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長久以來發生的各種家長孩子的問題,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原因,還是哪裡都有的常態?

以前我唱過歌給禰聽


現在中國式家庭教育,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其實並不欠缺方法,我個人認為是狀態。之前我有發佈過文章,媽媽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媽媽是家庭的核心力量。

有了一個女人就有了一個家,所以,一個家庭的是否和諧、溫馨就取決於女性,女性成為家庭是否有力量、是否穩定以及是否有愛的重要轉換和調節系統。

但是現在媽媽們的理性讓我覺得有些可怕!在談及孩子的時候缺乏情感的基礎,缺乏感情的支撐,而看爸爸這個角色,在中國很多家庭中是缺失的。

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和諧,對待孩子溫和慈愛,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讓孩子充滿安全感,不是單純的關注孩子的成績分數,這樣的孩子,才有更多的心思放在考慮自己上。父母情緒平和,對孩子就是最大的幫助。

而現在,大部分的媽媽是焦慮的,大部分的爸爸是缺失的,很多父母人格不健全,很多父母自身情緒問題很大,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造成各種各樣的家庭問題。想要進行調整,就要從父母自身入手。


沉默心理工作室


談不上有什麼經驗來給到大家,就是自己在跟孩子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我是離婚了,自己帶小孩,剛開始由於工作把孩子交給父母幫忙照看,自己上班,後來也是會看一些教育類的東西發現孩子在六歲之前是很重要的階段,就開始反思,到底是掙錢重要,還是對孩子的教育重要,我選擇了後者,因為既然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你就要對他負責,因為他以後也要去面對這個社會,獨立的生活。

在後來的生活中,我也有過大吼大叫,沒有耐心等許多問題,現在慢慢在轉變,在學習,現在真的發現,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一個過程,我也會從孩子身上學習到很多,孩子也在我的身上受到影響,其實是相互的,我現在沒事喜歡回憶自己上小學的經歷,感覺更能理解孩子了,畢竟我們都是已經經歷過那個過程的,現在的家長都習慣性的用自己大人世界的思維來去管教孩子,那孩子肯定樣樣都達不到大人的滿意,我們作為家長是幫助他們長大的過程,在生活中發現孩子的問題,幫助他們去解決,去成為更好的他自己,還有很多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期望加在孩子的身上,其實孩子是很可憐的,他們有自己將來的使命和自己的生活,你要幫助他們找到自己要走的那條路,這才是最好的。其實會不會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不用技巧和方法,大人的以身作則,才是影響孩子最重要的方面,回頭想想哪個人不受父母的影響,原生家庭才是最好的學校,當然也有可能是讓孩子受害的學校,就看各位當家長在這條路上的影響了。

最後感覺現在社會家風的問題好像已經變得淡了,其實可以建立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是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讓他們在以後孩子教育問題上最好的影響,一個好的家風,就能有一個代代相傳好的家族,也會匯聚成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優良傳統。

當然以上的種種都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堅持,無論孩子優秀與否,作為家長永遠不要對他們失望,不放棄,希望家長們一起努力加油吧


噠啦啦小魔仙


竊以為真正的根源是:“磚家”誤人,你可能覺得我太激進,太過於偏激,請繼續看。

一、其他行業的專家,學術上是無法忽悠的,結果可以儘快論證。

任何行業都不缺專家,不缺真才實學的專家。比如醫學,若你不是醫學專業,你能評價醫學治療嗎?再如歷史學家,若你沒研究,你可以胡扯嗎?……等等!由此可知,每個領域敢於評論,敢於稱專家的,沒幾個是沽名釣譽的。

而其他行業面對的對象,差別並不大,基本可以說都一樣,只是方法改進。比如醫學,病例都差不多,專家研究出更好的治療方法。所以,專家的理論推廣,具備真實的指導作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可以儘快論證。

二、教育的專家,學術結果無法論證,可以有濫竽充數。

而教育卻不同於任何行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效果是看不見的,只有在一代人走入社會之後,才慢慢呈現,二三十年前教育的結果。

正是由此特殊性,所以任何行業只要有文學功底的人,都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發表一番教育理論,反正你沒法論證。

由此“磚家”產生了,這些“磚家”可以不是老師,可以從來沒從事過教育行業。以網絡個例,以國外看到的一些優秀個例現象,發表一番教育言論,以各種目的,成為“磚家”。

而恰恰這些人,深知道媒體運營等技巧,其影響力遠勝於埋頭奉獻的一線教師,於是,教育被“磚家”誤導,反正沒個幾十年,誰也不知道結果。當知道結果時,木已成舟,一切都太晚了。

三、教育特殊性,註定了專家理論的局域性,不具備推廣。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教育同樣有真正的專家,但教育面對對象的特殊性,也使得專家的理論具備局部性,區域性。再正確的專家理論推廣都可能是南桔北枳,不具備推廣性。

比如,時下農村的學生和城市的學生;農村的家長和城市的家長;南方教育和北方教育;經濟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沿海省份和內陸省份;高等教育和普及教育。社會群體認知,家庭教育都是差別距大的。也就決定了任何教育專家的理論侷限性,不具備全面推廣。

因此出現誤導教育,出現了各種怪現象!同樣也造成了,熱議教育問題時,每個人認知都不在一條線。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區域,而我們也是這個區域的家長認知。

所謂南桔北枳,就是這個理。

越是具備影響力的專家,其理論影響就越大,若是推廣,以偏概全,誤導越大。更別說,總是拿國外教育、國外教育學家說事的了,國情不同,差別更是距大,更不是可以隨意用來誤導教育的了。


江南櫻花雨


北大高材生吳某弒母事件,再次給中國教育生態和社會生態敲響了警鐘。此人是變態社會價值觀、功利主義社會、金錢化教育病態體制下的畸形怪胎。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國民教育的整個教育生態和社會生態,都是很病態的,主要表現就是從家庭、學校、社會甚至更高層面,至少客觀上都在宣導與強化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吳某隻是億萬病態青少年中病得比較嚴重的其中一個而已。教育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受社會生態主導,不要單純指望教育系統裡哪一個鏈條發力,而是應該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整個社會宣導與尊崇的價值觀,必須是統一的、健康的、陽光的、表裡如一的,而不是割裂的甚至是悖論的。比如,我們一邊在倡導青少年要勤儉節約淡泊名利,而我們的電視熒屏卻天天都在播放渲染一些戲子小鮮肉過著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享樂生活,在這種大環境下,你如何要求家庭與學校去教育好孩子淡泊名利遠離享樂主義?這不是扯蛋嗎?

須知,只有優質的大教育生態,才可能培育出棟樑之才而不是歪瓜裂棗。這類事情出來,只強調家庭、社會、學校、國家哪一個環節的責任是錯誤的。單純的從心理因素解讀此類事件,或者只是把它當做單純的個體事件,是在避重就輕,是不敢觸及我們整個教育生態和社會生態的病根。只有正視我們的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病態,正視我們的社會生態系統被享樂主義、功利主義、奢靡之風所主宰的病態與現實,由此來改造和淨化整個教育生態和社會生態,才能從根子上解決本質問題。

整個森林都壞了,你卻單方面指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教出好的孩子與學生,純屬搞笑。

教育生意化金錢化,其本質就是教育功利化。你如果不改變這個病態,如何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功利面前獨善其身?如何教育學生或孩子不功利不享樂?

我們明明知道網絡遊戲對青少年成長不利,但是我們的一些官府卻在大力發展網絡遊戲產業不加限制,然後責怪家長和學校對網遊成癮的孩子管教無方,這是多麼扯蛋。這些例子,簡直不勝枚舉。

所以,莫扯其它犢子,要敢於從根子上找問題。

中國的教育問題,不是學生、家長、老師的問題,本質問題是教育金錢化功利化的問題。


麻辣無鹽


孩子的問題來源於環境。有人說環境是個大染缸,這種說法是非常正確的。其中這個環境包括很多,例如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學校環境,甚至朋友圈子都是一個小環境。很多時候人往往先是環境中的社會人、家庭人、圈內人,最後才說自己是獨立的人。

我們的教育觀念,正處在一個新舊教育觀念更替時期,很多優秀的傳統教育經驗在新時代被視為糟粕,而新興的教育觀念變化無常又禁不住時間考驗,但是卻獨立影響著很多人,有些人今天受這個思想理念影響,明天又感覺那個教育理念有好處,朝秦暮楚,最終孩子都不知道那個是正確的的,那個是錯誤的,給孩子成長造成理念衝突。

圈個重點:很多人都沒有做好教育孩子的準備卻開始大談道理,既不聽從家中老人的建議又感覺自己教育孩子有一套,殊不知事態萬變,一件事兒給孩子總結個教育觀點,經歷的事情多了,孩子就容易矛盾,就容易出現問題。


妙語盒子


最近連續出現了很多少年過激傷人傷己的事件:上海17歲少年跳橋事件、北大高材生弒母等,大家都不禁在思考:這是正常的現象,哪裡都有的,還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我認為這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01

這一屆的青少年基本上屬於獨生子女,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孩子們得到了無微不至的保護和照顧,要什麼有什麼。過度的嬌縱和保護,使他們認為這個世界就是他們自己的。

當他們一步一步的離開父母,各種物質慾望越來越高,而父母又不能滿足他們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

小時候不加管束,不立界限。長大了,你卻對她各種管束和要求,他當然不願意接受。反而會去問你,為什麼現在不能滿足他了?

所以無論是獨生子女也好,現在的二胎也罷,養育孩子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該立的界限要立起來。讓孩子們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有正確的是非觀念,而不是一味的滿足,是他們胡攪蠻纏。

02

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

現代社會人人都是低頭族,無論是聚會、休假、還是工作的間隙?人人都捧著一個手機。手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接。

有的父母說我在家陪呀,我陪孩子陪的很認真的。但其實他也就是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他就在旁邊玩手機,根本沒有高質量的陪伴。反而給孩子樹立了玩手機的不良榜樣。

當有一天孩子也要玩手機,也沉迷於手機的時候,家長的教育就底氣不足了。

還有的家長當了父母,還像自由人似的,一會兒打麻將,一會兒約朋友喝酒。就是不好好的陪陪孩子,把孩子都扔給老人。

當有一天發現孩子不和自己親近,也不聽自己管教的時候,後悔也已經晚了。

所以請認真而高質量的陪伴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請先做到。

03

現在的社會環境給孩子造成特別多的影響,非常誇大的明星效應,容易使孩子們形成不用吃太多的苦,也要享受優質的物質生活的念頭。

各種娛樂設施過於普遍,人生的巔峰快感很容易得到,從而消減了他們努力的慾望,吃苦精神無從培養。

在快樂的享受面前無法罷手,對父母提出越來越多無理的要求,於是在授與施之間無法取得平衡,就產生了很多的矛盾。

於是就出現了很多孩子向父母要錢買遊戲幣,但父母沒有滿足他們的要求,失控的殺死了父母的情況。

這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把孩子養得身體健壯,但是卻把他們的思想養育的枯萎無神,我們一方面希望他們展翅飛翔,一方面卻用自己的控制把他們捆在身邊,中國的父母子女的愛恨糾葛,是新時代親子關係的一個縮影。

04

過重的學業壓力,使孩子和父母的神經都非常緊張。

輔導作業嗎?心肌梗塞的那種。

這笑中帶淚的語言,折射出了中國當代家庭的一個隱痛,上了一天學回家,還要坐幾個小時的作業?本該活蹦亂跳的年齡,卻常常只有一個保持學習的姿勢,實在也令人感嘆。

更痛苦的是,這樣自已求的努力,卻並不一定能夠獲得很好的成績,於是各種輔導班各種特長班應運而生。

不得不說中國的孩子真苦啊。

如果家長一味的以過高的期望值來要求孩子,很多孩子又達不到的情況下,他們就會有非常大的挫敗感,長期處於這樣的情緒下,孩子很容易抑鬱。

所以很多孩子因為成績不好,或者受到一點點的挫折,就放棄生命的情況比比皆是,你要說他們脆弱嗎?那也未必。你可能一直都沒有教給她堅強。

所以中國的父母要及時的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待,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和閃光點,給他們無盡的關愛,但不溺愛,讓他們每天歡喜的努力,歡喜的得到收穫。

05

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孩子也是。

接納他,包容他,引導他,教養他,給予他們無所不在的愛,和積極向上的力量。

教會他們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接受自己也有缺陷,但不妨礙我們成長。

既享受得了成功的喜悅,也承受得了失敗的落寞。

只有這樣的孩子才能展翅高飛,也只有這樣的家長能培育健康的孩子,讓我們共勉!





果果的柔軟時光


就家庭教育問題,是永恆的社會話題,從古至今,家庭教育都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現階段而言,我感覺現在的親子關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緊張,究其原因,我個人覺的以下幾點存在比較普遍:

第一,家長還沒有真正理解教育的真正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考上清華、北大,那對於孩子來說未免太殘酷了。那可想而知孩子從小到大得揹負著多大的壓力,失去了多少快樂。我本人現在也在慢慢改進,不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讓他有一個輕鬆舒適的學習環境。我想教育的目的就是讓人過上美好快樂的生活,儘量先不要剝奪孩子們的童真,年少時期的快樂!

第二,大多數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

眾所周知,人的智商是有差異的,只有少數的孩子能上名校,但是好多家長沒有看到孩子自身的差異,盲目攀比,學習成績沒有達到家長期望,就去上各種補習班,但結果往往也不盡如人意。但是家長自身不去找原因,反而歸咎於孩子的不努力,不用功。結果親子關心也是越來越緊張!

第三,慈父嚴母的家庭教育容易出問題

說實話,我本人也是一位嚴母,做媽媽的一般都非常感性,不太理性,有的時候沒有注意到說話的方式其實已經傷害到了孩子。不過我現在也在有意識的改進,多讓孩子的爸爸和孩子溝通學習上的事情。確實效果不錯,親子關心改進了不少,孩子也願意跟我分享他的想法,親子關係更加親密了。總之,媽媽儘量要做一個知性溫柔平和的媽媽,爸爸要做一個嚴格理性的爸爸。

第四,言傳身教很重要

這一點,也是老生常談,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我們做父母的言談舉止直接會影響到孩子的方方面面,我們不要在玩手機的時候命令孩子去做作業,不要在看電視的時候讓孩子去讀書,你想他會靜下心來去學習去讀書嗎?我們確實都應該反思,以上是我個人的幾點看法,請各位不吝賜教,謝謝大家!


靜等一季花開


首先感覺問題的範圍很大,所以答案可能就某一方面來說。中國現在存在著階層固化和經濟發展差距大等許多問題,同樣這些問題是共性的。人類改變階層結構,實現階層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育。但教育資源的不平衡讓精英階層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據數據統計我國985、211高校的學生70%以上來源於收入中等水平以上的家庭,這個和20年前相比,差距在逐漸拉大。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通過對不同階層的人的數十年的跟蹤觀察,驗證了這一觀點。

而中國式家長或家庭教育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普遍重視教育,但家長包辦或“窮人富養”,其實這既剝奪了孩子探尋和實踐的機會,也干涉了孩子的成長和自由,孩子缺乏更多獨立和創新的機會。

家長應該是孩子成長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其結果反而是家長的負擔越來越重,而我們的孩子沒有學會感恩,而是在那種不顧一切忘我的愛中感到沉重的壓力和束縛的窒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的孩子應該是積極的,陽光的,有追求的,經得起敲打和挫折的。


愛暖曦言1


坑爹、巨嬰、自殺、弒母……

怎麼可能是常態?明顯是變態;什麼時代都有,今天特別多;文明的國家也會有,但文明如中國,道德會如此滑坡?我們卻還在此裝聾作啞,在枝末上討論論證,糾纏不清,不負責任啊,我們的知識分子、我們的教育!

一、教育分為知識的教育和德性的教育,我們國家知識的教育沒教好,德性的教育更是沒有教好。這兩種教育因其特性迥異,教育理念也應不同甚至有些地方相反。

二、知識的教育成就科學,西方在這方面比我們進步,100年前我們開始接觸西方並迅速全盤西化。但恰恰我們做了相反的事情,科學教育沒有西化成功,倒是把中國優秀的德性教育消滅了。而我們的德性教育是人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我們的文明是最智慧的,如我們的儒、道及我們融合發展的佛教。

三、我們把德性的教育和知識的教育混為一談,用知識教育明瞭、驗證的方法去考核德性文化的教育,去這樣學語文,真是滑稽。德性、智慧、美感豈是用科學方法能量化的?那是吸引、薰陶、領悟、滋養、擴充出來的,就像孩子學說話,他不知道“媽媽”是什麼意思的時候,你就要大量重複地教孩子聽你叫“媽媽”,我們3歲就寫好了大部分語言,不都是不懂的情況下就學好了的?你用1+1=2的方法去教孩子說“媽媽”、讀語言嗎?你看現在中小學的語文是不是這樣教的,這樣考核的?教得孩子沒智慧、沒內涵、沒深度了!所以德性的教育或者人文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在他還是小孩的時候就大量教他我們中華文明最智慧的經典,讓他只要記住,讓他一輩子一年年成長、一點點去懂,這樣才有可能繼承中華文明,重建道德。沒有記住一輩子連懂的機會都沒有,大了學不了了,沒時間、腦袋也亂了、沒記性了、有難易分別了、畏難了,這要佩服我們的古人,就是這樣學習的,就是這樣建立和傳承文明道德、傳承智慧的。

四、德性教育好了,再去學其它的比如科學知識、技藝才是對的,就像我們古人和猶太人。德性教育是本,其它都是末,固“本”能更好的開發末。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西方國學的宗教是從幼兒甚至胎教就開始的。

五、科學知識的教育我們也沒學好,我們沒有像西方國學一樣把握好“兒童心理發展心理學”,我們在孩子還沒有理解能力的時候過早地讓孩子學數理,把孩子學笨了學怕了,喪失了科學興趣和探索精神。而且德性教育薄弱,又讓我們沒有了科學的奉獻精神,人文的底沒有了,沒有了精神,“人”都不是,更出不了人才,就算出科學家也不一定是對國學對民族有用的。

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要變,唯有教育變。道總是簡單的,教育也沒那麼複雜,複雜的都是人為的。

教育就要這樣做:幼兒園、小學只學文化,中學以後學科學或其它特長。

中國最智慧的文化加上國家的思想教育,幼兒園、小學9年也基本夠了,能奠定孩子一生的智慧、性情、美感、品德的基礎了;教育內容為文言文經典、藝術、外文經典,以記憶、薰陶為主。第一不能要求理解,孩子能記住,但是不能理解,十二三歲是孩子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轉換的分界線。不理解不要緊,這是活的智慧人文的教育,人也是活的,一輩子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理解,如果不記住,一輩子連理解的機會都沒有,先存錢一輩子慢慢花,不用擔心孩子不懂花錢。第二不能學白話文,中國的智慧又不記在白話文裡,白話文的說話有什麼好說的,3歲就會了大部分,如果孩子背了9年中國和外國經典,最後連《資治通鑑》都容易且喜歡看了,孩子還不會說話和寫作文嗎?

七、道德問題永遠不法根除,但總有最好的教育方法。我們才建國70年,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相信祖國,相信中國人的智慧。教育的問題多少都存在你我身邊,不能再高高掛起了,都來呼籲轉推一把吧!





吳祖昌小軍


當前中國的教育問題發生在教育的方方面面: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問題、家長與老師之間的問題、孩子與老師之間的問題、一線教育者與教育專家之間的問題、學校教育與課外輔導班之間的問題、課外輔導與教育體制之間的問題,請問您到底是問的哪個問題呢?

其實在我看來,歸根究源,還是中高考的問題。比方說,一方面,中高考的考試範圍逐年擴大,課內內容佔總分30%之下,另一方面,取締各種課外輔導。我想說的是,如果中高考只考課本內容,作為家長,又怎麼會花大價錢帶孩子去課外輔導?在“語文高考最後讓10%的孩子答不完題”的思路帶領下,作為家長能不逼著孩子多學?孩子的負擔是從家長來的,家長的負擔是從哪裡來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