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當中,日本所用的軍艦在那個時代屬什麼型號?

飛鳥大貴警探


有關甲午戰爭、近代海軍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首先我們按照當時日本海軍自己的分類標準來看。

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自己的艦船分類非常搞,當時日本海軍不存在巡洋艦、鐵甲艦之類的艦種名詞,按照日本海軍的分類,當時其艦種共有5種,分別叫作“第一種艦船”“第二種艦船”“第三種艦船”“第四種艦船”“第五種艦船”。

其中“第一種艦船”指所有能夠參加出海作戰的軍艦,據此“松島”“吉野”等在甲午戰爭中活躍的日本軍艦都屬於“第一種艦船”。“第二種艦船”專指魚雷艇,甲午戰爭中的日本魚雷營嚴格來說應該叫做“第二種艦船”。“第三種艦船”指老舊的作戰軍艦,甲午戰爭中日本留守本土的“幹珠”“滿珠”等軍艦都屬於這一類別。其他“第四種艦船”則是指運輸船、拖輪;“第五種艦船”指躉船之類。


其次,再按照當時世界主流的英國式分類標準來看。

按照這個標準,甲午戰爭中上陣的日本軍艦,包括了鐵甲艦、裝甲巡洋艦、穹甲巡洋艦、無防護巡洋艦、炮艦、魚雷艇、風帆練習艦等類別。

(日本海軍的鐵甲艦,第一種艦船“扶桑”)

鐵甲艦:廣義來說,是擁有水線帶裝甲防護的軍艦,甲午戰爭中日本海軍的“扶桑”“金剛”“比叡”都屬於這類。

(日本海軍的第一種艦船“千代田”,按照英式標準屬於裝甲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實際上也可以歸納入鐵甲艦範疇,是指帶有水線帶裝甲防禦的巡洋艦,日本海軍的“千代田”艦屬於這類。

(第一種艦船“吉野”,按照英式標準屬於穹甲巡洋艦)

穹甲巡洋艦:又稱防護巡洋艦,指採取裝甲甲板防護形式的巡洋艦,是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的主力艦型,“浪速”“高千穗”“吉野”“秋津洲”“松島”“嚴島”“橋立”“高雄”“筑紫”等均屬於這類。

(第一種艦船“八重山”,屬於西方所稱的無防護巡洋艦)

無防護巡洋艦:即沒有裝甲防禦的巡洋艦,甲午戰爭中日軍的“八重山”屬於這類。

(第一種艦船“天城”,屬於西方所說的炮艦)

炮艦:即以火炮為主要武備,航速慢於巡洋艦的艦種,甲午時期日本海軍的“天城”“磐城”“天龍”“海門”“葛城”“大和”“武藏”“鳥海”“摩耶”“赤城”“愛宕”“大島”等軍艦屬於這類。

(第二種艦船“小鷹”,屬於西方所說的魚雷艇)

魚雷艇:這一艦種比較好理解,甲午時期日本海軍的“小鷹”以及用數字編號的所有“第二種艦船”都屬於魚雷艇。

(第三種艦船“館山”,屬於西方所說的風帆練習艦)

風帆練習艦:採用風帆動力的訓練艦,日本海軍的“館山”“幹珠”“滿珠”屬於此類。


海研會


甲午海戰日本參戰艦艇:旗艦松島,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千代田,嚴島,比睿,橋立,扶桑,西京丸,赤城。


松島號防護巡洋艦:(三景艦之一,法國造)1888年2月17日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2年4月5日建成。艦長89米,寬15.59米,吃水6.05米,排水量4287噸,航速16.5節,船員360人,主炮:法國320毫米加納主炮1門

吉野號快速巡洋艦,(英國造)1892年1月3日開工,同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船長109.73米,船寬14.17米,吃水5.18米,排水量4105噸,航速23節,船員360人,主炮:4門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生產的6寸40倍口徑速射炮,

高千穗號巡洋艦,(英國造)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1884年4月10日開工建造,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船長91.4米,寬14米,吃水6.1米,航速18.5節,船員325人,主炮:1880年式260mm克虜伯主炮2門


秋津洲號防護巡洋艦,(英國設計,日本建造)該艦由英國設計,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於1890年3月開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入日本海軍現役。排水量3100噸,船長91.7米,船寬13.14米,吃水5.52米,航速19節,船員330人,主炮:152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門,

浪速號防護巡洋艦,(英國造)公元1884年3月27日開工,公元1885年3月18日下水,明治18年(公元1885年12月1日建成。排水量3790噸,船長91.4米,船寬14.1米,吃水5.8米,航速18節,船員357人,主炮:260mm35倍口徑克虜伯主炮2門

千代田號裝甲巡洋艦,(英國造)1888年12月4日開工建造,1890年6月3日下水,1890年12月建成,1891年4月回日本 ,排水量2439燉,船長92米,寬13米,吃水4.3米,航速19節,船員350人,主炮:120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0門。

嚴島號防護巡洋艦,(三景艦之一,法國造)1888年1月7日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89年7月18日下水,1891年9月3日建成。艦長89米,寬15.59米,吃水6.05米,排水量4287噸,航速16.5節,船員360人,主炮:法國320毫米加納主炮1門


比睿鐵甲艦(二等,英國造)1875年9月24日開工,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3月建成,船長61.7米,寬12.5米,吃水5.3米,航速13節,船員286人,主炮:170mm克虜伯炮3門,

橋立號防護巡洋艦,(三景艦之一,法國技術日本建造)1888年8月6日在橫須賀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26日建成。艦長89米,寬15.59米,吃水6.05米,排水量4287噸,航速16.5節,船員360人,主炮:法國320毫米加納主炮1門。

扶桑號巡洋艦,(英國造)1875年9月24日開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1891年11月16日在橫須賀撤去帆索裝置。1894年7月21日完工。船長6197米,寬14.6米,吃水5.5米,排水量3717噸。船員377人,主炮:240mm20倍徑克虜伯主炮4門,

西京丸號代用巡洋艦,(商船改巡洋艦)西京丸是日本日本遊郵船公司的一艘商船,該艦排水量2913噸,387匹馬力,航速12節,1895年3月15日西京丸被編入日本的南進艦隊。主炮:120mm口徑速射炮1門,日本軍令部長樺山資紀的座船。

赤城號炮艇,(日本自造)開工於1886年6月,1890年8月竣工並交付日本帝國海軍,被定為一等炮艦。船長46.94米,船寬8.23米,吃水2.95米,航速10節,主炮:12cm炮4門、


Trafalgar18051021


(白勞易)

1877年至1879年,日本海軍省下屬橫須賀造船所先後派遣三批共計六名留學生,前往法國學習軍艦製造課程,由此接觸到了法國海軍著名艦船設計師路易.埃米爾.貝爾廷(舊譯白勞易),白勞易在軍艦通風,鍋爐,防火等各項技術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在留法學生的大力推薦下,出身薩摩藩的海軍卿川村純義,認為白氏就是為日本海軍設計剋制北洋艦隊定遠,鎮遠的下一代主力軍艦的最好人選,於是向太政大臣三條實美提出聘請白氏來日設計軍艦

10月2日,日本聘請白氏的聘書就寄到了法國海軍部,條件優厚,包括比尋常外國專家高出20倍的薪水,並附帶海軍省顧問,海軍工廠總監督官,艦政本部特任少將等顯赫頭像,邀請白勞易前往日本工作三年。白氏對日方的禮聘和重任十分感興趣,於1886年2月2日攜家眷抵達橫須賀,一直工作了四年,於1890年才返回法國。

白勞易在日四年,一共設計了6艘軍艦,除了三景艦還有無加護巡洋艦高雄號,八重山號,以及千島號。下面來著重談一下最主要的三景艦。

眾所周知,當時日本明治維新改革,各項舉措都需要鉅額資金投入,白勞易和日本同僚所能擁有的造艦經費十分有限,需要白氏發揮“螺獅殼裡做道場”的非凡創意,且要處處節約。白氏提出,三景艦的模型,以他主持設計的法國第一艘加護巡洋艦sfax號為艦體結構模型,排水量也嚴格限制在4000噸左右,為了在火力和速度上勝過定鎮兩艦,三景艦的防禦能力並不做優先考慮。三景艦中的前兩艘嚴島,松島都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生產製造,第三艘橋立號,是在日本橫須賀造船所組裝完成。

三景艦的基本技術指標為:排水量4278噸,馬力5400匹,最高時速17.5節,武器為320毫米加納艦炮一門(由地中海船廠附屬炮廠總監古斯塔夫.加納設計並命名),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或12門,47毫米哈奇開斯速射炮5門或6門,37毫米哈奇開斯五管速射炮11或12門,356毫米克虜伯魚雷發射管4個。

裝甲厚度為“司令塔100毫米,炮塔305毫米,炮盾102毫米。

三景艦的主要功能,說白了就是為1門320毫米主炮提供一個速度尚可的發射平臺,320毫米加納炮的射程與侵徹威力確實勝過定鎮兩艦所用305毫米克虜伯炮。然而射速卻極慢,大約為10分鐘1發,在主炮設計上,嚴島和橋立號是320主炮前置,副炮在艦尾,然而松島號卻是想法,主炮向後放在艦尾,顯然白勞易的算盤是,三景艦是一個需要精密協作的作戰單位,追擊時,可以用兩艦兩主炮,撤退時,可以用松島的1門主炮,理想狀態是通過優越的機動性,三景艦通過機動,以品字型陣容把定鎮兩艦困在當中,輪番射擊。

然而,三景艦剛一下水,就發現了問題,首先是速度不理想,最高時速只能達到14節,雖然依舊比老舊的定遠鎮遠時速快兩節,但優勢已經不大,這是因為三景艦的鍋爐設計有問題,漏氣和腐蝕現象不斷,之所以黃海海戰前夕,伊東祐亨選擇“松島”當旗艦,就是因為松島鍋爐剛剛完成大修,動力系統狀況在三景艦中尚屬最優。

不僅如此,三景艦都屬於“小船裝大炮”,主炮過重使得艦船重量分佈嚴重不均衡,而且為了維持重心,主炮裝的位置過低,更增加運作困難,再加上法國艦船設計特色的艦殼內傾,更使得軍艦在轉彎時,主炮會向轉彎方向轉動,瞄準更為困難。從而導致黃海海戰中,三景艦上的三門主炮,一小時才能發射一次。根據統計,在長達五小時的海戰中,三景艦的320主炮只發射了13次,連主炮的制退裝置都出現了故障,13發320巨型炮彈全部落空,反而是松島號被定遠的305主炮擊中了兩次,幸而北洋艦隊整體命中率低下,防守薄弱的三景艦整體中彈不多:松島13發,橋立11發,嚴島8發。歸根結底,日本聯合艦隊方面更優越的戰術,訓練和大量裝備的速射炮才是制勝的根本原因。


晴天有時下豬


題主問的是甲午戰爭中日本軍艦的型號?還是說類型?

型號無非就是艦名,如果是問類型那我也一起寫在下面,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主力如下:

巡洋艦吉野號、巡洋艦高千穗號、巡洋艦秋津號、巡洋艦浪速號、海防艦松島號、巡洋艦千代田號、海防艦嚴島號、海防艦橋立號、巡洋艦比叡號、裝甲巡洋艦扶桑號、巡洋艦西京丸號、炮艦赤城號。

我們都知道海軍軍艦發展的時候已無畏艦的誕生為分水嶺。第一艘無畏艦——英國皇家海軍無畏號下水服役是在1906年,而在這之前的1890年代中期到1905年間各國興建的戰艦一般稱之為前無畏艦。前無畏艦配備有作為主炮的重型火炮和一種以上的輕型武器,覆蓋有強化裝甲,配備燃煤蒸汽機做為動力機。這其中北洋水師的定遠號和鎮遠號兩艦就是前無畏艦的典型代表。

鎮遠號

而甲午戰爭中,日本聯合艦隊是沒有前無畏艦這種級別的鉅艦的,為了對付中國的定遠和鎮遠,日本選擇的是建造配備速射炮的快速巡洋艦。從口徑對比上來看可能比較直觀,當時定遠和鎮遠裝備的主炮為2座4門305mm口徑雙聯炮,而日軍主要火炮則為150mm的速射炮,從大口徑火炮來看,是完全不佔優勢的。

戰後被俘獲的鎮遠號後被日軍以戰列艦的身份編入日本海軍。

可能題主想問的類型是不是戰列艦這類,但是其實是沒有的,主要北洋水師的定遠和鎮遠作為前無畏艦可以算作戰列艦,日軍則是巡洋艦。


西洋參考


你想問某條還是都問?

日本聯合艦隊參戰部隊主要有兩種類型的軍艦。一種是1877年到1880年服役的二等鐵甲艦三艘“金剛扶桑比叡”,這類軍艦屬於早期的鐵甲艦,典型的船腰炮房設計,鐵甲艦不大可能整艦鋪滿裝甲,所以修了個鐵甲堡把重要部件和儲備浮力圈了起來,還把主要火炮圈進了一個裝甲炮房,這就是所謂的船腰炮房鐵甲艦。第二種是八十年代才興起的防護巡洋艦,在船內修了個梯形裝甲(沒有底),斜面甲在水線上下,通過一定角度的裝甲增強水線附近防打擊能力,也叫穹甲巡洋艦,無論較早的浪速還是國產三景艦還是新銳吉野都是這種戰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