨機應變。

但是讀書過程中,我發現歷史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北宋的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應侯範睢評價是一個沒有啥真才實學的小人而已。

如果用體系解釋的方法看《史記》的相關章節,感覺白起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並非僅僅因為範睢的讒言。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看到現代網絡詞條上,把白起說成是“羋”姓,感覺比較怪異;觀現代白起祖廟牆上的說法,引用的是《史記》“秦本紀”中的“武公卒。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陽。”,認為白起是秦武公後人。個人感覺這二種說法,都有傍名人之嫌疑。關中地白姓也算大姓,白起也許就是普通人出身?

回正題,發現和重用他的是昭王舅舅穰侯魏冉,應侯範睢到秦國後,靠其三寸不爛之舌,首先奪走的是魏冉的相權。最終,被範睢蠱惑秦昭王將魏冉趕到關外的其封地陶。而且,其死後封地也被收回國有,子孫未能繼承。

司馬遷為此也無奈的說:

"穰侯,昭王之親舅也。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鄉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貴極富溢,一夫開說,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況於羈旅之臣乎!“

用現代話說就是,穰侯是昭王的親舅舅。而且秦國之所以能向東擴大疆域,削弱諸侯,最終能稱帝於天下,天下諸國向西俯首稱臣,這些都是穰侯的功勞。當他位高財富時,一介匹夫憑三寸不爛之舌就令他權無、勢消,最終憂鬱而死,更何況那些沒有任何背景的草根官員。

如果再延伸一下,沒有穰侯也就沒有秦昭王能夠當上秦國的國王。昭王曾被質子於燕國,在秦國沒有任何人脈,是他的這位舅舅殺眾多公子把他扶上王位。

穰侯作為白起的發現和重用者,二人一同打過好多次戰役。而且,是他向昭王保薦白起成為統帥秦軍的大將軍。白起作為穰侯的親信也應該是應侯範睢打倒的對象,更重要的是白起培養的親信遍佈秦軍中,比穰侯更具威脅。但是由於白起軍事才幹超人,從無敗績, 他一直找不到機會。剛好藉此機會一舉殺掉白起,免除自己的憂懼。

但權力只是鴉片樣的虛幻毒藥,藥力過後,無論多麼的榮華富貴加身,也終將化為塵土。白起如此,穰候魏冉如此,就連範睢也是如此。更不用說秦國610年曆史中,在位時間最長56年的秦昭王也是如此,何況秦國也在50多年後灰飛煙滅。

一旦歷史讀多了,感覺當個普通的現代人,才是人生大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