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錦江區“三心”人才服務引得“金鳳”棲錦江

成都市錦江區“三心”人才服務引得“金鳳”棲錦江

綠地468文創中心新經濟(文創)人才服務中心

今年初,成都市錦江區首個新經濟(金融)人才服務中心、新經濟(文創)人才服務中心和新經濟(互聯網)人才服務中心分別在MFG創客聯邦、綠地468文創中心和豬八戒網四川總部園區掛牌成立,該中心是錦江區整合現有公共服務陣地資源和海外高層次友好協會資源,深度服務人才與企業需求,搭建的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人才、人才與政府招才引智平臺,向企業人才提供要情宣傳、人才引進培養、人才政策諮詢、人才代理服務、人才項目申報等服務。

“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根本在於築巢引鳳,以環境競爭力大力引進高質量項目、促進有效投資、集聚轉型動能。”四川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範銳平在成都市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吹響了成都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的號角。

為著力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典範區,進一步營造一流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實現高質量產業人才供給,錦江區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採取“政府搭臺、多元參與、市場運作、社會評價”的模式,積極構建以區人才發展中心為核心,以新經濟人才、外籍人才、海外人才三大服務中心為支撐,以新型人才工作站多點佈局為拓展的三級立體網絡(以下簡稱“一核三中心”),最大限度提供優質精準人才服務,最大限度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潛力,為錦江區高質量發展加裝強大的人才要素“助推器”。

成都市錦江區“三心”人才服務引得“金鳳”棲錦江

德必川報易園新經濟(文創)人才服務中心

優化“三種環境”彰顯錦江溫度,讓“金鳳”棲得暖心

面對人才工作面臨的人力資源規模結構與區域發展需要不匹配、人才結構與產業結構不匹配、人才機制與人力資源協同要求不匹配等問題,錦江區從優化人才服務環境、高質量發展環境、國際化營商環境著手,努力為各類人才營造優質活力的事業環境、便捷高效的生活環境、愛才惜才的社會環境,持續推動人才服務工作向專業化升級、朝社會化轉型、與國際化接軌,切實以暖心服務留住人才、幫助人才、成就人才。

目前,錦江區共建成“一核三中心”三級服務中心(站點)17個,基本實現轄區產業功能區、重點樓宇(商圈)人才服務全覆蓋,啟動區域發展人才競爭力“引擎”,為營造與城市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環境交出圓滿的錦江“人才答卷”。

聚焦“三大中心”構建支撐體系,讓“金鳳”棲得舒心

根據人才服務中心建設模式,錦江區高質量打造新經濟人才服務中心。無縫整合“產業部門+新經濟企業+市場資源”等力量,首批建成綠地468文創中心等4個新經濟人才服務中心,直接服務2000多家企業,輻射覆蓋各類人才7萬餘人,實現重點樓宇(園區)企業入駐率達95%以上;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引進第三方機構進行市場化運營,搭建專業化的協同引才、產才融合及人才轉化平臺,引進培養省“千人計劃”、市“蓉漂計劃”等高層次人才54名,協助推進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小鎮、58新經濟產業園等10餘個重點項目。

聚焦示範引領,高水準構建外籍人才服務中心。結合“商旅服務型、居住生活型”國際化社區建設理念,統籌現有公共陣地資源,錦江區率先在合江亭街道國際青年社區等6個國際化社區打造示範點位,搭建集外籍人才引進、聚集、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並以營造國際化人才發展環境為目標,組織國際人才志願服務、傳統文化體驗等主題活動80餘場,加強外籍人才與本土人緣、地緣的融合。

聚焦以才促商,戰略性佈局海外人才服務中心。按照“多點多極”思路,探索“以商引才、以才促商”工作新格局,由區人才辦和區投促局在美國硅谷等地共建4個海外人才服務中心,與海外高端專業協會等機構合作,協助招商部門赴海外對接重點企業和項目,將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引進來”到成都錦江創新創業,為轄區內企業及人才“走出去”融入國際產業體系提供便利服務,搭建市場化、國際化運作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平臺,促進人才服務鏈與全球產業鏈深度融合。

圍繞“三個堅持”精細高效服務,讓“金鳳”棲得安心

錦江區通過紅色領航、精細融合、輻射延伸“三個堅持”,在產業集聚區和重點園區、重點樓宇同步建設人才服務中心(站點)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蓉漂”人才聚集的活躍之地、紅色領航的黨建高地等增強了各類人才對黨的認知認同;建立關愛式上門服務、訂單式差異服務、一站式平臺服務等拓展機制,累計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問題255條,把人才服務觸角延伸至“最後一公里”;將傳統的政府“單打獨鬥”人才服務模式,升級為“覆蓋全域、上下貫通、精準高效、多方協同”的“人才服務生態圈2.0”版本。加強與轄區外人才服務機構合作,探索建立協同引才、聯合培訓等延伸機制,讓“金鳳”棲得安心。(作者:馬秀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