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高压线救人差点被电死,农村90后小伙考上警察,妻子经常睡不着


他叫崔淮乾,2015年11月,他通过招警考试成为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公安局湖沟派出所的民警。在工作中,他时刻谨记父母的谆谆教诲: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从警四年,有很多难忘的事,曾经不顾高压电线的危险,爬上电线塔去救人,也曾经一个人孤军奋战,查看监控设备,锁定那些小偷盗窃犯,他说这些故事很多很多,一起走进这位90后民警的故事,看一看他的生活。

四年前,也就是2015年11月,崔淮乾通过公务员招警考试,成为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公安局湖沟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当上警察后,他特别满足和勤奋,因为,在派出所民警这个岗位上,他觉得是为老百姓办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更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让他更接近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工作中,他时刻谨记小时候父母的谆谆教诲: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

辖区里的赵文英老人,今年已经89岁了,崔淮乾第一次和她见面的时候,老奶奶说自己属羊,正好崔淮乾也属羊,就这样,他就和老人家聊到了一起,老人一时间打消了很多的顾虑,平时他和同事在进行治安巡逻,需要倾听村子里很多留守老人的意见,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他就很开心了。


去年2月8日8时许,他接到群众报警称:在湖沟镇上的中学教师宿舍,报警人说自己老婆产后大出血,请求民警快救救自己的老婆!接警后,他与同事迅速赶往现场,到场后发现一名产妇产后出血严重,情况十分危急!他与同事立即将产妇送往最近的镇卫生院,并向110指挥中心请求指派120救护车。

在镇卫生院紧急处理后,他与同事立即驱车带着产妇向120救护车来的方向赶去,路上,产妇的丈夫哽咽的对她说:老婆啊,你可千万不能出事啊。那一瞬间,他心头一紧。立即拉响警笛,不断用喊话器提醒前车避让,仅用10分钟就与120救护车汇合,为产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后来,产妇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他回忆说,2017年11月27日凌晨4时许,接到群众报警称:在湖沟镇魏庙村,有一个老人掉进沟里了。接警后,他与同事迅速赶往现场。到场后发现一名70岁左右的老太太掉进路边的沟里,已经淹没大半个身体,老人呼救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他与同事立即跳入刺骨的水中,奋力拉起老人,合力将老人拉上岸,经过多方努力得知老人家住宿州市埇桥区,因为迷路走到了湖沟镇,他与老人家人取得联系后与同事一起将老人送到家中。


2017年2月20日,110指挥中心指令:湖沟镇路庙村有人爬上高压电线塔,欲跳塔自杀。接警后,他与同事迅速赶往案发现场,赶到现场后发现,一名中年妇女已爬上了高压线铁塔,离地约有20米。这时候,他们与一边安抚轻生女子,一边等待增援人员。突然,他发现轻生女子已严重体力不支,即将失去意识,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他与同事当即决定爬塔救人,在没有任何防护设备的情况下,通过一根绳子成功将轻生女子救下。

到现在,他还能清晰的记得一个细节,在自己爬塔时,路过一个警示牌,上面写着“高压危险禁止攀爬”, 瞬间脑海里出现一个念头:我今天可能要死了。但想到自己还要救人,他选择了继续爬塔。后来,他跟自己的家人说过,如果有一天我牺牲了,请你们不要悲伤,因为我一定是死在冲锋的路上。

他回忆说,2018年9月7日,湖沟街道发生十几起电动车电瓶被盗案件,他与同事迅速展开调查,通过调取案发周围监控发现:凌晨时分,在湖沟街道出现一辆可疑踏板摩托车在街道快速行驶,因现场监控画面质量不清晰,无法获得其他有价值线索。


迅速调整思路,被盗电瓶数量较多,嫌疑人应该还有其他作案车辆,通过对外围监控的分析研判发现作案时间段内有4辆嫌疑车辆,后经一一排除,最终锁定一辆别克牌GL8汽车为嫌疑车辆,我与同事立即同事围绕嫌疑车辆行驶展开工作,最终在涡阳县城内抓获嫌疑人,成功打掉一个流窜作案团伙。

他说,2018年3月22日上午,湖沟街道多名群众的手机被盗。案发后,他与同事立即展开调查,发现当日9时至10时许,有两名男子在湖沟街道使用镊子扒窃手机,短短时间内连续作案5起。嫌疑人作案后向一个巷子内逃窜,通过调取大量监控发现嫌疑车辆向蚌埠方向逃跑。后经进一步工作,在蚌埠市区某小区成功抓获三名扒窃嫌疑人。

这是崔淮乾奔赴千里抓捕电信诈骗犯的一张照片,有时候出差要一两个月,回不了家。

他很喜欢这份工作,很喜欢警察带给自己的荣誉感,让他像战士一样活着。年少时,怀揣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并以此明志,做好今后的工作。

崔淮乾和爸爸妈妈还有二哥合影。崔淮乾说,“我的老家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杨庙乡,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父母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在家里极度穷困时仍然坚持我兄弟三人读书,父母时常教育我们:必须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以后有本事了一定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父母的教育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在我心里深深烙上一个印记: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他不到1岁,妈妈担心他站不稳,故意蹲着后面扶着他,现在看到自己呆萌的样子,真想上去掐一下小脸蛋。每次看到这张照片,妈妈都会跟他说他翻身的那个故事。

他两岁的时候,那年春天,照相的师傅又来村子了,正在睡觉的他被妈妈从被窝里抱出来直接放在了油菜花中。在油菜花的映衬下,他穿得花衣服也显得更加可爱。照片已经有些模糊了,每次拿出这张照片,妈妈都会责怪自己:都怪我,没有把照片保护好,让它“回潮”了,在旁边的他总会说:没事的,不耽误看。两边的模糊画面不知道是照相师傅刻意做的还是洗底片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1993年,那一年他3岁。记忆已经有点模糊了,他依稀的记得家里养了几只小白兔,拍照时大哥还专门抱了一只干净的小白兔,而他拿的小花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举起来,穿的上衣拉链坏了,每次都想把它拉起来,不得已用了一个小卡子别在上面。长大后,他问过妈妈:拍照时,二哥去哪了?妈妈说:被你爷爷带出去玩了。


这是他们家的第一张全家福,1994 年的时候,左边穿一身红小孩就是崔淮乾。最后边是大哥,当时大哥已经读书了,大哥穿的校服后来他也穿过,那时候就特别羡慕大哥已经上学了,天天盼着自己也能像大哥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妈妈抱着的是二哥,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他的名字里有一个“乾”字,二哥名字里有一个“坤”,爸爸从小告诉他们:你们俩名字里有乾坤,是希望你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一年,他8岁,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堂姐买了一个相机,非要给正在写作业的大哥和他拍一张照片,大哥手里还拿着笔,大哥略显腼腆,他也显得不知所措,那时候,他比大哥矮了许多。他身后的手扶拖拉机可能是家里最值钱的机器了,旁边还有妈妈养的几只母鸡,再往后面是自家的压水井。

11岁的他,最左面的小男孩。小学毕业了,他和几个玩的好同学在一起合了影。几个人的校服参差不齐,有的是穿姐姐的,有的是穿哥哥的,他也是穿大哥的,当时可喜欢自己的校服了,现在再看明显大了许多,那时候都流行戴红领巾,不知道自己旁边的张同学为什么当时没戴。


2002年,他从村里的小学毕业了,在这里,他度过了五年难忘的时光。当时班里一共52名同学,28名女生,24名男生,最后一排左四是他。印象比较深的是老师手中的教书棍和学校的上课铃,不好好学习总会吃上老师的教书棍,学校的上课铃我们学生是不准碰的,必须是老师来敲,每个星期五的下午都希望老师早点去敲下课铃。

2003年他上初二了,左二是他,当时身高应该只有一米五。那时候照相机已经比较多了,记不清是哪个同学把家里的相机带到学校的,让他们几个站在一起合了影,他们几个都很开心,后面不知是哪个淘气的小孩刚好路过,伸出了一条腿。后面是学校的女生宿舍,现在还能清楚的看到是一排红瓦房。

上初中时,要外出打工的堂哥专门找到他,对他说:我们一起去拍个照吧。现在还能看出一个少年俊俏的样子。临别时,堂哥嘱咐他:一定要好好学习,没有知识不行的,我得出去打工挣钱了。当时很不解为什么堂哥在偷偷抹眼泪。


2005年,快初中毕业的时候,同学之间都流行互相送照片,这张是他专门去照相馆照的,打算送同学的。自己当时还选了一个漂亮的背景墙,穿着自己的衣服,把外套披在肩上,留着当时比较流行的发型,俨然一个追风少年。

他说,有时候多么希望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是在初三的一节课上睡着了,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梦,桌上满是自己的口水。他会告诉同桌,说做了一个好长好长的梦。同桌骂他脑子坏了,叫他好好听课。他透过窗户看着球场,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还充满希望……2005年6月,他过完了在乡村中学三年的初中生活,在这里有自己太多美好的回忆。

2011年大学毕业后,意识到专科学历过低,他选择继续学习,2012年通过成人高考让自己成为一名本科生,在选择专业时,为了更接近自己的警察梦,他选择了法学。


2016年的7月,阳光是那么耀眼,安徽省公安厅警察训练总队,入警后,他在这里结束了为期4个月的新警培训,第五排右三,阳光下皮肤分外黝黑的那个“黑衣人”就是崔淮乾。从每天清晨的起床号到每天晚上的熄灯号, 他每一天都过着军人般的生活。在这里,他学会了服从意识、学会了纪律意识、学会了擒拿格斗、学会了警械枪支,让他蜕变成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

2015年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后,他深知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为更好的做好警察工作,2016年,他再次选择了继续学习,选择了中国刑警学院安徽函授站,第二排左六就是他。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像自己一样怀揣梦想的警察同学,认识了许多认真负责的老师,也学会了很多公安法律知识,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是在2015年,这是他结婚的时候,一家人的全家福,老房子已经很少住了,但还是在老房子门口拍了全家福。爸爸妈妈都已经苍老了许多,皱纹渐渐爬上了他们的脸。这时候,他已经成了全家最高的那个,左边穿红色衣服的是他的妻子,在乡卫生院工作,右边是他二哥,二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大学,现在已经毕业了,再右边是大哥和大嫂,大嫂是一名教师,大哥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现在,每次回到家的时间都很短暂,他要上三天才能回家一次,这几年,真的辛苦了妻子,他们平时不在一个镇子上工作,孩子都是跟着妻子生活,现在孩子3岁多了,每次醒来的时候都会问妈妈,“爸爸回来了吗”,“爸爸又走了吗”。

他说,回到妻子身边,不能给她说自己工作的事情,她会担心的睡不着,有时候会因此禁不住流泪。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跟妻子说过,如果有一天我牺牲了,请你们不要悲伤,因为自己一定是死在冲锋的路上。

3岁大的儿子最喜欢吃镇子上的一家早点摊的豆沙包,每天,那家早点摊只做两笼豆沙包,只要他每次回家的时候,都会早早的起来,去给儿子买豆沙包,买到了会很开心,要是买不到,自己会很失落,每3天回家一次,感觉能做的就是早起去给儿子买几个豆沙包回家吃了。


妻子是他的中学同学,读书的时候就认识,大学毕业后,他在镇子上的社保所工作了三年,那时候是基层特岗,她在镇子上的卫生院工作,是“三支一扶”支医的,后来,他们俩就走到了一起,平时的生活,都很朴素,岳母在市里打工,孩子奶奶身体也不好,平时带孩子都是妻子一个人,他觉得自己愧疚妻子很多。

这个房子,是他和妻子在镇子上租住的房子,上下两层,没有装修,做饭就在一楼的过道,住宿在二楼,房租一个月300元,他们没有在县城里买房子,毕竟收入有限,这一点妻子从来没有说过,孩子马上上幼儿园了,就准备在镇子上的幼儿园读书,他和妻子觉得,只要孩子在自己身边,就是最好的教育。

每一天,他们生活的都很满足,妻子只要能听到他每天平安的消息,她就放心的睡觉了,越是因为这样,他越觉得亏欠她们母子俩很多,所以,他越要努力的工作。

在老家,身患小儿麻痹症的二哥今年大学毕业了,二哥准备在家里考试,找一份工作,妈妈前几年做了手术,身体不好也不能干重活,爸爸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卖部。和小时候的照片相比,他们都老了很多。那时候,妈妈还很年轻,生活很苦,但很幸福。他说,每次看到爸爸年轻时意气风发的照片里的样子不禁在想,当年爸爸是不是也像他现在一样怀揣着梦想,真想回到过去问问爸爸:你的梦想是什么?

二哥从小到大一直勤奋进取、成绩优异。他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上小学时他只能依靠扶着板凳一步步向学校挪去。初中时期,由于腿脚肌肉萎缩经常做手术多次休学,课业压力让他一时难以适应,他就从电视节目里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中寻求慰藉与支撑。迈入大学校园后,他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每天最早到教室的是他,最晚离开的也是他。努力终将有所收获。

二哥仅小学就上了10年,但这并没有让他屈服,反而让他扼住命运的咽喉,愈挫愈坚,在困难中笃行,终于在2014年通过对口招生考试考入淮南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起早贪黑,努力拼搏,今年刚毕业,希望他接下来能够心想事成。


妈妈的年龄也大了,他平时工作忙,还要回去照顾孩子,所以,有时候一周都回不了一次家,小时候,有段时间家里买不起食用油、买不起食用盐。想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在农村长大,父母都是农民,是他们养育了自己,所以他爱这片土地。后来,看了路遥老师的《平凡的世界》,他在孙少平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从孙少安身上看到了大哥的样子。

这是老家的房屋,小时候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那时候,他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里穷困的现状。小时候家里有一口压水井,这个压水井简直是他儿时的噩梦,每次压水时总在想:为什么它不能自己出水?家庭的贫穷让他更能充分理解物力维艰的意思,每次想到自己承受太多不该这个年纪承受的东西,就想自己抱抱自己。

又是一个油菜花开的季节,比起他两岁那年在油菜花地里的照片,如今,已经过去了27年,他说自己虽然不够优秀,但是,也让爸爸妈妈觉得,这个儿子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只是,当年那个油菜花地里的小男孩长大了,而一旁的妈妈却变老了。


2017年,崔淮乾获得安徽省省公安厅颁发的“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心里暖暖的。他时刻告诫自己,虽然自己只是一个小民警,也要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做一名人民警察应该做的事情。当然,他也知道,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前路任重道远,且行且努力。

他说,自己的人生永远不会辜负,那些转错的弯,那些走错的路,那些流下的泪水,那些滴下的汗水,那些留下的伤痕,全都让他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自己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崔淮乾敬礼照片,背后是“走在前列”的四字标语。他说,有一天,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会为今天的选择自豪,而不后悔头顶上的警徽和最初的选择。生命中总有一段时光,除了勇敢别无选择。从警1245天里,他一直在路上。

在老家后面的姚集小学,崔淮乾回到这里时,已经和小时候的学校很不一样,学校进行了全新的校舍建设和装修,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多图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请点击关注图说江淮,带给你有温度的视觉人生,欢迎私信提供故事线索,讲述你的人生故事,温暖每一个前行的心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