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的李善長已經退休19年,朱元璋為什麼非要殺了這位開國宰相?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我們現在說的“明朝開國第一功臣”通常指的是魏國公徐達。但實際上,在朱元璋最早封賞的“開國六公”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韓國公李善長,後來因為李善長獲罪被處死,徐達才替補晉升為第一。

李善長,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宰相,文臣中的絕對領頭羊。歷史中赫赫有名的“明初三傑”指的就是劉伯溫、李善長和徐達,他們對於大明王朝的歷史作用分別對應的是“漢初三傑”中的張良、蕭何和韓信。


77歲的李善長已經退休19年,朱元璋為什麼非要殺了這位開國宰相?


同為文臣,李善長與劉伯溫雖然都位列“三傑”之中,但二者的真實歷史地位卻不能同日而語,這一點從朱元璋對二人的封賞中就可輕易看出。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劉伯溫的待遇是封誠意伯,祿二百四十石,而李善長的待遇是封韓國公(比伯高兩個檔次),祿四千石,世襲,另賜丹書鐵券。這個丹書鐵券就是我們常說的免死金牌,其作用是李善長本人可以免死兩次,其子亦可免死一次。獲此殊榮者只有徐達和李善長。

再看朱元璋對李善長的評價。朱元璋曾說:“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也就是說,在朱元璋看來,李善長的才能與歷史功績是在蕭何之上的。

作為首功之臣,大明王朝建立後李善長可謂是享盡殊榮,不僅當上了百官之首的宰相,而且深受朱元璋的信任與器重。但是,洪武四年,處於巔峰期的李善長卻早早地提出了退休,奇怪的是,朱元璋竟然也欣然應允了。


77歲的李善長已經退休19年,朱元璋為什麼非要殺了這位開國宰相?


李善長退休後的待遇還是相當不錯的,金錢土地朱元璋一樣也沒有虧待他的。而且,李善長退休前還向朱元璋推薦了自己的同鄉胡惟庸,不久後,胡惟庸就代替李善長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左丞相。可見,朱元璋對李善長的眼光也是十分認可的。

但是,洪武十三年卻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宰相胡惟庸因“謀不軌”罪被株連九族,前後有三萬人受牽連慘死其中。難得的是,李善長竟然沒有因此獲罪,而是繼續過他的退休生活。

胡惟庸死後,李善長的太平日子又過了10年,直到洪武二十三年。這一年,李善長已經77歲高齡,可能真的是老糊塗了,他竟然向老朋友信國公湯和借用300士兵幫他修房舍。雖說300人並不多,但是借兵向來是朝中大忌,朱元璋得知後大為惱火,這也成為朱元璋忌憚李善長的導火索。


77歲的李善長已經退休19年,朱元璋為什麼非要殺了這位開國宰相?


真正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也隨之而來。同年四月,李善長的親戚丁斌獲罪,李善長不顧自己已經告老還鄉多年的事實貿然上疏為丁斌求情,因此引起朱元璋的強烈不滿。朱元璋非但沒有饒恕丁斌,反而對其嚴加審訊,最後在刑訊逼供下,丁斌竟然供出李善長也涉足了當年胡惟庸造反一案!

據丁斌交代,胡惟庸造反前曾去徵求過李善長的意見,而李善長的回答是:“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如此看來,李善長雖然沒有直接參與胡惟庸造反一事,但他也是事先知情的。知情不報也是死罪。於是,朱元璋將李善長一家70餘人全部誅殺,丹書鐵券唯一免不了的就是謀反之罪。這就是李善長的最終結局。

但是,回看李善長被殺一事,其中卻是漏洞百出,疑點重重。仔細想想,李善長真的有必要幫助胡惟庸謀反嗎?


77歲的李善長已經退休19年,朱元璋為什麼非要殺了這位開國宰相?


從親疏關係上看,李善長與胡惟庸確實有姻親關係——李善長的侄子娶了胡惟庸的女兒。但是,李善長與朱元璋也是親家啊——李善長的長子李祺娶了朱元璋的長女臨安公主。這天下從來沒有侄子比兒子更親的道理,所以李善長與朱元璋的關係,實則比與胡惟庸更親近,更莫提他們還有多年的君臣情分。

而且,李善長在朱元璋手下已經是位極人臣,官職上是群臣之首的宰相,爵位上已經封了排位第一的韓國公,死後封王也是慣例,這樣的待遇在歷朝歷代已經到頭了。即便胡惟庸造反成功當上皇帝,李善長也最多也不過是這樣的待遇,所以他萬萬沒有參與造反的可能,更何況李善長已經是垂暮之年,他更沒有冒險的理由。

朱元璋是何等聰明之人,以上這些他不可能想不明白,那麼,朱元璋又為什麼非要安一個罪名把李善長處死呢?


77歲的李善長已經退休19年,朱元璋為什麼非要殺了這位開國宰相?


首先明確一點,李善長雖然早早就退休了,但他一直是淮西集團的絕對領袖。何為淮西集團?所謂淮西集團,就是指朱元璋賴以建立明朝、統一南北的核心力量,其在朝中的影響力絲毫不遜色於唐朝時的關隴集團。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淮西集團能幫朱元璋建立起大明王朝,也就有能力將其推翻,這才是朱元璋最忌憚的。

李善長雖然已經老了,但淮西集團的力量依然強大,朱元璋殺李善長就是要殺雞儆猴,徹底消除淮西集團的威脅,這才是他的終極目的。

參考文獻:《明史》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