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儒將?你最喜歡誰?

共跳滴水線子


中國歷史上儒將有很多,比如明代于謙、孫傳庭、王陽明、袁崇煥;宋代虞允文、文天祥、辛棄疾;唐代裴行儉、馬燧 等等。總之在儒家傳統思想的薰陶下,在君子如則相出則相的中心思想指導中,歷史上總之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儒將,他們或善於用計、或精於用兵、或猛於殺敵,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但是論其中最喜歡的,我個人還是覺得首推王陽明。為什麼這麼說呢?

《左傳》講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它的意思就是說要做到人生三不朽,必須要做到這三件事:立德,樹立好自己的德行,做聖人,成為社會的榜樣;立功,就是要建立功業,做英雄;立言,就是著書立說,建立自己的理論,成為萬世流芳的學說。而王陽明恰恰就是這樣一個人。

少年有為,初生牛犢,觸怒宦官,而後龍場悟道--此謂之立言

王陽明出生在浙江餘姚一個世族大家,他父親是當時的狀元,因此少年時期的王陽明在家族的良好教育下系統地學習了儒家學說,在上私塾的時候就表現的和其他人不同尋常,他對宋代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說非常著迷,曾經對著竹子格了三天三夜,差點賠上小命,自此之後就對宋代理學產生了懷疑,這為他以後形成自己的學說埋下了伏筆。

二十歲的王陽明在第一次參加鄉試後就考中了舉人,但他不僅僅學儒家學說,更是喜歡熟讀兵法,練習射箭。而後雖然幾次都沒有考上進士,但卻並不以為然,覺得人生還有其他事情同樣可以報效朝廷,實現理想。但是由於他父親的堅持,畢竟自己是個狀元,要是兒子連個進士都考不中讓別人笑話,王陽明在二十八歲終於中了進士,先後在刑部和兵部當差做事,後來由於看不慣宦官劉瑾的專權,上書觸怒了劉瑾被貶到貴州的窮鄉僻壤龍場。

在龍場的那幾年是王陽明思想昇華最快的事情,由於龍場處於邊遠未開化地區,極其落後的環境逼迫他要適應,還要教化當地土人,而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漸對《大學》裡一些思想有了新的領悟,王守仁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隨後他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論學說。知就是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就是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知和行的關係通俗來說就是認識和實踐的關係。這是王陽明心學的根本,他的心學影響了當時及後世許多文人、思想家,甚至學術思想傳至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這就是說的立言。

剿匪有方,名聲遠揚,智定寧王,令人拍案--此謂之立功

在當時兵部尚書王瓊的推薦下,王陽明被任命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而在南中地區盜賊是非常多,有謝志山、池仲容、陳曰能、高快馬、龔福全等各自佔一塊區域遙相呼應,他們攻佔、剽掠各處府縣,成為當時南中地區一大禍患。

王陽明到任後,先是清查出官府中不良分子斷了盜賊的耳目,隨後傳檄福建、廣東會兵一處,根據實際情況首先討伐大帽山的盜賊。王陽明用兵多用奇計和謀略,令對方摸不著頭腦。正德十二年,王陽明親自率領精銳在上杭屯兵,先是假裝撤退,而後出敵不意進攻,連破四十餘寨,斬殺、俘獲七千多人令敵人聞風喪膽。隨後進兵大庾,克左溪、橫水,破巢八十四,斬殺、俘獲六千多人。戰畢,在橫水設置崇義縣。隨後師還贛州,討伐利頭的盜賊,斬殺兩千多人。自此在當地盤桓了數十年的盜賊,在王陽明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全部蕩平為,因此當地的人都驚呼王陽明是神人。

兩年後,江西的寧王發動叛亂,寧王帥主力沿途攻佔城池,直接逼近安慶,此時南京也非常危險,一旦安慶失守,寧王的兵鋒直指南京城下。而當王陽明在奔赴福建任上的時候聽到寧王叛亂的消息後,立馬調轉馬頭髮布檄文,目擊義兵,準備出兵征討寧王。他一邊製造和散佈假消息,說是朝廷派出十幾萬的重兵給他,準備讓他攻擊寧王的老巢南昌,一邊還給寧王的親信寫信用離間計離間寧王和親信之間的關係。以此來拖延寧王的時間,當寧王得知消息是假的時候,要出兵攻打安慶之時,王陽明已經迅速募集了近八萬人的武裝攻擊南昌城。而聽到老巢被王陽明端掉的消息,寧王馬上回兵去救被王陽明擋在鄱陽湖,雙方激戰三天 ,寧王終於兵敗被俘,自此寧王叛亂被平定。

由於王陽明處理及時得當使得當時寧王叛亂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沒有給百姓造成太大的傷害,也沒有給朝廷帶來負擔,這些都是王陽明的功勞。這是他立功的一面。

專心講學,宣揚心學,實行合一,恪守德行--此謂之立德

王陽明在50多歲時,辭官回家,創建書院,講授心學,他教他的弟子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並在天泉橋留心學四句教法: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他自己也謹慎恪守心學,做好知行合一,致良知。跟隨王陽明弟子基本無論職位高低,基本都是淡泊名利,篤志學問,堅持操守的好官。其弟子賢,當益勉於善;即不賢,或也不致大壞而不可收拾。這些都是受到王陽明思想和德行影響所致。


山中茅店


周恩來總理是個典型的儒將,他是投筆從戎出身的。因為在國外留學,瞭解並且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回國之後,開始領導了中國的革命。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就是周恩來總理領導的。正是這次起義,打響了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也是這一戰,標誌著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軍隊。還是這一次戰役的影響,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把南昌起義的這一天,也就是八月一日定為了建軍節。

你看周恩來總理對中國的革命影響是多麼的深遠。

在土地革命時期和紅軍長征時期,周恩來積極擁護毛澤東的主張,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領導......。正是這些正確的決定,對挽救紅軍,挽救中國的革命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抗日前夕的西安事變,還是周恩來作為蔣介石和張學良的調節人,積極調節國內矛盾。開始實現的國共兩黨共同抗日的。

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兩黨之間的談判,又是在周恩來的陪同下,毛澤東和蔣介石開始擬定的雙十協定,雖然這份協定最終被蔣介石毀掉了。但是,周恩來在維護國共和平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後,周恩來開始被人們選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他在擔任總理期間,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贏得了很好的名聲。是中國人民最為愛戴的一個偉大的領導人之一。

<strong>


漢史趣聞


中國近代史有很多儒將,比方說劉伯承、周恩來、朱德、羅卓英、薛嶽、黃維等等,這裡面有不同陣營的儒將,如果不看陣營的話,單純按喜好來說,我最喜歡的儒將還是我們自己陣營的劉伯承元帥!

劉帥有不亞於關羽刮骨療毒之勇!


不管讀沒讀過三國演義,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關羽刮骨療毒,很多人對關羽都很佩服。劉伯承元帥也經歷過類似演義中關羽刮骨療毒的劇情,而且做的一點也不比關羽差。劉伯承元帥在25歲時在指揮戰鬥的過程中右眼被子彈擊傷,必須要把壞的眼球取出,安上一個假的眼球,但是劉伯承元帥在做手術的時候為了不讓麻藥影響到他的腦神經,堅決不打麻藥,劉伯承元帥整個手術完全是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做完的,試問現在誰能做到這一點?



劉伯承元帥儒將風采對軍隊有深遠影響!

劉伯承元帥不僅與周恩來、葉挺、朱德、賀龍等領導了對中國有深遠影響的南昌起義,而且打仗方面也非常厲害,劉鄧大軍的威名想必大家都聽過吧!但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劉伯承元帥撰寫了《現代游擊隊要解答的問題》和《到敵後方開展游擊戰爭的幾個教訓》等書籍,同時還翻譯出大批蘇聯軍事教材,給當時的紅軍隊伍提供了大量軍事教材,極大的提升了紅軍的戰鬥力!



帶著眼鏡依舊那麼帥的劉帥,一身儒雅的氣質!既能打硬仗又能編寫訓練教材,還能忍常人不能忍之痛,我想儒將中沒有人能比得了劉伯承元帥。

以上為我個人見解,如果大家有不同見解,歡迎大家到留言區留言!同時歡迎大家關注我,觀看更多歷史方面的精彩回答!

歷史白話君


1933年2月底,紅一方面軍以運動戰和伏擊戰相結合的方式,在東陂戰役中一舉消滅了國民黨中央軍第52師和第59師,生俘兩個師長李明和陳時驥,將敵“中路軍總指揮”陳誠麾下的第一縱隊吃掉三分之二,創下紅軍一次殲敵精銳主力的數量之最。



陳誠不服,將原有的三個縱隊縮編為兩個,調整進攻戰術由“分進合擊”改為“中央突破”,其起家部隊第11師一馬當先攻擊在前,結果又在黃陂戰役中被紅軍誘殲,全師兩個旅僅有一個團在大霧中逃出生天,黃埔一期的師長蕭乾重傷不治,兩戰下來,敵第一縱隊三個師幾乎全軍覆滅。

兩次戰役紅軍共俘敵萬餘,繳槍10000餘支,其中比較先進的法國“哈奇開斯”輕機槍即多達300挺,山炮野炮40餘門,極大改善了紅軍的武器裝備水平,陳誠的“土木系”軍事集團遭到了羽翼漸豐以來首次重大打擊。



蔣介石給“中路軍總指揮”陳誠的手諭中無奈承認:“周恩來確是個不易應付的對手,此次挫失,悽慘異常,實有生以來唯一之隱痛”。陳誠羞愧難當,回電:“誠雖不敏,獨生為羞”,並且回到南京後,一個多月時間裡不好意思面見蔣介石,何應欽幸災樂禍之極,國民黨確實被打疼了。

這是紅軍第四次“反圍剿”的致勝之戰,我們知道,前三次敵人出動的都是雜牌軍和地方軍閥,而這一次是以蔣介石中央軍為主。此時毛主席已離開軍事領導崗位,“洋顧問”李德還未到來,戰役的主要籌劃和戰場指揮,是代理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周恩來和總司令朱德,看來蔣介石的情報還是比較準確的,當年的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領兵作戰絕不含糊。



周恩來風度翩翩,談吐高雅,在各種談判中技巧高超遊刃有餘,甚至連敵人也欽佩不止,絕對是“儒將”風範。而實際上,周恩來很早就負責中央的軍事工作,從領導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南昌起義,到解放戰爭時期的代總參謀長,在巨人的光環下,周總理的軍事才華被嚴重低估了。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開始進行第二次合作,周恩來率代表團前往武漢工作,期間收到了兩份任職邀請,一個是孔祥熙希望他到財政部協助工作,一個是陳誠代表蔣介石希望他擔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



經過慎重考慮,1938年3月,周恩來出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中將副部長,而部長恰恰是五年前的手下敗將陳誠,可謂是“不打不相識”。周總理充分利用自己的“官方”身份和在黃埔學生中的威望,做了大量統戰工作,解放戰爭中許多起義將領,都是在這個時間段思想開始轉變的。

1947年起,在轉戰陝北期間,周恩來以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參與各大戰略區一系列重大軍事行動的決策和佈署,對許多戰役細節進行電報指示,最多時一晝夜草擬急電22封。1949年代表軍委擬定《關於統一解放軍全軍組織和番號的規定》,以及軍旗軍徽等式樣的選定,為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建設作出巨大貢獻。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

結語的後面兩句充分表明了周總理的軍事才華,從紅軍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身著軍裝的總理帥得不行,讓我輩後人想不喜歡都難。


度度狼gg


🌹中國曆朝歷代,文武兼全,揮筆從戎者不勝枚舉!他們既是軍事家,同時又是文學家或詩(詞)人。千百年來,受人喜歡,令人敬仰!

📒我最喜歡的“儒將”有以下幾位:

📒曹操:東漢末期軍事家,“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北方,為後來的曹丞建魏打下基礎。

📔曹操又是一位著名詩人,他和曹丞、曹植一起,創立了“建安文學”,在文學史上稱為“建安風骨”;文學史上留下了“三曹”美名。

📚曹操的詩,別具風格,大氣豪爽,抒發雄心壯忘。其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成為千古名篇。

📒葉劍英:偉大的無產階級軍事家。軍旅生涯中,詩歌創作不斷,發表於報刋,出版有多種版本的《葉劍英詩選》。八十歲時,揮筆《七律.八十書懷》:“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

📔陳毅:偉大的無產階級軍事家,又是一位詩人,早有詩人歌雲:“將軍本色是詩人”。《梅嶺三章》永傳於世,進入課本。“此去黃泉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又有“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名句。

📔中共七大閉幕,陳毅當既賦詩一首:百年積弱嘆華夏,八載干戈仗延安。試問九州誰作主,萬眾矚目清涼山。

📒陳毅的詩,出版有《陳毅詩集》《陳毅詩選》等。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諡號“文正”,史稱“范文正公”。在陝西任職時,採取屯田固守策略,鞏固邊防,使“西夏”軍隊不敢進犯。當時邊塞流行著“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

📚范仲淹的文章和詩詞,超凡脫俗,留有《范文正公選》。其名篇《岳陽樓記》,佳傳後世。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歷久彌新。這種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思想和情懷,吃苦在前,享樂於後的高尚品德,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仍然有著教育意義!


笑看東籬


守土古範韓,論兵新孫吳,這是陳毅元帥對劉伯承元帥的評價,精準概括了劉伯承元帥的用兵特點,充、分彰顯了他的儒將風采,也是我最欣賞的儒將。

範韓,是指范仲淹、韓琦,他們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以文官身份統兵作戰,堪稱古代儒將;孫吳,是指孫武、吳起,他們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既是軍事理論家,分別著有《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又是軍事統帥,文武雙全,堪稱兵家聖人。

在我看來,劉伯承元帥絕對當得起這樣的評價。

劉伯承是四川開縣人(今屬重慶),年輕時考入重慶蜀軍講武堂學習,當時很多學生都染上吃喝嫖賭抽等舊軍閥習氣,但劉伯承一塵不染,把全部精力投入學習。

劉伯承不僅刻苦學習西方軍事課程,還堅持業餘時間自學中國古代兵書,《孫子》、《吳子》等經典都能熟讀成誦,品學兼優,成績出眾,一派儒雅風範,被同學們稱為“軍中菩薩”,寓意他如同出“白蓮一般,出淤泥而不染”。

劉伯承畢業後投入川軍,他雖是儒將形象,謀劃縝密,思維敏捷,打起仗來卻毫不柔弱,經常身先士卒,帶頭衝鋒,多次受傷,逐漸成長為文武雙全的川軍名將。

劉伯承最危險的一次遇險是在攻打酆都城的戰鬥中,他的右眼被一顆流彈洞穿,必須挖出眼球,換上一顆假眼,由於擔心用麻藥會影響腦部神經,劉伯承堅持不打麻藥進行手術。

整個手術過程中,劉伯承忍著劇痛沒吭一聲,還在心中默數著醫生的刀數。當手術結束,劉伯承報出手術的總刀數,為其主刀的德國醫生頓時驚為神人,讚歎他為“軍神”。

儒雅和英勇不是反義詞,二者在劉伯承身上得到完美融合和體現。

土地革命期間,劉伯承被黨組織委派赴蘇聯學習,他先是入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後轉入伏龍芝軍事學院。當時蘇聯軍校沒有中文教官,為了攻克語言難關,劉伯承刻苦學習俄語,“視文法如錢串,視生字如銅錢,汲汲然日夜積累之;視疑難如敵陣,惶惶然日夜攻佔之”,靠著這股把學習語言當作打仗一般的認真勁頭,很快“不數月已能閱讀俄文書籍矣”。

劉伯承元帥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絕不逞勇鬥狠,做無謂犧牲,他的用兵特點是戰前精確判斷敵情,避免失誤;周密制定戰鬥計劃,避免疏漏;敢於出奇制勝,避免貽誤戰機。這種智勇兼備、守正出奇的軍事指揮風格讓劉伯承百戰百勝,無往而不利。

戎馬倥傯中,劉伯承還致力於研究軍事理論,他譯著有《蘇軍步兵戰鬥條令》、《蘇軍合同戰術》等,將先進軍事理論介紹推廣給廣大八路軍將士。

新中國成立後,劉伯承又投身國防軍事教育事業,建議並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籌建期間,劉伯承嘔親自撰寫、審定和翻譯教材,親自培訓師資,甚至親自登臺授課,可謂宵衣旰食,嘔心瀝血,為我軍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中高級將領。

在畢業革命生涯中,劉伯承軍功卓著,但他為人低調,謙遜謹慎,虛心學習,淡泊名利,絲毫沒有架子,從未氣勢凌人,劉伯承元帥的儒將風範在全軍無人可及。

我們看看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劉伯承元帥軍事才華的評價:

1,朱德元帥是人民軍隊總司令,被譽為紅軍之父,在我軍享有崇高威望,他評價說劉伯承“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將風,為國家不可多得的將才”。

朱德總司令明確說劉伯承有“古代名將之風”。

2,鄧小平同志是劉伯承最親密無間的革命同志和戰友,劉鄧大軍名震天下,他在《悼伯承》一文中寫道:“伯承同志是我黨我軍的大知識分子,大軍事家。他的軍事指揮藝術和軍事理論造詣,在國內外屈指可數。”

鄧小平同志一句話點明瞭劉伯承文武雙全的特點,即儒將風範。

3,陳毅元帥也是我軍文武雙全的帥才,他評價劉伯承說:“守土古範韓,論兵新孫吳”。

陳毅元帥把劉伯承比喻成當代范仲淹、韓琦、孫武、吳起,這種評價絕無僅有。

面對榮譽和功勞,劉伯承仍是一如既往的謙遜,他曾說:


“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點點成就,那是黨和毛主席的領導所給我的。離開黨,像我們這些人,都不會搞出什麼名堂來的。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題上‘中國布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十二個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榮。”

伯承一生真儒將,千載誰堪伯仲間!這就是我最欣賞的儒將——劉伯承。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中國歷史上的儒將可謂不勝枚舉,最早的有周王朝時期的姜子牙、周公旦,春秋戰國時期的王子成父、鮑叔牙、孫武、商鞅、孫臏,漢朝三國時期的虞詡、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陸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杜預、陶侃、韋睿,隋唐時期的高潁、杜如晦、李靖、裴仁基、裴行儉、郭子儀,宋朝的曹彬、范仲淹、韓琦、李綱、宗澤、岳飛、孟珙,明朝時期的徐達、于謙、戚繼光、鄭成功,清朝時期的左宗棠等等。

筆者最喜歡的還是解放軍歷史上的兩位:

第一、周恩來

早在大革命時代就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和國民革命軍第1軍政治部主任。在大革命時期先後參與東征陳炯明之戰和北伐戰爭。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奠定了創建人民軍隊的基礎。起義部隊被打散後,周恩來一度轉入上海白區工作,直到1931年到中央蘇區擔任紅軍總政委後,重新回到軍事領導崗位。

1933年,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開始,這是周恩來生平指揮的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他與總司令朱德一道創建大兵團伏擊敵軍的戰術,殲滅國民黨中央軍王牌師——第11師。狠狠教訓了當年黃埔的學生陳誠。

抗戰時期,周恩來參與了太原會戰、徐州會戰的戰略計劃。特別是在徐州會戰前,周恩來向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獻上誘敵深入、斷敵退路、聚而殲之的策略。後來的臺兒莊之戰基本上就是按照這一策略去進行,取得了輝煌勝利。

第二、羅榮桓

中國人民解放軍首任總政治部主任。早年參加秋收起義,多年的戎馬生涯中一直主持政治工作。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羅榮桓擔任115師政治部主任,率部開赴山東,創建根據地,披堅執銳,與日偽軍一招一式的較量。

1941年日偽軍集中5萬兵力對山東根據地開展大規模掃蕩。羅榮桓指揮八路軍部隊在當地人民群眾配合下先跳出日軍包圍圈,然後分散出擊,乾淨利落的粉碎了日軍的掃蕩,創造出翻邊戰術。至抗戰結束,山東的抗日武裝發展到近30萬人,其中幹部達10餘萬人,絕大部分成為後來解放軍三野、四野的主力部隊。


大將軍威武K


儒將者,首先是將,然後是儒,是為將者,卻身帶儒者之風。

中國歷史上為將其何其多,但能稱得上儒將的確少之又少。大概是因為文武二道可通而不能得兼,既得馬上衝鋒陷陣,又能下馬妙手著文章者,真屬鳳毛鱗角!

論武勇者,秦末之項羽,有蓋世之武功,卻勇而無文;三國之周偷,雅雅風流,卻無聞其有文章行世。歷數歷代英雄,如韓信、衛青、霍去病、陸遜、李靖、郭子儀、韓世忠、吳階、徐達、常玉春、戚繼光、袁崇煥、鄭成功,或有其武勇,卻少其文采;或為指揮家,有其文采,卻不能陷陣殺敵,少其武勇。若求其足備,我獨崇宋之民族英雄岳飛。岳飛者,我國曆史上近一千年來唯一之蓋世儒將也!

岳飛武功之高自不殆言,其未弱冠即挽弓三百斤,能左右射;其曾手使丈八鐵槍刺金酋黑風大風於萬馬軍中。宗澤曾稱讚岳飛的野戰之能“古良將不能過“。岳飛不僅武勇過人,而且謀略出眾,”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其一生身歷戰陣數百,多是以少擊眾,攻必取、戰必克,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勝率最高的古代名將之一,是名符其實的常勝將軍,被近代的軍事家們贊為”古今軍神”。岳飛不僅武功絕倫,其個人修養亦出類拔萃,其不貪財不好色,廉潔奉公,品德之高,為兩宋之冠冕。更難能可貴的是,岳飛還寫得一手慨當以慷的佳詩妙文,其所遺文集所收的文字幾乎皆是文學上的精品。岳飛其本人亦”好賢禮士,覽經史,雅歌投壺,洵洵如書生。“(《宋史》本傳)。歷代史家對岳飛才德無不交稱譽:”自西漢而下,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多見哉!“岳飛”有西漢韓信諸將之採,三國諸葛孔明之風。自西漢而下,文武仁智齊岳飛者,一代少見。“自宋以後,岳飛幾乎就成古代良將的代名詞與形象上的楷模,後世的無數忠臣烈士無以他為榜樣,徐達、戚繼光、袁崇煥、鄭成功、張煌言、史可法、林則徐、左宗棠、彭玉璘、鄧世昌等等無不學習武穆精神,以武穆精神自礪。岳飛是古代儒將的最高典範!


手機用戶25853910923


所謂儒將是指既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又文采出眾的人,具備文韜武略之人。中國歷史上的儒將有-周朝時期的-周公(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思想家)、春秋時期的-管仲(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齊國最高軍政統帥)、曹劌(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長勺之戰的指揮者,長勺之戰中指揮魯國軍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大破齊國!被魯莊公譽為具有將相之才!)、先軫(晉國名將、晉軍統帥、元帥鼻祖、城濮之戰指揮者,既有軍事家的韜略,又有戰略家的眼光、政治家的頭腦,既有元帥的頭銜,又有元帥的戰績,中國歷史上、中國軍事史上、世界歷史上、世界軍事史上第一個元帥!)。趙盾(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晉國將相、最高軍政統帥)、魏絳(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晉國將相、最高軍政統帥)、司馬穰苴(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兵法家、政治家,文能附眾,武能威敵!名列武廟十哲之一,著有兵法《司馬法》被收入進宋朝軍事教科書《武經七書》中!司馬穰苴是中國軍事史上繼姜尚之後,孫武之前的一位承上啟下的傑出的軍事家!)、孫武(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兵法家、軍事思想家、軍事教育家、兵家鼻祖!西破強楚,南服越人,北威齊晉!提三萬之眾既可橫掃天下!)、范蠡(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家,越國上將軍)、戰國時期的-吳起(戰國初期傑出的軍事家、軍事思想家、兵法家、戰略家、政治家、改革家,吊打秦國,橫掃六國,無敵於天下!與春秋時期的孫武並稱為-孫、吳!所著《吳子兵法》與孫武的《孫子兵法》並稱為《孫、吳兵法》!)、孫臏(兵家鼻祖孫武之後,戰國中期傑出的軍事家、兵法家、軍事思想家,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指揮者!將曾經的戰國第一強國魏國打得永無翻身之日!為齊國贏得了諸侯東面朝齊的局面!)、樂毅(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燕國將相、最高軍政統帥、五國(燕、韓、趙魏、秦)聯軍統帥!以六個月的時間破齊國七十二城!)、匡章(齊國名將、優秀的軍事家、政治家!垂沙之戰的指揮者!)、樗裡子(秦國王室、將相、最高軍政統帥!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甘茂(政治家、軍事家,秦國將相)、司馬錯(秦國名將、軍事家、政治家,率軍滅亡蜀國,攻破魏國、楚國!)、信陵君無忌(魏國王室、戰國四公子之首、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五國聯軍統帥,大破秦軍,追擊秦軍直至函谷關,打得秦國名將蒙驁一路狂奔!著有兵法《魏公子兵法》!)、趙奢(政治家、軍事家、趙國名將,閼與之戰的指揮者)、西漢時期的-韓信(傑出的軍事家、兵法家、西漢王朝實際上真正的締造者!著有兵法三篇,因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而被譽為-兵仙!)、衛青(軍事家、政治家、西漢名將、漢武帝時期最高軍政統帥、民族英雄!)、傅介子(軍事外交家、西漢勇士、民族英雄)、東漢時期的-來歙(漢光武帝劉秀的表兄、東漢名將、戰略家)、寇恂(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排名第五、政治家、軍事家)、祭遵(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九,好讀書,酷愛儒術,實為一員難得的儒將)、竇固(東漢名將、民族英雄,好讀書,喜愛兵法)、班超(東漢名將、民族英雄、軍事家、外交家)、虞詡(東漢名將、政治家、軍事家,文韜武略,出將入相)、皇甫規(東漢名將、學者)、張奐(東漢名將、學者)、三國時期的-曹操(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文學家、詩人)、周瑜(東吳第一任大都督、文韜武略,文武全才,文采出眾的一代名將!)、魯肅(東吳第二任大都督、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諸葛亮(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兵法家、文學家、散文家、發明家、蜀國最高軍政統帥,文韜武略,出將入相)、陸遜(東吳第四任大都督)、西晉時期的-羊祜(著名戰略家、政治家、文學家)、杜預(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學者,被譽為-杜武庫)、王濬(西晉名將,博學多聞,多謀善戰)、馬隆(西晉名將、軍事家、兵器革新家,著有兵法《八陣總述》!)、東晉時期的-王導(東晉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東晉最高軍政統帥!文韜武略,出將入相)、陶侃(東晉名將、將相,文學家)、溫嶠(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文武全才,出將入相)、謝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東晉最高軍政統帥,出將入相)、謝玄(東晉名將、北府軍統帥、淝水之戰前敵總指揮,文韜武略,淝水之戰中以八萬北府軍大破前秦九十萬大軍!)、十六國時期的-王猛(政治家、軍事家、丞相、統帥)、南北朝時期的-檀道濟(南北朝-南朝-宋時期的-開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三十六計》的作者)、韋睿(南北朝-南朝-梁時期的-傑出軍事家、政治家,文韜武略,出將入相)、裴邃(南北朝-南朝-梁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統帥)、隋朝時期的-高熲(隋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宰相、統帥、隋文帝楊堅的首席軍事謀臣)、楊素(隋朝開國名將、奸臣、軍事家、書法家、詩人)、長孫晟(隋朝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唐朝時期的-李靖(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兵法家、大唐王朝僅次於李世民的全軍最高統帥!文武全才,文韜武略,出將入相,著有兵法《李衛公兵法》!)、李道宗(唐高祖李淵的侄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李唐宗室第一名將!文武全才,先後參與、指揮了大唐王朝的國內統一戰爭,對外參與了滅亡東突厥、討伐吐谷渾、薛延陀、高句麗的戰役,在滅亡東突厥的戰役中生擒活捉東突厥可汗頡力,在討伐高句麗的戰役中提出攻打烏骨城,揮師直撲平壤的正確戰略方針,受到戰神李靖的高度讚揚!)、裴行儉(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大唐王朝的-儒將之雄!)婁師德(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文韜武略,出將入相!洪源谷八戰八捷,大破吐蕃!)、唐休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出將入相,白水澗六戰六捷,大破吐蕃!)、張仁願(唐朝名將、統帥、宰相,出將入相的政治家、軍事家)、郭元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出將入相的文武全才!)、張說(讀yue,唐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詩人,(毛主席評語:張說,大政治家、大軍事家!)。)、王晙(唐朝名將、宰相、政治家、軍事家,唐代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自李靖、唐休璟、張仁願、郭元振之後就要算是王晙了!)、王忠嗣(中唐名將、唐玄宗的義子、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培養、提拔李光弼、郭子儀、李晟成為一代名將!)、張鎬(文韜武略,文武全才,出將入相的政治家、軍事家,平定史思明叛軍,收復江淮戰場!)、嚴武(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劍南節度使,鎮守川陝,屏障大唐王朝西部邊關,大破吐蕃,配合正面戰場的李光弼、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張巡(政治家、軍事家、名將、大唐王朝的英烈!獨守睢陽孤城,殲滅十餘萬史思明叛軍,屏障江淮,最終與睢陽城共存亡,以身報國!)、李晟(中唐名將、出將入相的軍事家、政治家、大唐王朝的“救火隊長”!為國家平定軍閥叛亂,維護國家統一!)、韋皋(政治家、軍事家,鎮守川陝,殲滅吐蕃四十八萬!)、裴度(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宰相、統帥、最高軍政統帥,文韜武略,文武全才,出將入相!)、李愬(中唐名將李晟之子、名將、軍事家,文武全才,平定軍閥吳元濟叛亂!)、李德裕(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宰相、統帥、最高軍政統帥)、五代十國時期的-郭崇韜(軍事家、戰略家、五代十國後唐將相、唐莊宗李存勖的軍師)、北宋時期的-楊延昭(名將楊業之子,文武全才,擅於用兵,鎮守三關,將雁門關、瓦橋關、高陽關連成一線,成為遼國無法逾越的一道屏障,被遼國人譽為-六郎!)、曹瑋(北宋名將,文武全才,精於用兵,鎮守邊關四十年,遼國、西夏皆不敢犯!)、范仲淹(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詩人、詞人,鎮守西北,威震敵膽!被譽為-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王韶(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宰相、統帥,指揮河湟戰役,大破西夏,收復全部河湟失地!)、章楶(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宰相、統帥,大破西夏,收復失地!)、宗澤(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統帥、天下兵馬副元帥、岳飛的老師!)、李綱(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宰相、統帥、開封保衛戰總指揮!)、南宋時期的-岳飛(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詞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虞允文(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文學家、詞人、民族英雄!宰相、統帥、採石磯之戰總指揮,指揮採石磯之戰,大破金主完顏亮六十萬大軍!)、趙方(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詩人、詞人、民族英雄!坐鎮荊襄,屏障襄漢,屢次大破金軍!堪稱是南宋又一個岳飛!)、餘玠(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南宋抗蒙名將、民族英雄!與蒙古韃子共進行三十六場戰役,獲得三十六戰全勝佳績!構築的軍事工事在其被冤殺後依然令蒙古韃子望而卻步!)、杜杲(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詞人、抗蒙名將、民族英雄!)、李庭芝(南宋將相、抗蒙名將、民族英雄!)、明朝時期的-于謙(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詩人、統帥、民族英雄!)、王守仁(明朝中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思想家、文學家、學者)、翁萬達(明朝中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民族英雄,文韜武略,出將入相)、王越(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戍邊名將)、王忬(文韜武略的抗倭統帥)、朱紈(文武全才的抗倭統帥)、王崇古(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戍邊名將)、譚綸(抗倭名將俞大猷、戚繼光、劉顯的領導、抗倭統帥、民族英雄、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學者)、俞大猷(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詩人、武術家)、戚繼光(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傑出的軍事家)、孫承宗(政治家、戰略家、民族英雄)、熊庭弼(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詩人、民族英雄)、盧象升(政治家、軍事家、統帥、民族英雄)、孫傳庭(政治家、軍事家、統帥)、張煌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民族英雄)、鄭成功(軍事家、文學家、民族英雄)。中華民國時期-黃興(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華民國副統帥、三軍總司令、民主革命英烈!)、蔡鍔(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軍事家、軍事教育家、討袁名將、討袁護國軍總司令、護國大將軍、民主革命英烈)、朱執信(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學者、粵軍締造者、粵軍名將、民主革命英烈)、鄧鏗(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軍事家、粵軍締造者、粵軍之魂、粵軍名將、粵軍總參謀長、民主革命英烈!)、張明達(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軍事家、粵軍名將、民主革命英烈)、鄧演達(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教育家、粵軍名將、北伐名將、民主革命英烈!)、姚雨平(辛亥革命元老、粵軍名將、廣東北伐軍總司令)、李烈鈞(辛亥革命元老、中華民國軍政府總參謀長、討袁名將、北伐名將)、程潛(辛亥革命元老、中華民國軍政府軍政部長、陸軍一級上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許崇智(辛亥革命元老、軍事家、孫中山先生麾下第一驍將、粵軍名將、粵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事部部長)、陳可鈺(辛亥革命元老、粵軍名將、北伐名將、粵軍第一師參謀長、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團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副軍長、第四軍代軍長、第四軍北伐前敵總指揮、廣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梁鴻凱(粵軍名將、粵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粵軍第一師師長、大本營中央直轄第四軍軍長)、李濟深(辛亥革命元老、粵軍第一師副官長、粵軍第一師參謀長、黃埔軍校副校長兼訓練部主任、粵軍第一師師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廣東省主席、陸軍一級上將)、李宗仁(政治家、軍事家、陸軍一級上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白崇禧(軍事家、戰略家、陸軍一級上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蔣光鼐(民主革命家、軍事家、粵軍名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民族英雄、十九路軍總指揮!)、張治中(民主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教育家、北伐名將、抗日名將、民族英雄、和平將軍!)、傅作義(軍事家、陸軍二級上將、抗日名將、民族英雄)、衛立煌(軍事家、書法家、北伐名將、抗日名將、民族英雄)、羅卓英(軍事家、戰略家、粵軍名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第九戰區前敵總司令、陸軍二級上將)、陳誠(政治家、軍事家、陸軍一級上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黃琪翔(民主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粵軍名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鐵軍第四軍軍長、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副司令長官)、吳奇偉(軍事家、粵軍名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歷任第四軍第十二師第三十六團參謀長、第四軍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團長、第四軍第十二師師長、第四軍軍長、第十八軍團軍團長、第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九集團軍總司令、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兼長江上游江防軍總司令)、李漢魂(政治家、軍事家、粵軍名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歷任第四軍第十二師第三十六團團長、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師長、第六十四軍軍長、第三十五集團軍總司令)、香翰屏(軍事家、書法家、粵軍名將、抗日名將)、宋希濂(黃埔一期畢業生、北伐名將、抗日名將、第八十七師第一六一旅旅長、第八十七師副師長、等三十六師師長、第七十一軍軍長、第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早在1932年就隨第五軍軍長張治中開赴上海,支援十九路軍抗戰,痛擊日寇!1937年抗戰爆發開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滇緬會戰)、俞濟時(黃埔一期畢業生、抗日名將、第八十八師師長、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第七十四軍首任軍長、第三十六軍團軍團長、第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第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早在1932年就隨第五軍軍長張治中開赴上海,支援十九路軍抗戰,痛擊日寇!1937年抗戰爆發開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萬家嶺會戰、南昌會戰、南潯路會戰)、鄭洞國(黃埔一期畢業生、北伐名將、抗日名將、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新一軍首任軍長、中國遠征軍副司令長官)、孫立人(抗日名將、新一軍軍長,被日寇稱為-中國的巴頓!)、廖耀湘(抗日愛國名將、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新六軍軍長,被日寇稱為-中國虎!)。中共儒將-周恩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葉挺(偉大的民主革命家、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粵軍名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歷任粵軍第一師少校參謀、粵軍第一師工兵營營長、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第二營營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處長、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副師長、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第十一軍軍長、南昌起義前敵總指揮、廣州起義總指揮、首任工農紅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首任軍長)、朱德(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十大元帥之首、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紅一軍團軍團長、紅一方面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司令、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東路軍總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劉伯承(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軍事教育家、十大元帥排名第四)、陳毅(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詩人、十大元帥排名第六)、羅榮桓(政治家、軍事家、十大元帥排名第七)、聶榮臻(政治家、軍事家、十大元帥排名第九)、葉劍英(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詩人、粵軍名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歷任粵軍第八旅參謀長、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粵軍第二師參謀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四軍參謀長、第四軍參謀長兼第四軍軍官教導團團長、廣州起義副總指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第八路軍總參謀長、第十八集團軍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十大元帥排名第十)、粟裕(軍事家、戰略家、十大將之首)、黃克誠(政治家、軍事家、十大將排名第三)、譚震(政治家、軍事家、十大將排名第五)、肖勁光(政治家、軍事家、十大將排名第六)、張雲逸(辛亥革命元老、廣州黃花崗起義參與者、粵軍名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十大將排名第七、東征軍獨立旅參謀長、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參謀長、南昌起義起義軍副總參謀長、百色起義副總指揮、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長、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副軍長)、蔣先雲(黃埔一期畢業生、黃埔軍校入學考試、畢業考試及各個科目考試均為全校第一的黃埔軍校的文武雙狀元、黃埔奇才、黃埔三傑之首、北伐名將,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北伐軍總司令部機要秘書、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六師第七十七團團長兼黨代表)、許繼慎(黃埔一期畢業生、中共早期傑出紅軍將領、中共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第二營營長、第四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參謀長、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第七十二團團長、工農紅軍第一軍軍長)、蔡申熙(黃埔一期畢業生、中共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歷任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參謀長、江西省委軍委書記、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書記、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軍長、鄂豫皖特委委員兼軍委副主席、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鄂豫皖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軍長)、曾中生(黃埔四期畢業生、中共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歷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鄂豫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盧德銘(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生、北伐名將,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第一營營長、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第七十三團參謀長、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團長、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秋收起義總指揮)、王爾琢(黃埔一期畢業生、北伐名將,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四團參謀長、南昌起義部隊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四團參謀長、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參謀長、工農紅軍第四軍參謀長兼第二十八團團長)、左權(黃埔一期畢業生、中共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歷任工農紅軍新十二軍軍長、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參謀處長、紅五軍團第十五軍軍長兼政委、紅一軍團參謀長、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副總參謀長兼前方指揮部總參謀長、)、朱雲卿(黃埔三期畢業生、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三十一團團長、工農紅軍第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伍中豪(黃埔四期畢業生、井岡山時期與彭德懷、黃公略、林彪並稱為-紅軍四大名將!歷任工農紅軍第四軍前委委員、工農紅軍第十二軍軍長、工農紅軍第二十軍軍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段德昌(黃埔四期畢業生、中共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紅六軍軍長)、彭雪楓(中共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


傑迷莊挺


一、威震西域——班超 班超,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為人有大志,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

官至西域都護、射聲校尉,朝廷為了表彰班超的功勳,下詔封他為定遠侯,食邑千戶

二、鞠躬盡瘁——諸葛亮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劉備三顧茅廬後,出山輔佐劉備,使劉備從無立錐之地,到三分天下建立蜀漢。因此被封為丞相、武鄉侯。


劉禪繼位後,聯吳抗魏,北伐中原,但未能如願,病逝五丈原。追諡“忠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王佐之資——周瑜 周瑜,東漢末年東吳名將。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追隨孫策平定江東。赤壁之戰,出任東吳大都督,與劉備聯合,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有 “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之稱。

四、社稷之臣——陸遜 陸遜,三國時期東吳政治家、軍事家。參與襲取荊州後,被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封婁侯,鎮撫荊州。繼任大都督後,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一戰成名,加封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封江陵侯。石亭之戰,大敗魏國大將曹休。
孫權稱帝后,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