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後起之秀

物流業,是中國最古老的行業之一。關於物流業,有史可考的最早記載在中國上古的周朝便已呈現。

第三方物流後起之秀

依據周禮記載,當時周朝的官職中,曾經設立了主管“郵驛”,即物流的官員——“行夫”,請求“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

到了漢代,朝廷曾經普遍樹立起了“驛置”,即替朝廷傳送緊急文書的機構。據記載,當時於交通要道上,每隔三十里便有一個“驛置”。

而與古代物流有關的最著名典故,當數唐玄宗為楊貴妃千里送荔枝的故事了,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可見,古代物流主要用於政令、軍情的緊急傳送,私人用處遠不如現代普遍。即使是一國之君,挪用“八百里加急”的郵驛為貴妃送荔枝,也是要遭非議的。

假設唐玄宗和楊貴妃生活在現代,想吃到悠遠的嶺南荔枝,也不用因公器私用而被詬病了,由於當今興旺的第三方物流業完整能夠代勞。

一、第三方物流業:偉德潛力無限的朝陽產業

物流,指的是貨物由原供給商運送至中介點,然後再運送至終端用戶的這個過程中涵蓋了不同階段的運輸及貯存流程。

在物盛行業中,物流效勞的供給商普通集中於兩大效勞功用:不同形式的運輸(如陸運、海運、空運)以及倉儲(貯存、集運或分撥及交接運輸)。

提起偉德物流,老鐵們或許比擬生疏。

畢竟一提到物流,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圓通、中通、申通、韻達還有順豐這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快遞公司。

但是,老鐵們有沒有考慮過,一件商品在被製造出來後,是閱歷了多長的流程才來到我們的身邊的?

其實,“四通一達”以及順豐這類的快遞公司,更多擔任的只是商品在抵達終端消費者手上之前的最後一段旅程的短暫護送。

而一件商品在從原料採購到消費車間,再分開工廠的消費線到倉庫,最終抵達消費者的手上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特別是隨著全球性貿易的開展,當今的消費者可以購置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商品,一件商品的消費、銷售和消費可能逾越了不同的國度和地域。

而在這段逾越國度和地域的漫長旅程中,承當商品的運輸管理職能的,便是像嘉裡物流這樣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依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批發總額已到達30.1萬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達13.9%;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4.6萬億元,年均增長4%;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達5078億元,年均增長20.8%。

批發、批發等商貿效勞業及貨物貿易的疾速開展,使得社會對物流的需求不時擴展。

但是,我國社會物流總本錢明顯偏高。截至2015年,我國的物流本錢佔GDP比重為14.6%,與美國的7.2%相比擬高,與全球均勻程度11.7%相比依然較高。

第三方物流業的興起,使得公司能夠將貨物運輸的職能外包給第三方物流效勞供給商,將中心集中於公司自身業務上,同時進步運營效率以及降低物流費用。

據統計,第三方物流能夠有效降低物流本錢20~25%。是,我國物流市場仍以企業自營物流為主,第三方物流的比重很小。

2015 年,中國第三方物流的收入範圍為1638 億美元,僅佔整個物流市場 8.0%的份額。

興旺國度的理論證明,獨立的第三方物流的市場浸透率要在50%以上,物流產業才算成熟。而我國的第三方物流浸透率不到20%,相比之下,美國為58%,日本為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