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殉國自盡 他幫忙抽凳子——二品刑部侍郎的"坑爹"情結

鉤沉| 老子殉國自盡 他幫忙抽凳子——二品刑部侍郎的
鉤沉| 老子殉國自盡 他幫忙抽凳子——二品刑部侍郎的

關於"梟獍"

《漢書·郊祀志》注中寫道,"孟康曰,梟鳥食母,破獍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吏祠皆用之。"這裡提到了兩種生物,一個是"",屬鳥類,另一個是"",屬獸類。在古人看來,這鳥獸都是弒父噬母的不孝物種,黃帝甚至要求祠堂供物都要用一梟一獍,促其絕種。

對"梟"的記載,北齊文學家劉晝《劉子新論》雲,"炎州有鳥其名曰梟。傴伏其子百日而長,羽翼既成食母而飛。"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中記載,潁考叔勸解鄭莊公時提到,"此鳥名鴞(同梟),……,小時其母哺之,既長,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鳥,故捕而食之。"

對"獍"的記載,《楞嚴經》中記載,"及破鏡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類充塞。"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也說,"

梟鳥食母,破獍食父,均不孝之物也。"

為什麼要說"梟獍",因為今天要說的,是一個弒父無恥的小人,與傳說中的"梟獍"行徑一般無兩。這個人身為正二品朝廷大員,卻毫無德行。值庚子國變,大難之際,他欺騙老父懸樑自盡,之後自己卻逃之夭夭,毫無心肝廉恥!最終淪落到當街斬首的悲慘結局。

任何一個朝代的發展,都會從最初的熱情高漲,轉換為末世的腐朽複雜,這應該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晚清的政治生態,也是在激進與頑固、改良與守舊中日薄西山。比如洋務派的代表人物李鴻章,即使顯赫一時,其實阻力極大,用他自己的說法就是"勉強裱糊、何曾實在放手料理",一代明臣作此感慨,可見改革之難。

那麼是哪些人,給洋務大咖們製造如許的障礙呢?在保守派中,有一個重量級的晚清政治人物,他在廟堂之上,特別是決策者慈禧太后的面前,擁有與李鴻章同等的影響力,特別是庚子國變時期,起到了近乎決策的作用,這個人是維新派的堅決反對者,他叫徐桐。

鉤沉| 老子殉國自盡 他幫忙抽凳子——二品刑部侍郎的

頑固守舊的耆宿,支持國貨的典範

徐桐(1820~1900),字豫如,號蔭軒,三代官宦世家。漢軍正藍旗人。道光年間進士,晚清著名理學大家和保守派代表人物,曾經擔任同治帝師,都察院左都御史,禮部、禮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等朝廷要職。就是這樣一個幾乎作遍清廷職場的老大人,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記,卻不是因為學問和政績,而是因為他奇特的"愛國情結"。

徐桐作為朝廷核心大員,對維新勢力厭惡至極,《清史稿》中記載,徐桐"守舊,惡西學如仇。門人言新政者,屏不令入謁。"有學生談論新政,徐大人都不讓進門,可見決絕之心。這樣的決絕態度,卻得到了慈禧太后歡心,"二十四年政變後(戊戌政變),太后以其耆臣碩望,頗優禮,朝請令近侍扶掖以寵之。"

最高當權者把徐桐當成名望極高的老臣,恩賜"近侍扶掖",這是多大的榮耀。這些待遇讓他的腐朽守舊思想更加頑固,變本加厲膨脹到畸形的地步。這裡舉幾個小例子:

"望洋興嘆 與鬼為鄰"。徐桐老大人的家住在東交民巷,各國使館都集中在這個地方。每天徐桐上朝、辦理公務,回家的路上,各色洋鬼子、各種語言,耳融目染吵鬧不休,他非常鬱悶,忠君之心無可發洩,就在自家大門上寫了一副對聯,"望洋興嘆 與鬼為鄰"八個大字,表明心志,十分對仗;

收禮只收"中國錢"

。徐桐身為宰輔,出入的排場要有,家裡老小僕役花銷要有,按照當時的俸祿,這個需求基本上不可維持,灰色收入自不可免。地方官員孝敬,外來走動進項,徐桐皆敬謝笑納,但只收銀錠銀票,洋錢一概拒之。受賄也要堅持國貨,令人佩服;

只穿土布,拒絕洋裝。清朝末年,多口通商洋貨氾濫,徐大學士始終不用舶來品,即便長衫也是絲綢或土布,絕不用新式洋布。在堅持國貨方面堪稱典範。如果在街面上見到有中國人穿洋裝,他準會追上去痛責"崇洋媚外,敗壞家風";

美國有何堅利之處。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在翻譯國名的時候,按照音譯規則,把美國翻譯成美利堅,徐桐看到以後大怒,說"我大清國地大物美,諸事順遂,所向無敵,區區美國有何美?有何利?有何堅?竟取此名!"當看到西班牙和葡萄牙時,又說"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無過於此!"

鉤沉| 老子殉國自盡 他幫忙抽凳子——二品刑部侍郎的

父親思想的繼承者,洋派物件的追逐者

徐桐的第三個兒子叫徐承煜,字楠士,歷任太常寺、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使,禮部、刑部侍郎等職。這個徐承煜,被徐桐老大人認為是家風學識的衣缽繼承者。

徐承煜確實沒有辜負徐桐重望,在頑固守舊和食古不化方面,父子二人一脈相承,頗肖其類。只是這個徐公子,在對待洋貨的態度上,與父親徐桐有所不同。特別是接觸了許多洋貨之後,徐承煜沉迷於其中,只是畏於乃父虎威,不敢明目張膽罷了。

徐承煜不喜歡吸中國土煙,又嗆又衝,偏愛西洋菸卷,柔和方便,但是怕徐桐看到只能偷偷躲著抽。有一次徐承煜趁父親不在,悄悄抽雪茄,結果被父親撞見,徐桐當時大發雷霆,說我還沒死呢,你就敢這麼幹,如果我死了,你豈不是要改裝易服作洋鬼子的奴隸嗎!罵完了還不解氣,讓徐承煜跪在當午太陽下面,以示懲戒。

除了菸捲,徐承煜還買了許多西洋傢俱,比如沙發、櫥櫃等等,直接放在家裡使用,這些東西無法迴避,徐桐每次經過兒子的住所門前,都要閉目遮耳通過,不想跟這些洋鬼子的東西有一點接觸,哪怕是看一眼都很難受。

徐承煜的行為,已經表現出首鼠兩端的性格特點,他當面一套背地一套,既不是堅定的守舊派,也不是激進的維新派,與父親徐桐的面和心不合,為接下來的"坑爹"埋下了伏筆。

鉤沉| 老子殉國自盡 他幫忙抽凳子——二品刑部侍郎的

"殉國"盡忠的父親,"坑爹"抽梯的兒子

徐桐老爺子頑固成痴,對庚子年的拳匪有特殊的愛好,傾力支持義和團在北京的活動,幫這些團民爭取合法的身份。而且,他對義和團的各種"神術"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極力向慈禧太后推薦,認為"中國當自此強矣!"。

《金鑾瑣記》中記有這麼一件事,庚子國變時,西什庫教堂和使館區防護嚴密,義和團暴徒久攻不下。有一個翰林對徐桐說"洋人使婦女赤體圍繞以御槍炮。"許多人聽了暗笑,但徐桐卻信以為真。又有拳民進一步獻策,說數十洋兵之所以能夠守護教堂,一是"以婦女猩紅染額,炮不能中";二是"割教民婦陰,列陰門陣,以御槍炮"。徐桐獲悉更加深信法術通神,立即召開會議,研究"陰門陣"和"染額避炮"的法門,供義和團使用。

徐老爺子如此"盡心盡力",義和團卻沒有放過他的宅子,拳民進京後打砸搶燒,徐府也沒能逃過一劫,被火燒了個乾淨,全家投井者無數。他兒子小徐大爺也沒有閒著,國變之前,慈禧太后下令斬殺許景澄等五人時,就是刑部侍郎徐承煜監斬,理由僅是五大臣認為不可與十一國開戰。

十一個國家的各色洋人,一路所向披靡,打進了古老的北京城,徐桐父子沒有隨太后逃"西狩"。洋兵進城以後,徐承煜很明白老父親的心意,讓他跟老太后跑路都不去,如果讓他離開北京逃跑,更加沒有可能。雖然父親已經八旬開外,但是自己還算年輕(六旬),不能葬送於洋槍之手。

鉤沉| 老子殉國自盡 他幫忙抽凳子——二品刑部侍郎的

對這件事,《清史稿》是這麼說的:

已,聯軍入,桐倉皇失措,承煜請曰:"父芘拳匪,外人至,必不免,失大臣體。盍殉國?兒當從侍地下耳!"桐乃投繯死,年八十有二矣。而承煜遂亡走,為日軍所拘,置之順天府尹署,與啟秀俱明年正月正法。命下,日軍官置酒為餞,傳詔旨,承煜色變,口呼冤,痛詆西人不已。翼日,備輿送至菜市,監刑官出席禮之,已昏不知人矣,尋就戮

什麼意思呢,說張皇失措的徐承煜,去勸頑固的老爺子徐桐,說你對義和拳的匪人那麼好,如今洋人來了,肯定是少不了鬼門關上一遭,朝廷大臣的體面何在?不如殉國搏一個千古留名吧,別猶豫,我陪你去!

徐桐一聽,有道理啊。稱讚說好兒子,真有骨氣,兩人就找來繩子懸在樑上,踩著凳子爬上去,剛把腦袋伸進去,還沒站好,徐承煜說,兒子恭送父親再死,然後下來就把老爺子腳底下的凳子抽了,得了您那!徐桐還沒反應過來,就自掛東南枝了。剛才還答應父親一起走的"坑爹兒子"徐承煜,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塵埃,麻溜的跑路了。

滿城盡是洋毛子,徐大少怎麼跑得了,他剛一出衚衕口,就被聯軍之一的日本兵逮了個正著。於是,徐大少在日本人手中,變成了聯軍的囚徒,關押在順天府大牢。一直關押到次年正月,北洋耆宿李鴻章與洋人進行庚子和談後,日本人宣佈了死刑命令,徐承煜和父親的學生啟秀,吃過斷頭飯,被押赴菜市口問了斬刑。聽說將被斬首,徐承煜顏色大變,高呼冤枉到天亮,行刑時已神智昏迷,任人擺佈。何等人品,可見一斑。

說來也巧,當時慈禧太后下令斬殺許景澄等五人,就是在菜市口,由徐承煜監斬問刑,不過一載,輪到徐承煜來到菜市口,不知何等心情,有道是"天道好還",報應不爽。對此,外務部會辦大臣、文淵閣大學士王文韶有他自己的看法,認為徐承煜是"弒父梟獍"。由此看來,徐承煜的確是個坑爹的祖宗。

鉤沉| 老子殉國自盡 他幫忙抽凳子——二品刑部侍郎的
鉤沉| 老子殉國自盡 他幫忙抽凳子——二品刑部侍郎的

"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屬原創文章,參考知識點來自互聯網絡和書籍資料。

鑑於水平有限,如有異議請留言,提供有效證據即刪(誰還不是個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