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楊秀清已死,洪秀全為何不阻止韋昌輝擴大事態?

1856年3月,翼王石達開在江西樟樹鎮擊敗湘軍陸師主力,將曾國藩圍困在南昌孤城;湘軍二號人物羅澤南不久之後在武昌城下被悍將韋俊擊斃,胡林翼則差點被活捉,湘軍元氣大傷。與此同時,楊秀清調集各路兵馬東援天京,一舉摧毀“江北大營”、“江南大營”,欽差大臣、湖北提督、太平軍老對手向榮吐血而亡,和春、張國樑則收集殘兵敗將防守丹陽、金壇,暫時無力對天京展開進攻,太平天國達到軍事上極盛時期。此時,許多觀察家都認為太平天國可能會再次北伐,一舉推翻滿清,華夏大地就要更換新主人了。

對手楊秀清已死,洪秀全為何不阻止韋昌輝擴大事態?

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之際,太平天國集團內部之權力鬥爭也到了白熱化階段,“光桿”司令洪秀全與權臣東王楊秀清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這也好理解,在“軍師負責制”下,洪秀全貴為天王卻“臨朝理政”,行政權大歸左輔正軍師楊秀清掌控;永安封王時,東王可以節制諸王,楊秀清又掌握軍權。此外,楊秀清還取得“代天父傳言”之權力,關鍵時刻能扮演上帝,連洪秀全都要向他下跪。可以說,楊秀清掌握了教權、政權、軍權,是太平天國實際掌舵者,而洪秀全貴為天王,卻是十足的“光桿司令”。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洪秀全與楊秀清之間的矛盾激化不可避免。

對手楊秀清已死,洪秀全為何不阻止韋昌輝擴大事態?

李秀成在《自述書》中說到:“東王威逼太過,此三人積怨於心,口順而心不息。少怨積多,聚成患害,積怨仇深。東、北、翼三人不和,北、翼二人同心,一怨於東”;“ 北翼兩王不服,君臣不別,東欲專尊,後北與翼計殺東王。翼與北王密議,殺東一人,殺其兄弟三人,原清輔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殺。”說的是,東王楊秀清太過囂張,目中無人,不但欺負洪天王,連其他手握兵權的王爺也不放在眼裡,所以大夥就聯合起來誅殺東王,但只殺東王和與他兩位兄弟即可,其餘不得多殺。可以說,大夥在密謀“誅楊”時還是相當剋制,不想因此而傷及元氣,自廢武功。但是,楊秀清死後,洪秀全卻沒有阻止韋昌輝濫殺無辜,將天京事變擴大化,最終導致2萬餘人死亡,這又是為何呢?

對手楊秀清已死,洪秀全為何不阻止韋昌輝擴大事態?

對於這問題,也許有人會說洪秀全沒有實際權力,想阻止北王韋昌輝濫殺無辜也是力不從心,無能為力,他很無奈。其實,這未必能說明事情真相,洪秀全沒有實權是真,但威望還是有,只要洪秀全公佈“詔書”,說楊秀清是亂臣賊子,韋昌輝此次行動乃是“奉詔”而為,然後再對東王餘黨保證,一概不問。此時,韋昌輝就算想濫殺,也找不到理由,更加沒這膽子,否則就是與全體太平天國軍民站在對立面,也違背之前約定的“只殺楊秀清,及兄弟仨,輔清、原清,其餘皆不得多殺”之協議,得不到盟友石達開支持。要知道,韋昌輝只帶本部3000精銳回京勤王,實力遠遜東王在京勢力,若是天王公佈“詔書”,韋昌輝就算想擴大事態也沒這實力。所以,洪秀全遲遲不出來公佈“詔書”,承認此次事變之合法性,從而阻止韋昌輝濫殺無辜,擴大事態,應該另有隱情。小編看來,洪秀全在猶豫,既害怕承擔事變之後果,更害怕大權繼續旁落。

對手楊秀清已死,洪秀全為何不阻止韋昌輝擴大事態?

洪秀全不出來公佈“詔書”,承認韋昌輝、秦日綱此次行動之合法性,肯定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才做出決定。洪秀全之所以猶豫,跟楊秀清之特殊地位有關,因為東王不是一般之人,而是可以代“天父傳言”,是上帝耶和華在人間的最高代表,神聖不可侵犯。太平天國是一個政教合一政權,以中西混血的拜上帝教為立國理論基礎,宗教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享有特殊地位。試想,若是洪秀全及時出來公佈“詔書”,斥責楊秀清實乃“亂臣賊子”、“以下犯上”,韋昌輝、秦日綱乃是奉命行事,是“替天行道”,楊秀清罪該萬死,結果會如何呢?不用說,拜上帝教信仰會立刻崩潰,神聖無比的“天父”居然犯錯了,大夥還能相信誰呢?如此一來,太平天國滅亡之速度就加快了,洪秀全可承擔不起這後果。要知道,洪秀全後來可是為楊秀清平反的,還搞個“東王昇天”節,讓全體軍民世世代代都不要忘記東王,但不能去追究死因,道理就在這。

對手楊秀清已死,洪秀全為何不阻止韋昌輝擴大事態?

楊秀清之特殊地位,自然使得洪秀全在其被誅殺之後猶豫要不要公佈詔書,畢竟這代價實在太大,有點承受不起。但是,洪秀全之前也玩過“昇天見天父”之遊戲,大不了這次再玩一次,假裝自己上天見了“天父” ,然後“天父”說楊秀清已經造反,讓自己這“二哥”替天行道,清理門戶。如此一來,不說能完全避免誅殺楊秀清給天國軍民所帶來之思想震動,但可以將影響降到最低,這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最佳做法了。那麼,為何洪秀全不願意這麼做呢?這就要說說洪秀全內心深處之第二個猶豫了,即是擔心大權繼續旁落,自己仍然是“光桿司令”一枚,誅殺楊秀清對自己啥好處也沒有。試想,如果“天京事變”止於楊秀清兄弟三人之死,韋昌輝、石達開等必定是最大贏家,朝政大權從東殿轉移到北殿之手,擁有副軍師身份的韋昌輝在法理上繼承楊秀清之職位,洪秀全則毫無所獲。

對手楊秀清已死,洪秀全為何不阻止韋昌輝擴大事態?

洪秀全是天王,是一國之主,掌握最高權力是人生最大之追求,可偏偏他就沒能掌握這至高無上之權力,楊秀清死後,他怎會甘願繼承充當“光桿司令”呢?對洪秀全而言,囂張跋扈的楊秀清掌權與心狠手辣的韋昌輝或雄才大略的石達開掌權,又有何區別呢?所以,洪秀全想充當幕後推手,讓韋昌輝、石達開以及東王餘黨繼續鬥下去,最好是兩敗俱傷,自己來收拾殘局,坐收漁翁之利。

可以說,雖然老對手楊秀清已死,但洪秀全為了奪取最高權力,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君主專制之夢想,他不捨得那麼快結束“天京事變”,自然也就談不上阻止韋昌輝擴大事態,濫殺無辜了。各位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