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被美國列為“惡名市場”,一年虧損102億!

拼多多被美國列為“惡名市場”,一年虧損102億!

拼多多、淘寶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列為“惡名市場”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週四表示,該部門將拼多多列入“惡名市場”名單,因該平臺上假冒產品數量激增。目前拼多多股價為23.07美元,下跌0.87美元,跌幅為3.63%。同時,USTR仍將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列為“惡名市場”。USTR稱,儘管阿里採取了措施來解決淘寶上銷售的假貨,但是相關企業的知識產權繼續遭到廣泛侵犯。

拼多多被美國列為“惡名市場”,一年虧損102億!

拼多多自從出現在大眾開始,就一直伴隨著高曝光率,充滿爭議。下面就和大家來說說這家企業。

拼多多今生

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9元,母公司是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2016年9月用戶總量超過1億

2017年9月用戶總量超過2億

2018年8月用戶總量超過3億

2018年7月26號於上海、紐約同時敲鐘,登陸納斯達克交易市場。

現在距離拼多多上市已經過去將近一年了!4月24號,拼多多公佈了2018年的財報。

2018年,拼多多全年營收為131.20億元,同比增長652%;淨虧損則比2017年的5.25億翻了近20倍,達到了102.17億元。

同時,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拼多多員工總數為3683人,較2017年的1159人增加2524人。其中,工程師數量超1800人,佔據公司半數。

拼多多被美國列為“惡名市場”,一年虧損102億!

大幅的虧損是因為運營費用的大幅增長——2018年運營費用210億元,同比增長了1200%。

具體來看:

1、營銷費用134億元,同比增長900%,佔經營費用的比重達64%,是公司重要成本支出項,主要由於公司加大在廣告、促銷及品牌推廣等方面的支出;

2、行政及管理費用64.6億元,同比增長4747%,主要來自人員增加帶來職工薪酬增加以及股權激勵費用;

3、研發費用11.2億元,同比增長764%,主要由於公司加大研發投入,聘用更多有經驗的研發人員,並加大雲服務投入。

但是對於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來說:短期的宣傳費用激增沒有太在意。

在首封股東信中黃崢還把成立4年的拼多多比作正讀小學的姚明,但具備產生收入和隨時賺錢的能力。他認為,當前面臨的空前“二選一”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長期獨家排他”是必然會被打破。

黃崢認為,新的時代中,電商最大的特徵和趨勢是“普惠”、“人為先”、以及“更開放”。作為新生力量,拼多多將會“引導產業和行業向著更普惠、更有溫度、更開放的方向不斷迭代”。

黃崢認為,拿“儲蓄罐”裡的錢去存定期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此,拼多多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現有的經營策略,將持續聚焦在企業內生價值上,積極尋找對長期公司價值有利的投入機會,即使這些投入按照會計準則會被記為大額短期費用。

拼多多的機會

拼多多被美國列為“惡名市場”,一年虧損102億!

雖然拼多多在上市之後,一直處於各種爭議之中。

但是,QuestMobil 發佈的新一季報告顯示,截至 3 月 31 日,拼多多平均月活用戶同比淨增 1 億。互聯網全量應用中, 拼多多月活用戶增量僅次於抖音和支付寶。

QuestMobil 認為,下沉市場是拼多多用戶規模繼續高速增長的核心動因之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普遍低於農村居民,下沉區域的居民消費潛力進一步增強。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低線鄉村的平均消費增速遠高於一二線城市,且該群體暫未形成穩定的品牌喜好,各大品牌商增量市場的主要來源。而在低線城市, 拼多多擁有最高的滲透率,已成為品牌增量擴張的首要渠道 拼多多在低線鄉村的號召力 ”也讓它獲得了品牌商 “ 青睞 ”

當然,除了賺下沉市場的錢,拼多多或許因為走得夠 “低” 還將從這些低線鄉村發展新的機會。

相信很多接觸過拼多多的人都對平臺上的農產品印象深刻 — 農產品是拼多多屢試不爽的獲客產品 ”

2018 年, 拼多多上農貨訂單總額達 653 億元,同比增長 233% 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農產品銷售網絡之一。

這背後是拼多多對扶貧助農做出的努力。

根據此前拼多多發佈的 《2018 拼多多扶貧助農年報》2018年,農民通過拼多多平臺,一共賣出653億元的農貨,同比增長233%累計帶動 18390 名新農人,

其中超越 11000 人是返鄉人才,過去三年累計帶動新農人超過 62000 人。

技術實力提升也成為了拼多多堅持快速增長的核心驅動 — 拼多多 2018 年新增的 2524 員工中,工程師數量超 1800 人,佔據公司半數。

以農產品上行為例,拼多多打造的農貨中央處置系統 ” 有效突破了農產品幼稚週期和地理位置分散的制約,時間和空間上形成歸集效應,從而構築 “ 最初一公里 ” 直連 “ 最後一公里 ” 產銷模式,令消費者受益、農民增收。

拼多多殺入星巴克、雀巢後院

4月21日,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拼多多創新扶貧助農模式“多多農園”,首站落戶雲南保山。

通過“多多農園”,拼多多將實現消費端“最後一公里”和原產地“最初一公里”直連,探索農業產業新模式,讓農戶成為全產業鏈的利益主體。未來5年內,拼多多將打造1000個“多多農園”項目。

拼多多被美國列為“惡名市場”,一年虧損102億!

很多人不知道,“多多農園”首站——雲南保山是中國的咖啡之鄉,早在1952年就開始大規模種植咖啡,距今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

雲南有百年咖啡種植史,佔據中國近99%的咖啡產量,但國際份額僅為1.7%,絕大部分咖啡豆只能作為速溶咖啡的原料,以最低價被收購。

咖啡果實均是一年一收,而初次掛果大概需要三年時間。對於咖農來講,咖啡果實生長期的成本較高,咖農付出的時間成本所獲得的收益遠遠低於產品本身產生的商業價值。

據瞭解,5公斤咖啡果實可生產1公斤咖啡生豆,經過烘焙加工後僅能獲得0.8公斤咖啡豆,其平均售價為13元。即咖農採摘每公斤咖啡果實僅能獲得2.6元。

拼多多被美國列為“惡名市場”,一年虧損102億!

上游種植與末端消費產生獲取的價值存在較大差異。金融數據研究服務平臺JingData數據顯示,整個咖啡產業鏈中,上游種植環節生豆的價值貢獻約為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環節烘焙豆的價值貢獻約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環節的價值則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個環節利益分配佔比分別為1%、6%和93%,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游環節幾乎成了免費勞動力。

拼多多的“多多農園”則在這裡以檔卡戶集合的合作社為主體,建立了農貨上行和品牌培育的新模式。

首先在產研方面,拼多多前期將以農研隊伍、培訓團隊的一體化模式,實現一站式扶貧,而在中後期,拼多多將逐漸減小力度直至完全放開。

其次是品牌和營銷方面,拼多多一方面引入了深加工和精加工步驟,以優化咖啡豆被收購前的品質,充分提高其市場價值;另一方面還調動了平臺合作商的需求,以“訂單農業”的形式提前預定農戶的未來產能,降低了農戶的風險。

最後是人才方面,拼多多通過“多多大學”和“新農人返鄉體系”將持續吸引人才返鄉,改善農村的農業人力資源窘境,使其擁有可持續的人才生產和保留機制。

總的來說,拼多多的“多多農園”的不僅落在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而且都是直指最根本的問題。

拼多多的未來

《2019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在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上,2018年,天貓、淘寶上演“雙雄會”,共佔據75%的市場份額,是其他受調查電商平臺總和的三倍。

也就是說,雖然農產品是拼多多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但是要想追趕上阿里的腳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拼多多被美國列為“惡名市場”,一年虧損102億!

借用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給到股東信中的一句話”“拼多多在短短三年多的高速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各種曲折,是一個個老百姓用自己的真金白銀投票支持了她。”不管怎麼樣,拼多多在扶貧項目上確實給到了每一位農民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我們應該懷著包容的心,期待”她“的成長。

最後大家可以說說對於拼多多這家企業的影響?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