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消耗如此巨大,所用糧食的數目令人感到惶恐

古代為什麼一打仗國家國庫就會空虛?如果是軍隊的開支,那麼平常養兵也是在開支,兩者差距這麼大,“養兵千日”的費用開支比不上“用在一時”的費用,甚至要成百上千倍的開支。

古代戰爭的軍費開支包括運輸費和軍械的損耗,徵用民力的人工費和犒賞,基本上就這幾樣。這幾樣每一樣都對國庫非常重要,千萬不能小看這些東西,背後體現的一個國家強大的財力和軍事實力。

古代戰爭消耗如此巨大,所用糧食的數目令人感到惶恐

對於糧草這塊,打仗需要多少糧食呢?現在我們把軍隊人數設定成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數字“十萬大軍”。現在我們假設這十萬大軍每人每天只吃一斤糧食(大家知道實際數字遠遠不止如此的)。那麼這隻軍隊一天消耗的糧食就是十萬斤,現在我們開始計算這支部隊作戰和行軍所花的時間。我還是說最保守的數字,兩個月(行軍一月,作戰一月,傳說中的速戰速決)60天的時間這是600萬斤糧食。

另外,運糧這塊的費用就高的驚人,可以說糧草的絕大多數都是在運糧路上給消耗了。古代的後勤補給人數和士兵的比例一直是個被大多數人忽略的,一個士兵外出作戰他身後至少要有三個補給人員為他補給後勤。許多人誤認為運糧是靠牲口,其實一般情況下朝廷是支付不起。牲口力氣是大,但是體力很差,一天能走的距離遠不如人,而且為補充體力需要消耗的草料比人還多。所以大部分情況都是有水就走水路,沒水路了就只能人力來運糧。這雖然比牲口好點,但想想中國古代戰爭基本上都是五萬起跳,這得多少人來運,這部分消耗甚至都比士兵多。而且這還不算馬的,要是算上馬的草料,那就更加恐怖了。

古代戰爭消耗如此巨大,所用糧食的數目令人感到惶恐

現在來看看我們之前說的出戰兩個月的“十萬戰兵” ,他們消耗的糧食是六百萬斤,按照最少的三比一的比例計算他們身後是三十萬勞苦大眾為他們送糧食,他們如果也按照一人一斤的方法計算那就是兩個月一千八百萬斤,加上我們十萬部隊的六百萬是兩千四百萬斤。現在三十萬農民要供應兩千四百萬斤糧食出去。比如你這十萬部隊從函谷關出發去打南京,這些民工要吃飯,他們運糧食是邊運邊吃的,到了地方交出沒吃完的就完工了,你還得給他們計算回去的糧食。這是我們用邏輯可以推演的十萬大軍出戰兩個月最低最低的消耗,這期間如果大軍的糧道被敵人切斷了,或被大雨沖垮了。那麼三十萬民工就在那一邊吃飯一邊給你清理道路,時間就算只加長十天,這四十萬人十天的糧食就四百萬斤。

光是糧草這塊的開支就已經嚇得驚人了,另外國家還需要強大的財力,徵用民夫需要的人工費很多吧,十萬大軍就要至少三十萬民工的人工費;十萬大軍的俸祿,如果士兵犧牲,安家費需要更多;打仗打勝利需要犒賞,動不動就是賞賜萬金、千金的。還有其他的方面的消耗,比如土地這塊,徵用了民夫,土地種的人就少了,也就減少了糧食產量,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軍械器材等都需要國力。說明打一個仗需要的錢財、糧草是巨大的。

古代戰爭消耗如此巨大,所用糧食的數目令人感到惶恐

那麼不需要打仗時,軍隊在幹嘛呢?軍隊在訓練吃的飯是朝廷的計劃內支出,基本上都是看有多少兵做多少飯,吃的不一定是現糧,還有可能是朝廷的其他食物。而打仗的時候,士兵吃的必須是現糧,朝廷如果存量不夠,就只能徵糧,或者到市場上買,或者是直接搶,這樣朝廷的負擔就很大。

中國古代動不動就是幾百年的戰爭,春秋戰國時期,三國時期,五代十國時期能打幾百年的仗,小編我是非常佩服在那時期統治階級,居然能夠支持這麼久,可見對國力這塊一直保持得非常的完美,覺得打不下去了就息兵幾年再打,都是害怕他國趁虛而入。所以在古代看一個國家是否強大要看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