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詩的一點感受

對詩的一點感受

對詩的一點感受

詩,即是用另外一種方式描繪萬事萬物,在愛的原野裡,無限的接近和遠離。

什麼是好詩:用獨特的語言寫出讓人屏息、安寧,或難以言說的欣喜的文字。在此基礎上才具備討論直白、隱晦、超現實等諸如此類的可能。

寫詩必然是件“愉快”的事。那種緊張感、壓迫感,那種宣洩後的鬆弛。

這一切都是安寧的產物,美好、愉悅、悲傷、憤怒。感動只是淺層次的心理活動,不管是感動自己還是感動別人。

中國詩人大多死於中年寫作,很可能就是感動太多,再流不出眼淚了。

所有這一切的底色必然是愛,出離小我,貼近人類的大愛。

你能結識詩歌並且喜歡上,多麼幸運呀,一百個人中才有一個。

請放下牛詩,放過梨花,白雲不如你說的那麼白,光標你幹這活也不適合。

好好去愛,如果你真的有愛。對著小溪、林木,或者別的什麼,你乾淨它自然乾淨。

廣告

去逛逛

就一個人待著。

詩歌就像一隻風箏,她最大的存在就是讓我們低著的頭,稍稍抬一抬。系那麼多重物,她會沉下來的。

好的詩歌是博物館,進門很容易,裡面光亮通透,駐足流連,你肯定能找到你喜歡的東西。

現在大部分詩歌分兩種,一種是那地方真就豎著一道門,進門之後才發覺這其實就是一圍牆,裡外一個樣子。主人用自家井水燒成白開待客,準能把你喝回中學時代。

另一種如東方不敗的黑木崖。你不一定能找到門。你不一定能找到鑰匙。你不一定是護法長老的對手。99%的可能是死於非命。對於這類作品,我的經驗是隔段時間讀一次,五遍之後還莫名其妙,老子我就不跟她玩了。

詩歌要跳躍,句與句之間的空隙是女神的最好恩賜,也是對讀者最好的回報。

詩歌要有張力,想箭簇射穿烏雲,逃出來的光落進你眼裡。

詩歌要呼喚美,哪怕是含淚說出。

詩歌要有篇有句,既渾然一體,又見閃爍智慧的珠貝。對,智慧,好詩必然是智慧的。我的感受是,讀詩寫詩,都會讓人變得智慧,有陣子連時間也拿詩人沒有辦法。

詩歌要有內在的音韻,從中能讀出詩人的姿勢、心率,獨一無二的微笑。

詩歌需迴歸常態,回到日常生活,有煙火氣,有人情味,有你的呼吸和體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