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直言:要想孩子有出息,這4個方面,父母越“懶”越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呵護孩子健康成長的最堅實的堡壘,但是凡是過猶不及,如果父母過於一手包辦孩子的所有的事情,那麼反而是“害”了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每對父母都首先強調的事情,科學研究表明,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就如奧古斯丁所說的“習慣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會變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北大教授直言,在以下這4個方面,減少對孩子的“幫助”,學會“偷懶”一些,反而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北大教授直言:要想孩子有出息,這4個方面,父母越“懶”越好!

1、對家庭作業不必時刻督促

很多家長會抱怨,每天下班還要給孩子做一遍家庭作業,到底是為誰佈置的?每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的時候,家長會比學生還要著急,會陪著學生一起熬夜完成。其實,無論是作業還是學習,這些都應該是學生的本質責任,如果家長表現得過於“勤快”,那麼很容易就形成“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場面。

想要孩子重視自己應盡的責任,不應該是由父母犧牲自己的時間以及精力來實現,這樣及時孩子能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作業,也無法養成按時寫作業的習慣,遲早會嚐到學習的苦頭。

2、對孩子的愛好的干涉

孩子的思考邏輯與大人不同,他們喜歡做一件事,並沒有很強的目的性,只是單純的喜歡,而家長常常喜歡從結果來推導。這件事情做起來到底有沒有意義,所以往往容易出現父母與孩子觀點不合的問題。

即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不代表父母的每一個建議都是有效可靠的。當父母過於“勤快”的干涉孩子的每個決定時,不僅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內向、不善言談,更容易導致孩子慢慢喪失對事情的興趣以及感知能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北大教授直言:要想孩子有出息,這4個方面,父母越“懶”越好!

3、除學習外,事事包辦

很多父母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會讓孩子只要管學習,其他的都自己一手包辦,導致很多大學生去外地上大學的時候才傻眼,自己根本沒法照顧自己,生活技能約等於0。學習固然重要,但是社會技能也是孩子以後立足於社會的基礎。

社會技能不僅是會做飯、洗衣,更重要的是對生活有基礎的認知,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這樣在就業、成家之後,才不會被突如其來的生活雜事搞亂手腳,從容的面對生活瑣事。

4、對孩子作息時刻掌握

家長的勤快,也體現在平時對孩子的“要求”上。無論是必須學會一門外語,還是多培養一個興趣愛好,甚至每天都要詢問、檢查孩子的學習進度以及各種在學校的表現,既讓自己操心太多,又會讓孩子感覺到過大的負擔,讓家長跟孩子之前發生不愉快。所以關心孩子,並不是要時刻監督孩子,讓孩子保持一定的自主性,才能培養出獨立的人格,成長為有用的人。

北大教授直言:要想孩子有出息,這4個方面,父母越“懶”越好!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愛,但是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培養出獨立的性格,才是愛一個孩子真正的方式。北大教授直言,要想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在以上這4個方面,不要那麼“勤快”,要學會適當的“懶惰、”,你學會了嗎?

這裡是@來川學習方法,點擊關注賬號,每天免費分享大量高效學習視頻、文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