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對孩子發火?

75715215


許多寶媽都有這種感覺,自從帶了孩子後,脾氣漸長。特別是碰到孩子不聽話、搗亂的時候,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

一位朋友曾說:家裡什麼事都是靠她一個人完成,一天下來光給孩子餵飯、洗澡、做家務,都要花費大量時間,自己一點自由的時間都沒有。每次碰到孩子不聽話時,自己就控制情緒,對孩子總是大吼大叫的,有時甚至都想動手。事後,又特別的自責,覺得對不起孩子,不應該把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當出氣筒。



朋友問我對孩子發火這事,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我給她分享自己的經驗,方法如下:

1.情緒渲洩。

情緒的渲洩是平衡心理,保持和增進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心理學家通過對情緒的深入研究發現,情緒渲洩的手段主要有三種:狂暴行為、傾訴和哭訴。

我自己比常常用的是傾訴。通常發現自己有負面情緒時,會找朋友聊聊天。即使朋友有時也給不出好的見意,但是通過聊天,把情緒渲洩出去,心情也自然而然的好起來了。這樣負面情緒不會出現疊加,把自己的神經崩得緊緊的,也就不會因為孩子不聽話成為導火索,進而對孩子發火。

當然,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渲洩時,大哭一場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有研究證明,情緒性的眼淚,它含有一種有毒物質,會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和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當我們通過眼淚,把這些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會帶來生理和心理上雙重的輕鬆感。



2.表達情緒。

經常聽到有些家長表示,自家孩子就是皮太厚,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是就是不管用,還是常常不聽話,惹我生氣。不知家長是否發現,當我們生氣時,總是直接對著孩子發火,而孩子卻是一楞一楞的,都不明白怎麼一回事,或是睜著一又驚恐的眼神看著你。

以前我家孩子也被我發火過,但是看到他那驚恐的眼神,我發現自己做錯了。其實有時孩子根本不知道家長為什麼事而生氣,所以想讓孩子不重複犯錯,家長應該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我看到我家孩子每次玩完玩具總是不收拾,或是你剛收拾好,他又全部扔得到處都是。像這樣的情況,我會把孩子叫到面前,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嚴肅地跟他說:“你這樣,媽媽很生氣,也會累,另外拿完東西要放回原處。”

這樣做不僅能夠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媽媽也可以少生氣。



3.多看育兒書籍。

育兒書裡有很多育兒知識是我們平常生活中看不見的,就比如說孩子的敏感期,孩子在敏感期時會很多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而當家長不瞭解時,會認為這種行為不好而制止,殊不知制止後對孩子傷害更大。

就像我家寶寶在2歲半左右,看到什麼東西都說:“這是我的,不給。”對什麼都說“不”……,通過育兒書,我知道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也就知道如何應對。因此面對孩子的各種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就明白了孩子為何如此,帶起孩子來也就輕鬆多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因此,父母懂得控制自己情緒,不對孩子發火,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亦可育兒


養育孩子是一件充滿挑戰的事。在我們很累,對孩子的問題束手無策的時候,都特別容易對孩子發火。

以前,小樣媽也有忍不住,對小樣發脾氣的時候。特別是哄睡,哄了很久小樣還興奮地爬來爬去不肯睡,想著自己已經陪了他一天,還有很多工作沒完成時,我就很容易對小樣發火。

不過近一、兩年來,隨著育兒知識和方法的積累,我對小樣幾乎沒有再發過火。下面和大家分享2個實用的方法。

1、學會求助,給自己解壓

和爸爸相比,我們做媽媽的在照顧孩子時會更細心、耐心,所以不知不覺中,很多媽媽把養育孩子的事都一股腦地攬在自己身上。

吃飯要媽媽喂,衣服要媽媽來穿,洗澡要媽媽洗,讀繪本、玩拼圖、上興趣班,全部都是媽媽來。

不僅如此,媽媽還要承擔很多的家務活,職場媽媽則要兼顧好工作上的事。

事情多,休息少,壓力大,媽媽的脾氣怎麼會好呢?

有些時候,我們發火甚至不是孩子的錯,只是因為我們積累了太多的負面情緒,所以孩子的一個舉動就輕易地激怒了我們,成了無辜的受氣筒。

所以想要保持情緒的平和,我們一定要懂得為自己解壓,不要把自己當成超人媽媽。

覺得累了,就讓老公、家人多管管孩子。

想要發火時,就回房間冷靜一下,別急著教育孩子。

不管是工作上,還是對孩子的照顧和教育上,把要求放得低一點,不要事事求完美。

每週給自己留點放鬆的時間,出門散散心,約朋友聚一聚,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了,面對孩子時才會更有耐心,更包容。

2、多學習育兒知識

這些年,小樣媽最大的感受,就是學習育兒知識能讓養育孩子變得簡單很多。

一方面,對孩子各個年齡段的發展特點多一些瞭解,我們就能提前預知孩子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行為”。

比如小寶寶會吃手,1歲左右會扔東西,2歲的時候會迎來“糟糕的2歲”。

在很多大人眼裡,這些都是不乖的表現,但瞭解孩子的生長髮育特點後,我們就會明白,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行為,自然就不會對孩子生氣了。

其次,學習育兒知識,尤其是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還能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更有方法。

比如孩子愛扔東西,我們不會粗暴地制止,而是給他建立規則,告訴他什麼能扔,什麼不能扔。

小樣媽寫過很多讓孩子“聽話”的文章。我們可以用替代的方法,告訴孩子軟球可以扔,食物不能扔。

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假裝看牙醫,來讓孩子配合地刷牙。

可以用身體接觸的方式幫助孩子平復情緒,和他一起找出不用發脾氣也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還可以有效地給孩子建立規則;用科學的方法獎勵孩子,激發他的動力;用提供選擇的方式讓孩子按我們希望的去做。

總之我們學的越多,辦法越多,就越容易讓孩子學會合作。孩子配合了,我們也就沒必要發火了。

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隨著學習和成長,我們會變得越來越厲害,和孩子的關係也保持融洽,真正成長為一個睿智、平和的媽媽。

我是小樣媽,專注分享育兒知識和早教遊戲,喜歡就關注我吧。


媽媽沒時間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無論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的家長,都活在了緊張的情緒之中,也許,工作的問題已經使你心力交瘁了,偏偏回到家裡,孩子不聽話,繼續他的惡作劇,勞累一天的你終於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有的甚至打罵孩子.......

工作生活的壓力,更容易讓心情起伏不定,因此有的父母難免把情緒帶到家中,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自己難以平復心情,把怒氣撒到孩子的身上,孩子就成了父母發洩的受害者,也被捲入壞心情中。

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誰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有情緒可以理解,但是父母不能常常把情緒帶回家,以粗暴的態度面對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對父母的熱情會減淡,甚至有些敏感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會變得唯唯諾諾,再也沒有了孩子應有的天真爛漫。

發脾氣是缺少辦法時採取的辦法,是一種無能的表現,那麼面對孩子不聽話,我們怎樣控制自己的脾氣,心平氣和的教育孩子呢?

1,向孩子直接說明

如果父母的情緒很糟糕,不妨用商量的口吻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很累,需要休息一下,你能一會再過來找我嗎?”不要以為提前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變化,就等於拒絕了孩子,這其實比你對著孩子發火要好的多,這種拒絕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她的尊重,提倡這種真能量,如實表達父母自己的情緒。

2,發火前自己先照照鏡子

誰都知道生氣不好,尤其那張“臭臉”,沒有一個人會喜歡,所以在對孩子發火之前不妨照一下鏡子,也許鏡子中扭曲的面孔會讓自己嚇一跳。

3,主動向孩子道歉

情緒有時候真的很難控制,如果真的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了,事後一定要跟孩子道歉,也許你拉不下面子,那麼就採取書信的方式,向孩子說聲“對不起”,用網絡聊天等現代化方式,取得孩子的諒解。

孩子之所以和父母說話,歸根到底是對父母的信任,如果父母總是帶著情緒跟孩子交流,就等於放棄了了解孩子的機會,不瞭解孩子又談何教育呢?

家,是溫馨的港灣,是堅固的避風港,要珍惜這種溫暖的氣氛,給孩子帶來良好的成長環境,所以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給孩子帶來傷害,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涵妮媽媽育兒經,瞭解更多關於兒童成長教育中遇到的問題,一起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媽媽。


涵妮媽媽育兒經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面對孩子的破壞性表達方式,如果你能夠保持冷靜,不發火,你就已經超過80%的家長了。如果能夠深入探究孩子情緒和破壞行為背後的需求和原因,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受益無窮的。

1 冷靜對待孩子的破壞行為

人類善於用各種方法來偽裝自己。哭、鬧、放狠話、攻擊別人,都是人類偽裝的利器。 當小戲精們演戲的時候,能夠做到”冷眼旁觀”,揣摩他的小小心思;在他們不能控制情緒開始放大招、放狠話甚至上手的時候,也能冷靜的想像他的憤怒。即使內心憤怒的小火苗蹭蹭燃燒,也不要忘記提醒自己,孩子的破壞表現都是偽裝,他只是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 即使成年人都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

記得很多年前我看過一個電視劇,劇情完全不記得了,但裡邊有一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一個男孩,對著想報復壞人的弟弟聲嘶力竭的大喊,“別去幹傻事,狗吃屎你也吃啊“。 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很糙,但通俗易懂,跟“遠離垃圾人”異曲同工。

面對別人的負面情緒,如果你也同樣回饋,那就太傻了。 面對孩子的破壞行為,歇斯底里的情緒爆發,保持冷靜,坦然面對,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2 找出破壞行為背後的原因

在《解決衝突的關鍵技巧》一書中,一針見血的指出: 不要只聽攻擊性語言,聽聽字面背後的意思。 情緒是我們對一種境遇所做出的的智力反應的一部分。承認情緒,然後詢問它背後隱藏了什麼。承認已產生的情緒,然後把它們當做信號。

不關注破壞行為本身,不聽攻擊性語言本身,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你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說的話我都不在乎,我就權當你的發洩。 就像孩子在某個階段就喜歡放狠話,說咒語,他生氣的時候,前一秒剛說“我再也不和你一起玩了”;後一秒就抱著你親著你說愛你。

攻擊性語言,是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如果愛,就自動略過攻擊性的語言。關係親密的人,如果還想繼續保持親密關係,就學會運用《解決衝突的關鍵技巧》中的原則。不糾結對方盛怒之下說出的語言,關注點放在對方盛怒的原因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是王道。

3 解決問題,從背後的需求入手

我和戲精兒子經常會為了他玩遊戲看電視發生衝突。他喜歡玩體感大戰遊戲,喜歡看奧特曼變形金剛等動畫片,但我不想讓他一直看電視屏幕。 看起來我們的行動方案是完全對立的,無法達成一致。

《解決衝突的關鍵技巧》中,有一項解決衝突的原則是:區分行動、利益和需求。 我們太過依賴行動計劃,以至於忽略其背後隱藏的需求和利益。最終,我們只會為各自的行動計劃和立場爭論不休,卻無法擴大視野去尋找能夠滿足雙方需求的有效途徑。 可行的行動方案可能只有一種,但行動方案背後的利益和需求,則可能是共通的。

兒子玩遊戲、看電視的需求,大概是滿滿的個人英雄主義情懷,想發洩自己無處安放的充沛體力。我的需求,是讓他遠離電子產品。 於是,我倆在友好協商的基礎上,發明了一款“真人對戰”遊戲,用遊戲裡和動畫片上的武器招式對戰,既能滿足他玩遊戲的需求,又符合我的期望,遠離電子產品,還能健身,一舉多得。

這種解決方式,也說明了,問題的解決方案,不是非A即B那麼簡單,相信還有其他選擇,對更多的選擇保持好奇心,還有無限可能等待你去發掘。

從小老師就教我們,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被表象迷惑,就連對我們最愛的孩子,都無法靜下心來探究他表現的初衷。就像,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看到被錯放的拼圖時,孩子在分離焦慮期看到媽媽離開時,他會哭鬧,他會抱住媽媽不讓走,他會大喊大叫發洩不被理解的情緒。

透過孩子歇斯底里哭鬧的表象,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你會心疼看起來無比強悍的孩子,他的大鬧一場,也許只是想得到你的關注,想讓你把手機放下專心陪他玩遊戲,想讓你抱抱他,他只想知道,你還愛不愛他。儘管我們為孩子規劃了很多,想給他的也很多,但孩子真正想要的,簡單到讓人心痛。


媽媽充電屋


第一,時刻記得自己就是個陪她長大的看護人,她是個孩子.是人都會犯錯,何必糾結於一定要按照我們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要求孩子了?所以情緒不佳時,自己主動的去緩解下.比如告誡自己冷靜,冷靜不了,就看看周圍景物和自己身上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等,數顏色,數多點兒,慢慢平靜下來。

第二,冷靜之後,解決問題,莫讓情緒控制了自己.我們應該做情緒的控制著,而不是說讓情緒控制了我們.

第三,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多讓孩子明白如何和家人溝通,學著引導孩子怎麼做事情,怎麼很好滴表達自己.


伊人如畫貳


怎麼控制自己的“火”🔥呢?孩子多無辜啊!每次跟孩子發完火,就萬般無奈與自責!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是,我給孩子榨了果汁,孩子出於太興奮了,出手不小心打翻了正在出汁的榨汁機,我一下子慌了,孩子看我慌了,連聲道歉,“媽媽,對不起!媽媽對不起!”可是我竟然還窮追不捨,生氣,批評!孩子後來哭著道歉,我心裡明明知道應該停止生氣與責備的,而且小孩子,這些個不小心也是難免的!但是追究著!自從這件事後,我深深地自責了一遍又一遍,孩子真的是無辜的,緊接著我開始各種理論學習,學習怎麼當一個不發火的媽媽!每每情緒上來的時候,我會先“壓壓火”或離開“現場”,或“從一數到十”,冷靜分析原因,找自身的原因,孩子的原因,而更多地往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那麼小,他們不會故意去犯錯,即便他們錯了,也是自己教育不當引起的,應該受到批評跟教育的是自己!


Carnation的小晴空



麻麻滴超級宇宙無敵新小酒窩


父母都知道正確的育兒方法,發脾氣不好,對孩子影響也不好,但就是說到做不到,依然會偶漏猙獰,對孩子大喊大叫,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應對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才是,當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強的接納力時,我們才會不經意發現孩子也擁有了讓自己持續幸福的能力,即幸福力。接納力是需要練習的,如何練習簡單說說1.教育孩子需要先教育自己,明白孩子成長的規矩,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空間。2.拂塵,及時清理自己,恢復清亮的自己,接納孩子前要先接納自己的情緒,就像六祖大師說的,“要時時輕拂塵,勿使惹塵埃”。3拆臺,每個人臺的地方不一樣,惹塵埃的地方就會不同,專注拆臺時留意每一個情緒的信號,每一個信號都是一個禮物,每拆臺一次就是自由一次。接納力得練。


飛燁媽媽


孩子不聽話,家長很多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會對孩子發火。我也一樣,我剛剛還因為我女兒做作業速度慢的事情惱火了,對她大聲說話。雖然我自認為自己平時做的還不錯,勁量對孩子不發脾氣,但是有時候還是忍不住,特別是生理期前的那段時間,脾氣會大,遇到孩子不順自己心的時候,會衝孩子說話聲音很大。真正做到心平氣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只能加強自我修煉,我也一樣,我的脾氣一年比一年平和,發脾氣的概率也越來越低,但是還是有控制不住的時候。繼續多看書,擺正好心態,對自己不對的地方經常反省,讓自己的素質更高。


陸妍如


孩子需要發洩情緒的,大人也需要發洩情緒,我們可以在生氣的時候,默唸一,二,三慢慢的念。

你也可以告訴孩子,你現在有情緒,你想離開一下,你可以自己到房間裡面去,安靜會兒坐一會兒,等你的情緒平復之後,再去跟孩子討論剛才發生的事情!

我是急性子,我有什麼就說了,我也覺得有的時候自己情緒比較激動,覺得對孩子也不是特別好。我也需要改正!說是挺容易,做起來還挺難的,共勉!

有時候我們難免把不需要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他們幼兒園老師跟我談話說,有小朋友上了小學後說班主任像個瘋子,把一些根本跟他們沒有關係的情緒都發洩在他們身上。

我覺得孩子的感受,還是挺重要的,所以大家還是注意一下自己的情緒,我自己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