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大姜苗期“绾辫子”?出苗后不要偏施速效氮肥


怎样预防大姜苗期“绾辫子”?出苗后不要偏施速效氮肥

大姜出苗后撤棚之前是大姜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为复杂的时期。棚内温度过高、基肥施用不当、蓟马危害等都会造成大姜叶片畸形生长,俗称“绾辫子”现象。

造成大姜“绾辫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肥施用未经过腐熟的农家肥和复合肥使用过量造成烧根。大姜根系属于肉质根,根系浅而脆弱。一旦用肥不当,根际周围盐离子浓度过高,在扎根时一出便烧,地上部蒸发的水分大于根系吸收的水分,大姜产生自我保护反应,将叶片卷曲从而降低水分蒸发。

2、大姜在催芽时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造成姜芽细弱且有不定根,种植后浇水虽然照常发芽,但根系发育缓慢、弱小、毛根少,一旦土壤干燥缺水就会引起“绾辫子”现象;

3、放风不当,俗称“闪着了”。当棚内温度高湿度大时,由于经验不足,前期放风小,某一天天气突然高温,农户早上没放风而是在中午去加大风口,造成棚内温度和湿度迅速减小,大姜由于自我保护反应,气孔迅速关闭造成细胞伤害,引起“绾辫子”现象。

4、浇水时姜背吃水不够,出苗后姜背温度过高造成烤苗。尤其是姜沟过长(60米以上,地又太顺),浇水时姜背吃不透水,出苗后,棚内温度过高、姜背太干造成烤苗。

5、蓟马造成的危害。蓟马在北方一年发生十几代,从4月到9月都会造成危害,近几年天气干旱、冬天温暖,更是加剧了蓟马的发生。大姜在棚内又不方便打药,目前蓟马对大姜的危害及防治难度已经远远大于姜螟的危害。

怎样较好的预防大姜苗期“绾辫子”现象:

1、基肥以生物菌肥和中微量元素肥为主,若使用农家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复合肥尽量少用,一般每亩40-50斤;出苗后不要偏施速效氮肥,以功能性肥料为主,避免地上部徒长,增强大姜的抗逆性;

2、姜种要经过充分晾晒,降低表面湿度。催芽时变温催芽,临种姜7-10天将温度降到20℃,避免形成大芽;

3、及时关注气温变化,及时放风,但要避免高温时中午突然放风;

4、苗期合理浇水。大姜种植后第一遍水要浇透,出苗之前不再浇水,以利于提高地温。出苗后遇干旱天气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地表温度,避免烤苗;

5、大姜苗齐之后随水冲施2%氨基寡糖素+25%噻虫嗪,提高大姜的抗高温能力,减少蓟马的危害。来源:昌邑惠益农资技术平台 黄国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