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思想的沒落:由“論道”變為“講經”開始

曾經有位禪師在眾人希望他給大家講講經的時候拒絕了大家的請求,他說經是活的,一講就死了。大家可以討論,但不能講。我講的是我的東西,我也不是都對的。

中國傳統思想的沒落:由“論道”變為“講經”開始

經只能論而不能講,這是我初次聽說,但細一想,便如醍醐灌頂,這不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嗎?

這裡面有很多層意思,一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多是講“道”的經書。這些經書的特點是具有理解的擴展性,不像西方邏輯學這樣理解的唯一性。眾生百象,無所謂對錯,也就是我們講的“一千個觀眾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正常的,不需要統一成一個哈姆雷特。反而一講就成了一家之言,就把經書“理解的擴散性”的特點給講沒了,所以禪師會說把經書給講“死”了。

中國傳統思想的沒落:由“論道”變為“講經”開始

二是你的理解取決於你的體悟,每個人的體悟不同,當他跟你的體悟不同的時候,他對你講的內容要麼不理解,要麼理解錯誤。所以對於古代思想,重點是“體悟”,哪怕你只理解一點點,只要是正向的,付諸於實踐,即是修行,都是好的。所以禪師提出經要“論”,論是需要有每一個人的獨立思想的,而“講”是別人灌輸給你的,這完全不一樣。就如讀佛經,只要你心向善,哪怕只理解佛經中的一點點,但堅持以你理解的去修行,就能積累一分的體悟,然後你的“悟”又幫助你更多的理解經書,然後又去實踐所理解的內容,如此反覆,便逐漸提高,所以對於真正的禪師或國學大師,他們只要糾正你的理解不是“逆向”(比如本來教你向善鍥而不捨的結果你卻由於心魔成了作惡鍥而不捨了),討論幫助你理解,並不斷鼓勵你的去體悟而不是把他理解的灌輸給你。

中國傳統思想的沒落:由“論道”變為“講經”開始

三是邏輯可以講,但道理只能論。邏輯是懂了就通了,但道理不行,光懂了沒個屁用,比如我們都知道要孝,但事實上知道孝的我們行為很多都不怎麼孝;我們知道不能浪費時間,但每天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吃喝玩樂上,甚至前一天晚上躺床上懊悔,第二天卻仍然重複著;我們知道早起早睡身體好,但就是做不到……所以只從邏輯上講道理、理解道理是沒啥卵用的,必須要深入的“討論”,這就是一個修行和體悟的過程,只有體悟更深層的思想,並修行自律,才能夠真正的“懂”得道理,這也就是王陽明提倡的知行合一。

中國傳統思想的沒落:由“論道”變為“講經”開始

而我們現在,對於傳統文化,多以“解讀”,“註釋”,“講解”為主,受了西方教學的影響,想以邏輯來理解“道理”,這是沒有用的,結果只有兩種,一是如古代那樣,把經書越讀越死,比如儒學,孔子創立,孟子振興,這在先秦都是開創性的,這時各種經典都是處於“論”經的階段。而到了後世,各種註釋,各種解讀,於是乎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朱程理學,就變成桎梏了,這就是“講”經的階段。第二,用邏輯去學道理,最終的結果大部分人肯定是“道理我都懂,卻沒一樣做得好”,都容易成為“理論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滿口仁義道德,行事卻是黑厚學,大量的“虛偽”產生。所以才有王陽明呼籲“知行合一”。

中國傳統思想的沒落:由“論道”變為“講經”開始

我們現在一味的西化,把自己的傳統輕視、丟棄了。學校裡各種國學講座、電視裡各種名家講壇,良莠不齊的大師們把自己的見解強灌給大家,把國學解讀得玄之又玄;而讀者們習慣了以邏輯的學習方法去學經書,自己完全沒有思考心態和動力,一味地等著別人灌輸,以為像“學知識”一樣就能把道理學會。

邏輯不能解決所以問題,中國傳統文化提倡的“悟”也不是故作玄乎。學知識要靠邏輯,明道理卻靠體悟。何時中國百姓能擺脫邏輯的思維學道理,而能真正迴歸到“體悟”道理的時候,我們的好多問題就會解決了。

中國傳統思想的沒落:由“論道”變為“講經”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