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國內地鐵TBM施工“第一硬”的深圳地鐵6號線羊台山隧道貫通

原標題:以硬制硬!“地下航母”深圳破巖洞穿“英雄山”


4月23日上午,號稱國內地鐵TBM施工“第一硬”的深圳地鐵6號線羊台山隧道雙線貫通,同時也宣告6號線全線貫通。

隧道安全貫通,“務實號”和“求理號”TBM雙胞胎兄弟功不可沒,他們用1年零5個月的硬核操作和持久輸出,在這場“硬碰硬”的較量中以絕對優勢勝出!


號稱國內地鐵TBM施工“第一硬”的深圳地鐵6號線羊台山隧道貫通


羊台山隧道岩層有多硬?

▼▼▼▼▼▼▼▼▼▼▼▼▼▼▼▼▼▼▼▼▼▼▼▼▼▼▼▼▼▼▼▼▼▼▼▼▼▼▼▼▼▼▼▼▼▼▼

羊台山隧道,左右線均長3.29公里,下穿廣深港高鐵線,是深圳地鐵6號線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地段岩石為花崗岩,據第三方權威機構檢測,岩層硬度達210兆帕。什麼概念?這相當於在你的小指肚上放2000多公斤的重物

據瞭解,TBM城市地鐵隧道施工理想的岩石硬度是80兆帕左右,而在210兆帕岩石硬度下施工國內還沒有先例,也沒有經驗可循。


號稱國內地鐵TBM施工“第一硬”的深圳地鐵6號線羊台山隧道貫通


▲▲▲▲▲▲▲▲▲▲▲▲▲▲▲▲▲▲▲▲▲▲▲▲▲▲▲▲▲▲▲▲▲▲▲▲▲▲▲▲▲▲▲▲▲▲▲▲▲▲▲▲▲▲▲▲▲▲▲▲▲▲▲



我們有多“硬”?

▼▼▼▼▼▼▼▼▼▼▼▼▼▼▼▼▼▼▼▼▼▼▼▼▼▼▼▼▼▼▼▼▼▼▼▼▼▼▼▼▼▼▼▼▼▼▼

方案夠硬

為了對付羊台山隧道極硬岩層,原本設計的是鑽爆法施工,但下穿廣深港高鐵成為“攔路虎”。廣深港高鐵每日運行旅客列車100多對,客流高峰期每5到10分鐘就有1對“和諧號”高速列車在羊台山隧道上方通過。

為最大程度保證高鐵列車正常運行,中國鐵建大橋局集團所屬二公司管理團隊經過多次論證,決定採用TBM施工,並不斷優化施工方案,一路闖關奪隘。

號稱國內地鐵TBM施工“第一硬”的深圳地鐵6號線羊台山隧道貫通


裝備夠硬

我們量身打造了掘進“神器”——“務實號”和“求理號”TBM。他們身長148米,重約900噸,大口直徑6.47米,並配備齊全,可一體化實現掘進、支護、出渣等施工工序並連續作業,施工速度快、掘進精度高、噪聲汙染小、安全性高,絕對是專克全斷面硬巖的存在!

號稱國內地鐵TBM施工“第一硬”的深圳地鐵6號線羊台山隧道貫通

號稱國內地鐵TBM施工“第一硬”的深圳地鐵6號線羊台山隧道貫通


依靠地鐵施工經驗積累和科技創新能力,我們針對羊台山隧道施工成立科研攻關小組,在TBM設備研發伊始就積極參與其中,針對性優化TBM雙胞胎兄弟的“牙床”(刀盤)佈置,加強其結構耐磨設計。

號稱國內地鐵TBM施工“第一硬”的深圳地鐵6號線羊台山隧道貫通


我們增加了TBM雙胞胎兄弟的“牙齒”數量,並優化“牙齒”間距,把正面滾刀刀間距優化至 78 毫米,大大提高了刀盤的破巖效率。


號稱國內地鐵TBM施工“第一硬”的深圳地鐵6號線羊台山隧道貫通



技術夠硬

我們的科研攻關小組還積極與國內高校聯合,展開硬巖富水地鐵隧道雙護盾TBM快速掘進研究,並將成果應用於實踐。

TBM雙胞胎兄弟換刀非常頻繁,一個刀盤40把刀,遇到岩層堅硬,或者埋深較深的區域,每天需要更換五六把刀,一週就需要將整個刀盤全部更換一次,整個掘進過程更換刀具2000餘把,平均每2米一把


號稱國內地鐵TBM施工“第一硬”的深圳地鐵6號線羊台山隧道貫通

管理夠硬

我們還有一個“殺手鐧”——專業化的管理。項目部工班建設與管理、 早晚調度會制度、QC小組建設、機長制的管理模式、設備三方聯檢等等這些看似普通的管理手段,將其做到極致便成為優勢。期間,通過不斷優化管理,TBM月掘進速度由最初的不到200米提高到後來的400多米。

▲▲▲▲▲▲▲▲▲▲▲▲▲▲▲▲▲▲▲▲▲▲▲▲▲▲▲▲▲▲▲▲▲▲▲▲▲▲▲▲▲▲▲▲▲▲▲▲▲▲▲▲▲▲▲▲▲▲▲▲▲▲▲


號稱國內地鐵TBM施工“第一硬”的深圳地鐵6號線羊台山隧道貫通


在雙線4.4公里(TBM施工段)的對決中,TBM雙胞胎兄弟可謂是歷經萬難,成功化解了卡刀盤和卡盾、水淹等施工風險,最終洞穿羊台山,獲勝!


號稱國內地鐵TBM施工“第一硬”的深圳地鐵6號線羊台山隧道貫通


▲羊台山下的施工現場

77年前,依靠羊台山重要的地理位置優勢,東江縱隊游擊隊員和當地群眾成功地將茅盾、鄒韜奮、何香凝等愛國人士救出,隱蔽到羊台山山區。羊台山也因此被稱為“英雄山”

77年後,中國鐵建大橋局集團地鐵專業化團隊憑藉科技創新力量,在羊台山中“以硬治硬”、攻堅克難,也稱得上是“深圳地鐵6號線的建設英雄”吧!

號稱國內地鐵TBM施工“第一硬”的深圳地鐵6號線羊台山隧道貫通


供稿單位:二公司

供稿員工:潘汝峰 向莉莉 汪猛 熊文科

整理報道:橋家小宣

主辦單位: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企業文化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