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上,宋氏家族可謂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家族了。宋家不僅有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財政部長的宋子文,還有宋氏三姐妹,她們的婚姻可是影響著當時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長達幾十年。然而有這麼一個家族的四姐妹,也是她們的婚姻,在當時的文化領域也很有影響,人稱“合肥四姐妹”。
民國初期蘇州有個著名的教育家叫張武齡。張武齡祖籍安徽合肥,祖父張樹聲是晚清時期淮軍的二號人物,歷任漕運總督、兩廣總督、直隸總督,家裡有萬畝良田。張武齡二十歲時不想再走仕途,世界那麼大,想出去看看,就舉家搬遷到蘇州搞起了教育,創辦起了學校。張武齡一共有四個女兒和六個兒子,其中他這四個女兒的名氣要大過他自己。
因為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張武齡的四個女兒一直在一個有文化氛圍的環境裡成長,後來先後分別嫁給了四位文化名人。
大姐張元和端莊嫻靜,屬於典型的大家閨秀。上大學時,因典雅秀美的氣質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學校的校花。當時張元和的追求者無數,可她一個也看不上,而是嫁給了崑曲界如日中天的小生顧傳玠。後來夫婦二人一起到了臺灣,顧傳玠於1965年病逝,張元和1972年移居美國,2003年病逝,享年96歲。
二姐張允和性格剛烈、開朗活潑、熱情洋溢。十二歲時就熟讀詩詞,尤其喜歡納蘭性德的詩文。張允和本人也寫詩詞,後人評價她的詩“有風骨、有神韻、情致濃烈,富有生活情趣和哲理;既有女性作者之細膩,又透出一股陽剛氣。”她語言風趣,舉止又有戲劇味,晚年還常在中央電視臺露面。張允和嫁給了有“漢語拼音之父”之稱的周有光。2002年張允和安然離世,享年93歲。
三姐張兆和是四姐妹中名氣最大的一個,因為她的丈夫是著名作家、文化史專家沈從文。張兆和膚色較深,長相秀美,人送外號“黑牡丹”。沈從文第一次在胡適的辦公室見到張兆和時就喜歡上了這位黑美人,可謂是一見鍾情。之後就對張兆和展開猛烈的追求,情書一封接著一封,一發不可收拾。三年後終於打動了張兆和,嫁給了他。值得一提的是二姐張允和是他們的媒人。張兆和2003年離開人世,享年93歲。
小妹張充和才華橫溢,從小就熟讀詩書、擅長崑曲、通音律、能作曲、寫詩詞,被譽為“最後的才女”。20歲的時候以國文滿分,數學零分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曾師從名師學習書法,擅長隸書、章草,今草、行書、楷書。後來經姐夫沈從文的介紹,嫁給了德國猶太人、著名漢學家傅漢思。1949年定居美國,在耶魯大學美術學院教書法。張充和2015年離世,享年102歲。
20世紀20年代,張家兄弟姐妹在蘇州九如巷家中合辦家庭刊物《水》,發表自己的作品,後來在離散中停刊。1996年在九十多歲的張允和倡議下又復刊,先後在北京、蘇州編輯,隨後被張家人帶到大江南北、直至世界各地,被出版家範用先生譽為“本世紀一大奇蹟”。
蘇州九如巷張家,不僅在蘇州教育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也是相當的有名啊!
閱讀更多 慕容讀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