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一生殺戮百萬人,卻因九個字丟了性命,連秦始皇也被拖累

提起“戰神”,歷史上得配此光環的人大有人在,諸如西楚霸王、三國呂布等等;戰場廝殺,傷亡難免,如果再問殺人最多的“戰神”是誰?恐怕非秦國“白起”莫屬。秦王掃六合,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秦國”更被稱之為“虎狼之國”;“秦”王嬴政的一統天下看似和“白起”沒什麼直接關係,殊不知,如果沒有“白起”這位在世“殺神”的話,恐怕秦始皇的先輩們也不會營造出如此強大的基礎。

“白起”一生殺戮百萬人,卻因九個字丟了性命,連秦始皇也被拖累

當然也不能忽視“商鞅變法”給秦國營造出“逐鹿中原”的實力基礎;那麼“白起”就是秦國敢於藐視天下的底氣。值得注意的是,戰國紛爭,各國之間攻伐頻繁,久而久之國與國之間都深藏著非同一般的“國仇家恨”;但是“白起”的出現竟使這些國家暫時摒棄彼此之間的“仇恨”,轉而聯起手一起對抗“秦軍”,從這一點來看,“白起”的兇悍絕非一人一國可敵。

“白起”一生殺戮百萬人,卻因九個字丟了性命,連秦始皇也被拖累

既然白起被人稱之為“殺神”,那麼他一生中究竟殺了多少人呢?這個數字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他一生共殺了96萬之眾,而近代大才子“梁啟超”說他殺了百萬之眾;如果以《史記》為藍本,那麼“白起”一生屠殺的生靈不下90萬人。

僅諸如“伊閥之戰”中,“白起”就殲敵韓魏聯軍24萬人;“長平之戰”白起又坑殺40萬趙軍。僅僅這兩場大的戰役,“白起”的殺人數字就達到了60多萬;當然這還只是大戰役,諸如傷亡數字在10萬以下的戰役,哪就更是舉不勝舉。這麼算起來,“白起”的殺人記錄就算不到百萬也差不了多少;也是因為“白起”的殺人數字太過巨大,致使敵軍未戰先懼,而“秦”的強大在“白起”的威懾力下也得到了不斷加強。

“白起”一生殺戮百萬人,卻因九個字丟了性命,連秦始皇也被拖累

能夠駕馭白起這樣的“殺神”,秦襄王自然也是位雄才大略的“明君”;既然秦襄王是“明君”,最後為什麼又要親手殺掉“秦國”的勝利保障呢?這裡就不得不再提另外一個人——“範睢”。秦國在面對六國聯手的情況下,仍能立於不敗之地,除了“白起”的戰無不勝之外,“範睢”的“遠交近攻”戰略方針也起到了主導性作用;因此,當時的秦國其實是“王”、“將”、“相”三巨頭共同管理。

“白起”一生殺戮百萬人,卻因九個字丟了性命,連秦始皇也被拖累

“範睢”在歷史上也稱得上是一代名相,秦國朝野幾乎都是他一手把持;既然是“範睢”管政治,“白起”管爭殺,這兩人的默契配合也成了秦襄王身邊的一對“天作之合”。可作為職業軍人的“白起”,赫赫戰功早已使本應該敏銳的政治神經處於麻痺狀態,不僅打心眼裡看不起“朝堂政治”中的明爭暗鬥,就是“範睢”和秦襄王親臨,白起也是“懶與多言”。

僅僅是這一點,“白起”就埋下了禍根;儘管“白起”一心為秦國征戰四方,但其“功高蓋主”和傲慢態度就已經威脅到了“秦襄王”。這還不算什麼,“長平之戰”白起一次坑殺了40萬人,還想繼續追擊,一舉滅掉趙國;此時趙韓兩國派出“蘇代”攜帶重金來見“範睢”,言明“趙亡,秦可稱帝,白起必為三公之首”。

“白起”一生殺戮百萬人,卻因九個字丟了性命,連秦始皇也被拖累

“範睢”倒不是看著蘇代的金銀珠寶動心,而是他這番言語的的確確觸動了其內心深處的忌諱;趙國一亡,秦襄王稱帝也是必然,那麼戰功赫赫的“白起”也勢必位列三公之首,到那時就直接威脅到“範睢”的政治地位。一旦這位“殺神”當政,一向被“白起”瞧不起的“範睢”結果是什麼,其實根本不用想;“範睢”正是出於私心,藉口“自坑殺40萬趙人後,趙韓已成強弩之末,而秦兵已乏,趙韓願割地求和,不如暫時休兵,後可一鼓作氣。”

其實雄才大略的“秦襄王”心裡很清楚,“範睢”對白起有意見,自己也對白起懼怕三分;此時一旦滅掉了趙國,那麼“白起”就等於手掌天下兵馬,到時候稱帝的未必就真的是“秦襄王”。正是出於這個原因,“秦襄王”決定暫緩滅趙。但“白起”已是殺戮成性,眼見天下歸一,又怎麼可能輕言放棄?於是這就造成了“君臣不和”;同時,“白起”知道了這一事件是“範睢”促成,那麼“將相不和”的結果在所難免。

“白起”一生殺戮百萬人,卻因九個字丟了性命,連秦始皇也被拖累

但天下大事瞬息萬變,“秦襄公”眼見趙國非滅不可,於是又想啟用“白起”,結果“白起”來了個生病;其實“白起”在這時候生病,不管是真病還是假病,在“秦襄王”心理上都造成了不小的陰影。無奈之下,“秦襄王”只能派出其他大將攻打趙國“邯鄲”,結果久攻不下;在這種情況下,“秦襄王”不得不再次請出“白起”。

如果這時候“白起”能及時領兵出征也是好事,可偏偏來了句“當初大王不聽我言,結局如何?”這話明擺著是在羞臊“君主”,秦襄王盛怒之下強令“白起”起兵;這次“白起”做的更絕,假託病重,拒絕出兵。後世對於“白起”這次拒絕出兵觀點不一,“白起”之所以拒絕出兵,是因為當初沒有異國做起滅掉趙國,而此時的趙國已經得以喘息;如果此時秦國再出兵攻打其實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白起”一生殺戮百萬人,卻因九個字丟了性命,連秦始皇也被拖累

這種解釋在軍事上的確說得通,甚至可以說很有道理;但是在政治上絕對說不通,畢竟秦襄王是“君主”,白起再怎麼強悍仍是“臣”。如果臣子不僅目無君主,甚至對君主的強制命令都敢違抗,那麼強大的秦國到底是誰說了算呢?但秦襄王還是做到了仁至義盡,並未真的降罪,只是名義上將“白起”貶為士兵。

“白起”一生殺戮百萬人,卻因九個字丟了性命,連秦始皇也被拖累

秦襄王心中還是希望這位“殺神”再次續寫秦軍的輝煌,於是就派“範睢”去看望白起,“範睢”的回稟是“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也正是這句話註定了秦襄王非殺“白起”不可。對於這句話後世爭議也很大,有觀點認為“範睢”是小人,這句話明擺著是說“白起”不服秦襄王,其“造反”的意味很濃;因此秦襄王為絕後患,先殺了“白起”。

“白起”一生殺戮百萬人,卻因九個字丟了性命,連秦始皇也被拖累

但是仔細想一想,以“白起”屢次目無君主的表現,“範睢”說他“怏怏不服”未必就是假的。當然,最終“白起”還是自刎死了,也說明他並沒有領兵造反的意思;但畢竟“白起”的死使秦國之後的數次戰爭都失敗了,秦國的軍事實力也由“白起之死”遭受了重挫,就這樣秦國最終沒能在“秦襄王”時代滅了趙國,更沒有“稱帝”。

“白起”一生殺戮百萬人,卻因九個字丟了性命,連秦始皇也被拖累

如果“白起”沒死,那麼秦國很有可能早已滅了6國,即便不能一統中原,到了秦始皇時代也會免去很多麻煩,“大秦王朝”統一天下的時間也會提早很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