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臨的博士放在古代是什麼水平?

翟天臨學術造假,一石激起千層浪,“翟學霸”人設崩塌。一時間,坊間輿論風起雲湧,有大罵教育不公的,有深扒“貴圈”亂象的,有怒斥“戲子無德”的,好不熱鬧。

柏舟作為一位文史發燒友,也突發腦洞:翟天臨的博士學位放在古代是什麼水平?

翟天臨的博士放在古代是什麼水平?

我們都知道,現代高等教育的學歷,博士最高,碩士次之,學士最低。但在中國古代,並非如此。“博士”“碩士”“學士”這三個名稱,在中國古代都已存在,並非舶來品,但其含義,與現代大有不同。

“碩士”一詞,在古代泛指品德高尚、學問淵博的人,但這個詞出現得相對較少,不能算是正式稱謂。

“博士”一詞,就要正規多了。

戰國時代,“博士”一詞就已經出現。

秦朝時,博士發展成政府正式官職,負責掌管圖書,備帝王顧問。

漢武帝時,設立“五經博士”,負責儒家五經的研究、講解、傳授。

到了唐代,設有國子、西門等博士,屬於文化類官職,負責教授學術,官職不高。

明清兩代,同樣有“國子博士”,官銜同樣不高。

也就是說,長期以來,“博士”都是一種職銜不高的文化官員或教職。

“學士”一詞,和“博士”、“碩士”又有不同。

最早在周朝時,指的是在學校讀書的貴族子弟,後來成為文人學者的泛指。

南北朝時,“學士”正式成為專門負責文學撰述的官職。

唐玄宗時,建翰林學士院,供職者稱“翰林學士”,簡稱“學士”, 由其他官員兼任的臨時工作,專門負責為皇帝起草詔書。

宋代,因宰相權力變小,翰林學士的地位得到提高,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由翰林學士中提拔宰相也成了不成文的規定,翰林學士逐漸成為固定官職,官階三品。

到明清,學士不再單獨存在於翰林院,逐漸滲透到內閣,大學士也成了文官最高官職。我們所熟知的和珅、紀曉嵐、劉墉均為內閣大學士。

總體而言,“博士”最初比“學士”有地位,但逐漸下降;而“學士”的地位職銜則步步高昇。

唐宋之時,“學士”的職位超越“博士”,宋代的國子、五經博士僅為正五品,而翰林學士則是正三品;到清代,大學士位列正一品,遠非“博士”所能比。

那麼,翟天臨博士學位放在古代是什麼水平?醒醒吧,別做夢了,戲子在古代是根本不可能考取功名的。

退一步講,現代的博士學位,是工業革命後勞動分工精細化的產物,並不是位於知識的“金字塔”尖的“博學之士”,而是“既精且專”的專業人才。

所以,你指望一個現代“博士”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是不可能的,一個物理學博士不會接插線板也完全正常。

但是,翟天臨博士不知道“中國知網”就不正常了,就好比古代博士不知道“四書五經”一樣可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