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與襄城

韓愈

韓愈 (唐朝文學家)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1]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唐憲宋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子蔡州(今河南上蔡一帶)刺史吳元濟反唐,擁兵自立。唐憲宗拜御史中丞裴度為帥,國子監博士韓愈為行軍司馬判官書記,前往淮西平叛,生擒了吳元濟,史稱淮西之役。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冬,唐軍離蔡,經郾城、襄城歸師。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周楚仍連接,川原乍屈盤。

雲垂天不暖,塵漲雪猶幹。

印綬歸臺室,旌旗別將壇,

欲知迎侯盛,騎火萬里攢。

解題:

李二十八:名正封,與韓愈同為裴度幕僚。這首詩選自《韓愈詩集》,是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韓愈隨宰相裴度進討蔡州刺史吳元濟叛亂,途經襄城所作,描繪了裴度親率討叛大軍浩浩蕩蕩的聲勢。

過 襄 城

郾城辭罷過襄城,潁水嵩山刮眼明。

已去蔡州三百里,家人不用遠來迎。

解題

這首詩選自《韓愈詩集》是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韓愈隨裴度討伐呈元濟,獲勝回朝,再過襄城所作。節奏明快,語意清新,別具一格,極富動感,充分表達了勝利後的喜悅和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