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楊修為什麼會死於曹操之手?

用戶2423688441575


楊修,字德祖,父親是楊彪,母親是袁術的女兒袁氏。楊修學問淵博,為人恭敬,極其聰慧,做到了丞相府倉曹屬主簿。由於常伴曹操左右,所以經常會被曹操問一些軍國之事,楊修也總是回答的很周全,讓曹操很滿意。說明在那個時候,曹操還是很看重楊修的,楊修也是深的曹操的信任的,曹操自己也是十分喜歡這樣的人才的。

有一次曹操從曹娥碑路過,楊修在一旁跟隨,曹操看到碑上寫著“黃絹幼婦,外孫齏(jī)臼(jiù)”八個字,就問楊修是否知道其中的意思?楊修回答自己知道,曹操讓楊修先不要說出來,容自己想一想,於是走了三十多里地,曹操終於想出來了,他讓楊修把答案寫下來,自己也把答案寫下來,看看寫的是不是同一個意思。果然,曹操和楊修的答案一致。楊修說:黃絹,是有顏色的絲,這是“絕”字。幼婦,是少女,這是“妙”字。外孫,是女子的意思,這是一個“好”字。 臼,是受辛的意思,這是一個“辭”字(辤:辭的繁體字),所以其中的意思是:“絕妙好辭”的意思。於是曹操感嘆的說到,我的才華不如卿,我竟然多想了三十多里地。

即便是這樣,曹操最終還是將楊修處死了,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楊修雖然聰明,但是他犯了宮中的大忌,就是站在了曹植的陣營,參與到了曹植對抗曹丕的奪嫡黨爭之中,這是曹操非常不願意看到的。況且楊修曾多次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問,曹操知道後為此十分的憤怒。況且作為太子的曹丕也放下身段去拉攏他,這說明楊修的能力在奪嫡黨爭中起著重要的角色。


第二、楊修的政見可能與曹操的政見不同,且政治立場也不同,這也是讓曹操很不放心的地方。因為楊修的父親楊彪在曹操迎漢帝到許昌的時候就對曹操很有看法,曹操當時也很清楚,在參拜漢帝的時候,見楊彪臉色不好,擔心楊彪要暗害自己,於是還沒有等到設宴,就託上廁所的理由回到了自己的營地。且那個時候楊彪是尚書令,相當於做的是丞相的事情,曹操的出現讓楊彪在政治地位上有了很強大的威脅,另外孔融是楊彪的好友,一直都推崇劉備多於曹操的,所以楊彪,乃至於其子楊修自然是被劃分到了敵對的陣營之中。所以後來曹操以興平二年袁術僭號天子的事情株連楊彪,意圖除去自己的政敵。

從歷史上說楊修的死是因為“雞肋事件”:曹操親自率兵攻打漢中,想要討伐劉備但始終沒有進展,打算堅守又擔心這樣做會使這次軍事行動最終徒勞,隨軍將領也不知如何進退。曹操於是出來告訴他們,只說了句:“雞肋”。將領們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只有楊修說道:“雞肋,就是吃著沒意思,丟了又可惜,主公決定撤軍了。”於是就命令外部軍隊稍微警戒,曹操也就在這個時候撤退了。楊修的幾次判定,大多是這類事情。因為楊修在工作時經常不請假偷偷溜出去,並猜測曹操可能會過來找他諮詢,所以就提前做出解答並一一列出,還教值崗的人說:“如果主公問起來,你就依次回答。"果然都被曹操問中了。一連問了三個問題,值崗的人每次都回答的很快,曹操問起緣由,為什麼回答的如此之快?這才知道是楊修教的,曹操也因此開始忌憚楊修。加上他又是袁術的外甥,擔心成為後患,就拿“雞肋”事件為理由殺了他。

史書上說: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就是說曹操擔心日後會有“終始之變”,因為楊修太有才華了,況且又是袁術的外甥,所以最終將其殺死,這裡面說了三個原因:“終始之變”、“頗有才策”、“袁氏之甥”,但真正的原因還是擔心“終始之變”,因為有才策的人不單單隻有楊修一人,程昱、賈詡等人都是才華卓越,甚至高於楊修的謀臣,曹操對他們也是十分器重的,另外像龐德這樣的人,原是馬超舊部,堂哥龐柔也在蜀國,但是曹操依然用他來對付關羽,可見“頗有才策”和“袁氏之甥”並不是處死楊修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出於政治考慮——奪嫡黨爭與政治立場不同的原因,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加上楊修又是袁氏後裔,想到袁紹死後,幾個兒子和親戚被眾謀士扶持,並且各自刀兵相見,這是曹操最擔心的事情。所以曹操不論是為了掃清自己的對手還是為了幫助太子曹丕掃清對手,楊修就必須死了,而且這件事也只能是曹操來做,也必須是曹操來做!


春秋鑑


楊修之死的原因,無論正史《三國志》《後漢書》還是小說《三國演義》或坊間傳說,無非參與奪嫡、妄猜主上、恃才驕狂等等,最終被曹操忍無可忍以“雞肋”殺之。



父輩之禍

然細觀史書,楊修之死在其父輩早已埋下禍根。弘農楊氏世受漢家天子皇恩“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雲”楊氏門生故吏可謂遍佈天下,在朝堂有很重的話語權,在民間也名望一時無兩。當年楊彪為官時就差點死在曹操手中“建安元年,從東都許。時天子新遷,大會公卿,兗州刺史曹操上殿,見彪色不悅,恐於此圖之,未得宴設,託疾如廁,因出還營。彪以疾罷。時,袁術僭亂,操託彪與術婚姻,誣以欲圖廢置,奏收下獄,劾以大逆”這件事發生以後,辛虧孔融求情,曹操也顧忌楊氏名儒大家對世家影響,便將楊彪罷免草草了事。經此一事,曹操深知楊氏在漢臣中頗有影響力,更擔心因楊氏與袁氏的關係,導致袁紹引董卓進京舊事重演,由此在曹操心中深深紮下了一根刺。

因言獲罪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取漢中,關羽在荊州更是高歌猛進直逼許都,曹操夜不能寐幾欲遷都。當此內外交困人心惶惶之時,楊修卻在隨曹操出征時開始了最後的作死之旅。最終,楊修因參與奪嫡,數次妄測君心,加之擔心楊氏影響力“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雞肋”事件的發生成為了曹操殺死楊修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就是在楊修死的這一年,曹操徹底對曹植失望,曹植失去了成為曹操事業接班人的機會。三國演義中楊修死前說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可見楊修知道自己的“作死”早晚會觸怒曹操,楊修深知曹植有望立為儲君時,即使他多有出格,曹操也會顧忌曹植顏面對他多有包容。但曹植爭儲失敗,曹操為給曹丕掃清障礙,加上以前的他和父輩舊賬殺他是早晚的事。

以死明志

楊修的“取死之道”不失為其明志之舉,也是他為自己安排的最後歸宿。弘農楊氏世代公卿,到他這一輩卻只是一個小小的主薄,本指望輔佐曹植建功立業,如同他的父輩一般位列三公,可是曹植失敗了,此時不單單是曹操對曹植的失望,同時也是楊修對曹植的失望,對他自己理想破滅的失望。匹夫尚且不可奪其志,對於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楊修來說,一輩子都將沒有出頭之日,那空揹負著家族輝煌的過往卻庸庸碌碌的活著還有何意義,於是對他而言這一切都已經結束了,他最終選擇轟轟烈烈的死去。

本文引用選自《後漢書·楊震列傳》,所用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想要抱抱的布里茨


楊修是東漢末年名士,他出生於簪纓之家,父親是太尉楊彪。《後漢書》曾記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可見楊家在朝中還是比較有威望的。楊修為人恭敬,博才多學,後被舉孝廉在曹操身邊擔任主簿,曹操是出了名的愛才之人,有楊修在他身邊輔佐也是倍感滿意。但最後楊修竟然是死於曹操之手,曹操為什麼一定要殺他呢?後人對於楊修的死因也是有著不同的解讀,有人覺得那是因為楊修居功自傲,多次冒犯曹操所以才會被曹操下令處死;也有人覺得是因為楊修干預曹操立儲,越過了曹操的底線。但是,總得來說楊修和曹操手下的其他能人相比,則少了一分虛懷若谷的氣度和洞察世事人心的微妙能力。說得好聽一點,叫恃才傲物。說的難聽一點,就是情商太低啦,處處得罪人。從這一點來看,他能和曹植臭味相投,倒是理所應當。

在《三國演義》中,楊修等於是被自己的聰明給害死,他一步步跨過曹操的底線,“雞肋”導致殺身之禍。不過這背後還藏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從時間點上來看,曹操是在他臨終的前一年選擇處死楊修的。可能當時曹操就沒打算將楊修繼續留著,更不想讓他輔佐自己的後輩。再往前看,可能還會夾雜楊彪和曹操之間的恩怨,楊彪一直忠於漢室,對曹操的所作所為感到不恥,但他又是朝中重臣,所以曹操設計罷免楊彪。還有就是楊修參與了奪嫡之爭。曹操可以詢問關於立嗣的意見,但他接受不了有人利用這件事為自己牟利,楊修就是太越界了。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殺楊修是因為他:“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意思就是他在諸侯面前洩露了自己的隱私。以楊修狂放不羈,不擅長體察人們心裡活動,心直口快的性格來說,此項罪名倒也不是沒有可能發生。《後漢書》記載的原因則是:“操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意思就是楊修雖然頗有能耐,但是奈何他是袁紹、袁術的外甥,故而殺了他。但是我們仔細想一想,曹操是那種顧忌裙帶關係而殺害有才之士的人嗎?許攸、徐庶、陳琳,這些謀士在投奔曹操以前那個不是在曹操的敵人手下做事,最後不都獲得曹操的信任了?

說到許攸,其實,許攸之死和楊修之死有類似,他們都太瞭解曹操了,並且忽略禍從口出的道理。試想,如果你是老闆,你的下屬可以洞悉你的一切心思,瞭解你的底細,就問你怕不怕?為君者,當心思深沉如海,令別人猜不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當今社會同樣需要明白這個道理,看破不說破才是人生需要的高境界……


蒙K談車論駕


以楊修之死三國演義上面說是因為建安24年,曹操和劉備大軍僵持不下的時候,曹軍的主薄楊修因為一根雞肋的解讀,觸犯曹操的忌諱,被曹操殺掉,實際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楊修以袁紹遠親的這種尷尬的身份參與到了,曹丕和曹植的競爭之中,又擅自揣摩君主心意,越過君主私自對軍隊發佈命令。

要知道歷史上,在上位者沒有決定立儲之前,參與到鬥爭之中的人,基本上都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更何況楊修這種,自身性格視才傲物,又是曹操之前競爭對手袁紹的遠親。

曹操對自己的兒子曹植的喜歡,也是因為曹植性格比較寬宏,如果任由一個能猜透自己心思的人,在曹植身邊,可能會引起自己兒子之間的鬥爭,這是曹操所不想看到的結果

同時,因為曹操和劉備兩軍正在僵持,作為君主還沒有下命令撤退,手下的主薄就擅自傳令撤退,這種越俎代庖的行為,也是曹操和歷代君王所不能忍受。

如果在僵持途中,因為楊修的這一句撤退而造成,軍隊士氣不振而走向譁變,這樣的後果是很嚴重。

曹操只有殺雞儆猴以正軍法,很不幸的是,楊修就是這隻自以為然的雞,所以也可以說楊修的死屬於太過聰明自找不自在。


八卦小蜀黍


有一個成語叫“禍從口出”,用在楊修身上在合適不過了。誠然,楊修很聰明,很有才;曹操也愛才,但曹操還是將他殺了。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四點:


第一個原因:他並沒有真的讀懂曹操

不得不說楊修確實有本事,能從曹操的行為,讀出曹操所想;但他又並不是真正的瞭解曹操,如果他真的瞭解曹操,他就應該明白,曹操不喜歡別人能看出他的思想。別說是曹操這等想稱霸天下的梟雄,就算是普通人如果遇到一個人光看著你,就知道你心裡的小心思,相信這個人心裡也會發毛吧。


第二個原因:愛出風頭、情商低

楊修能讀懂曹操的心思這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將能讀懂曹操的心思這件事情,跟別人炫耀,把曹操所想跟別人分享,還讓曹操知道他在外面到處說。我們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換做是自己,有個人知道自己的小心思,還到處亂說,你豈能容他。


第三個原因:跟曹操關係並不親近

楊修雖然是曹操手下的謀士,但跟曹操的關係並沒有多親近,而且他的才能跟郭嘉、荀彧等謀士相比也差遠了。楊修也並不是特別敬重曹操,曹操也並不太看重楊修,所以楊修對於曹操,就像那塊給楊修引來殺身之禍的“雞肋”一樣,比較雞肋。


第四個原因:安全考慮

楊修能讀懂曹操的心思,倘若被敵軍策反,那麼將是一個巨大的隱患,所以曹操必須殺他


無小邪的歷史日記


楊修是必須死的,主要是因為參與干預曹操立太子家事。曹植與曹丕到後期,太子爭奪已經明朗化,曹操逐步確定曹丕為太子,楊修作為曹植幕僚,曹操必須找個機會除掉,為後面曹丕正位鋪路。

曹操是愛才之人,胸懷大略,不會楊修猜透自己心裡,就殺之。主要是參與曹操立儲事件,曹植卡位失敗。


老字號品牌


楊修必死,不是因為楊修的小聰明,主要原因是楊修參加了曹植與曹丕的儲君爭鬥中,這是最令曹操反感的,楊修有才不能用到正經地方,曹操心胸不狹窄,楊修如果真有用,曹操不會殺


華明仁2


簡單的說楊修地位、名望既高,不免恃才傲物,常因耍“小聰明”被曹操忌恨,加之楊修在立儲事件中的作用,更是觸怒曹操,終使其下定殺心。公元,楊修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的罪名處死。


古店影社


自作聰明,自作主張,不知君君臣臣的道理


樂迪加速追光者


當時曹操猶豫不決心生退意,隨即說出“雞肋食無味,去之可惜”楊修自作聰明把曹操的心思傳了開來,軍心已亂,必敗無疑,曹操這樣的梟雄怎麼容得了這樣的事,只得殺楊表決心,安撫眾將士,鼓舞士氣,就算不敵失敗也有臺階可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