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 《蓮溪漁隱圖》局部

明代四家裡,沈周、文徵明、唐寅,小世界都曾經做過相關的內容,今天來到最後一位,仇英。

在這群文人畫家裡,仇英也許是一個小小的異數。他是匠人出身,後來以畫為生,一生都專注於此。他不善詩文,也不精於書法,在重視“畫外功夫”的當時,也仍在畫壇有自己的一席位置,與儒生才子們並身於明四家的行列裡,是當時少有的純粹因畫畫本身而得名的畫家。此篇便關於仇英的畫和他長久的勤懇。

1 | 桃花塢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關於蘇州,唐寅寫過一首詩:“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更擅雄。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五更市賣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

他說,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吳中,裡頭的閶門就更好了,閭閻撲地,八百姻嬌,每天五更時分的早市從來沒有停過,來往交易的人都說著不同的方言。如果讓畫師把這裡的昌盛描繪出來,畫師也會說這很難吧。

這就是當年仇英生活的地方,四百年後重過閶門,下塘街17號是他曾經的居所。這裡一棵老銀杏樹依然繁茂,是仇英當年親手栽下的。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沈周、唐寅、文徵明的作品局部

過去此處叫“桃花塢”,吳門畫派的畫家們,都住在這一帶,唐寅的桃花塢別墅、文徵明的家宅、祝允明的住宅……這裡是吳中手工作坊雲集的地方,也是仇英的安身之所。

蘇州是古吳都城所在,過去稱“吳門”。明中葉時,這裡取代南京成為了江南地區的中心,得益於江南的繁榮,繼承著元代文人畫傳統的吳門畫派,也迎來了它的全盛時期。然而在一群文人畫家裡,仇英其實算是一個小小的異數。

2 | 從漆匠到畫匠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關於仇英,歷史裡留下的記錄很少。作為明四家之一,他不像其他三位那樣,種種生平記載都在冊。後人想要知悉他的生卒年月,還要在他人在他畫上留下的題跋中推敲。大概是因為他以畫為生,但沒怎麼讀過書,在一眾要麼有家學背景,要麼科考出身的文人畫家中間,仇英多多少少容易為畫史有所輕視。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仇英一般不在畫上留下什麼文字,名款也總是小小的,“實父”是他的字;其中一款印章是葫蘆形狀,裡頭刻的是他的號“十洲”。

他不像唐寅,在坊間留下了許多韻事,也不像文徵明那樣有名望。他的一生沒有留下什麼文字,自己的畫上留下的名款“仇英實父制”也總是藏在角落裡,小小的一個,不打眼。

仇英在江蘇太倉一個普通家庭裡出生,家境不是太好,從少年時起,就得幫著父親維持家裡的生計,也就顧不上讀書的事情。也許因父親是漆匠的緣故,仇英從小就幹些漆工活,平日裡接觸的人很少,誰家有漆工活要做,他就去,幹完活就走。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 《梧桐書院圖》局部

“初為漆工,兼為人彩繪棟宇,後徙而業畫”。後來,仇英喜歡上畫畫,沒有老師指點,全憑自己。沈周、文徵明、唐寅、周臣等人的畫從蘇州一流到太倉,他總是想辦法借來臨摹學習,這看看,那仿仿。

長到十七八歲的時候,他獨自到蘇州城學習,一邊當漆匠,一邊學畫。大概因為常流連蘇州街頭的書畫裝裱店和買賣書畫的古董店,後來他在那兒認識了文徵明。

文徵明很喜歡他,也很驚訝——仇英自己琢磨出來的紮實的筆頭工夫與他出身之間的落差,讓文徵明對他的努力與才華更為佩服。後來,仇英也一直長進著自己的繪畫技巧,學者高居翰甚至說,仇英的技巧高明到能讓各種風格重現,不免會使人覺得,如果讓他研究一些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肖像,給他所需的用具以及一兩天的時間,他是有能力以意大利的畫法畫出一幅肖像油畫的。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圖》局部

結識文徵明是仇英人生裡的一個小的轉折,他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從漆匠成為了畫匠。正德十二年的時候,文徵明邀請了他一起繪製《湘夫人》,那年文徵明四十八歲,而仇英也才二十歲上下,剛擺脫漆匠的身份專心學畫不久。

但當時文徵明“使仇實父設色。兩易皆不滿意。乃自設之以贈畫履吉先生。” 文徵明讓仇英設色,改了兩次都不滿意,最後就自己上手了。這件事對仇英來說大概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可能也是仇英對用色鑽研得深,也很痴迷的原因。仇英後來在設色上達到的高度後來很少人能超越,很少人能把赭石、太白、石青、石綠這些顏色搭配得那麼好,典雅又簡淡。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仇英畫裡的顏色

文徵明還是十分照顧這位後生,赴京時將仇英託付給了周臣,仇英就這樣開始和周臣學畫。周臣也是唐寅的老師,而唐寅比仇英還年長近三十歲,可見仇英學畫的當時,周臣也年邁了。但仇英還是從周臣處學到了很紮實的基本功,周臣畫裡的院體風格為仇英帶來了嚴謹與穩健的意味。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周臣 《北溟圖》局部

文徵明的影響,周臣的指點加上仇英自己的努力,讓他習得了一身好武功:周臣給了仇英紮實的基本功,讓他在技巧上獲得了絕對的精巧,就像習武者在江湖上站穩了腳跟,而從文徵明處學來的那種含蓄而優雅的風格,如同大俠有了劍,讓仇英有了成為大師的可能。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仇英 《春遊晚歸圖》局部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在畫史上,董其昌是個嚴苛的評論家,作為文人畫家,他多多少少覺得仇英是畫工之流,學識不夠,但也不得不承認仇英手上功夫的了得,尤其是仇英的青綠山水。他說,“李昭道一派為趙伯駒、伯驌,精工之極而又有士氣,後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起雅,若元之丁野夫、錢舜舉是也。蓋五百年而有仇實父,在若文太史(文徵明)極相推服,太史於此一家畫,不能不遜仇氏。”這話大意是說,畫史上畫青綠山水的畫家不少,但許多人的畫裡只有精工,但無雅氣。五百年了,才有了一個仇英。在青綠山水上,甚至於文徵明與他相比也是遜色的。

中國的青綠山水出現於魏晉時期,經過宋代畫家趙令穰、趙伯駒的發展,到元代趙孟頫“託古改制”,青綠山水開始有了人文氣息,然而至此,青綠山水仍然不是繪畫的主流。明中後期,詩書畫結合的文人山水很時髦,但在青綠山水方面有成就的畫家仍舊不是太多,沈周和文徵明確實畫了不少很具文人氣息的小青綠山水,但在吳門中,大青綠畫得最好的,還是仇英。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趙伯駒 宋 《江山秋色圖》局部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趙孟頫 元 《鵲華秋色圖》局部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宋代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局部

傳統裡,青綠山水的興起,往往與當朝者對道教的推崇有關,所以不少青綠山水畫裡,都會描繪仙山道觀,總有些神秘虛幻的色彩;而因為青綠山水顏色豔麗,如果畫者不慎重,也容易流俗。仇英保留了青綠鮮妍用色的同時,著力烘托畫裡可居可遊的氛圍,於是他的青綠山水不是與人相隔的存在,是真切與人相親的自然。

比如最有代表性的大青綠山水《桃源仙境圖》,山峰都用石青、石綠點染,綠得很完全,用水暈開來,色彩飽和度被降低了,於是也就有了秀美的氣息。樹枝用混了墨色的赭石勾勒,葉子則用花青上色,樹叢顯得鬱鬱蔥蔥。畫裡高士穿著醒目的白色袍子,在林洞裡彈琴、聽琴。畫面柔美也靜謐。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桃源仙境圖》局部

仇英的小青綠則有《桃源圖卷》,山都是淺淺的綠,桃花桑竹,良田美池,阡陌交通,往來種作,所有的顏色都淺淡可愛,人的動靜聲色也都活潑而喜悅。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桃源仙境圖》局部

仇英的小青綠則有《桃源圖卷》,山都是淺淺的綠,桃花桑竹,良田美池,阡陌交通,往來種作,所有的顏色都淺淡可愛,人的動靜聲色也都活潑而喜悅。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仇英《桃源圖》局部

然而,仇英好像生來就有一種天然的謙遜,無論是古人還是同時代的畫家,只要是長處,他都願意認真學習。所以他的青綠山水,有從古典傳統而來的工整精緻的古典傳統,也有從同時代的氣氛裡浸養來的文雅趣味。

5 | 工整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董其昌說仇英的青綠山水是“精工之極又有士氣”,仇英的長處確實在此,他能將工筆畫糅合文人的審美趣味,精細之餘也有文雅氣。

寫意與工筆一直是中國古典繪畫上的兩大畫體,過去大多稱為二者為“粗筆”和“細筆”。

明初期至明中期,畫壇一直處於兩大主流浙派與吳門畫派交替的時期。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戴進 《風雨歸舟圖》

明初,以戴進和後繼者吳偉所創立的浙派,在皇家的支持下興起了。浙派有院體畫的特徵,追求剛健雄偉的力量感。

到了明中期,經歷土木堡之變後,朝廷的財政越來越艱難,依靠官方支持的浙派也就慢慢衰弱了。而此時,江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繁榮,使得吳門畫派起來了。吳門畫派繼承著元代文人畫的風格,“不論形似”,重視畫裡的神與意,偏好清雅的文人趣味,沈周、文徵明都是典型的吳門畫派風格。

當然,偏則失,時代的翹楚總是隻有那麼幾位,更多的山水畫家“都過分注重繪畫的意境和神韻,而忘記了基本的造型。結果畫中景物成為不合理的東西、毫無新鮮感的東西;卻用氣韻來做護身符,以掩飾其缺點。”

徐復觀先生也認為,宋代以後一部分文人藝術家把書法在繪畫中的意味強調得太過,甚至認為書法的價值在繪畫之上,無形中忽視了繪畫自身更基本的因素。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柳塘漁艇圖》局部。關於這幅畫,高居翰寫過這樣一句話:“仇英並沒有為了寫意而犧牲他對寫景的喜好,也因此,他反而成功地創造了此畫的效果,相當難能可貴。”

而在嘗試將工筆和寫意兩種技法融合,在工整中仍舊能夠保留了文氣的,仇英無疑是做的最好的一位。

仇英的畫兼工帶寫,加上他身體也好,工筆重彩畫越到晚年,畫越得細。再者他的性格沉穩,一幅畫,畫好幾年也不疲不松,氣息一致。這對於同樣身為職業畫家的唐寅來說,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他的《清明上河圖》有24.8釐米寬,只兩個巴掌寬,卻有五米多長,其中的人物樓宇,橋樑店鋪,沒有不細緻的。他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裡沿襲下樣式,但卻以青綠山水作畫,畫蘇州城裡的種種,無一不生動可愛。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以上為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以上為仇英《桃源圖卷》局部

5 | 無慚古人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從周臣處習來了界畫和花鳥的基礎,從文徵明和古人處學來山水的格調,而師兄唐寅則給他開闢了另一塊園地——仕女圖。明末的藏書家姜紹書曾經說仇英的仕女畫是“神采生動,雖(周)昉復起,未能過也。”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仇英《漢宮春曉圖》局部

實際上,在老百姓那兒,仇英的仕女圖才是最受歡迎的,兼之仕女圖可以作為春宮圖的基礎,總是喜聞樂見的。仇英的態度大概就是,既然大家喜歡,我就畫畫吧。仇英的仕女畫也許沒有唐寅筆下人物的神情靈動,感情豐富,但較之唐寅,仇英的長處是用色更悅目,細節更精細,更善於捕捉人物行為動作的瞬間圖景。這些瞬間被他敏銳感受到後,像相機定格一樣落在紙上,格外生動起來。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仇英 《漢宮春曉圖》局部

然而在仇英畫的人物裡,仕女還不是最出挑的,他更擅長的是在歷史故事畫中表現人物,姜紹書形容是“發翠毫金,絲丹縷素,精麗豔逸,無慚古人”。

比如《竹院品古圖》,畫的是蘇軾、米芾等人賞古玩的場面,庭院裡竹篁在生長,童子在煮茶,小狗在嬉鬧,是興致勃勃又歡悅的生活。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仇英 《竹院品古圖》

《捉柳花圖》來自唐代白居易《別柳枝》的絕句:“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 和宋代楊萬里《閒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常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仇英 《捉柳花圖》

《南華秋水》取自《莊子·秋水篇》,寫的是河神與海神的一段對話,借水來論述宇宙、世事的相對關係。畫裡的男子是“南華”,面對著渺渺的無窮河水,而侍立的女子是“秋水”,寓意“秋水時至”——仇英選擇了用人物來表現抽象的哲學概念。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仇英 《南華秋水圖》

《潯陽琵琶》一頁來自白居易的《琵琶行》,畫面里正好就是主客正在船上聽商婦彈奏琵琶,而暮色籠罩的山巒,密密長著的楓葉、月光裡的船艘、手提燈籠的隨從、執壺溫酒的童子,都從詩歌裡來。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一)

▲ 仇英 《潯陽琵琶圖》

未完 ... .... 待續 請看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