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不少人不能客观、公正看待社会问题,发表意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4796054428


发表意见总是站在个人的角度,这完全正确,无可非议。

你说总是不能站在客观的角度,那什么是客观角度,首先要搞明白。每个人发表意见,他都认为是站在他自己的客观角度,谁来做做这个公平判断哪个是客观,哪个是不客观的。从最高的发言者到最低的普通百姓都是如此。不信你看看中国政府的发言人和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他们都是站在客观角度在说话吗?哪个不是在维护自己国家和自己政府的利益,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下至一个平民百姓,在谈论问题时,当然是站在他自己的利益的角度去谈,不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至于客观不客观,那要看具体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辩护为自己说话并不等于不客观,也不等于是主观。这一切都是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只要他的行为不违反法律和道德,那么他就是合理合法的,他就是客观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说话也不等于不公正。难道放弃自身的利益,违心的说法就是公正吗?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如果一个人说话是为了公平正义,那它就是客观的,就是正义的,就是正确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谁都有说错话的时候,并不能因为别人说错了一句话,就说别人不正义不客观。当然肆意歪曲事实,捏造事实者除外。

每个人为自己辩护和说话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是天赋人权。是否是客观还是正义,就要取决于听者是否有理性对它进行判断。若你分不清是非,判不明黑白,那好话也会被当成坏话,正义也会被当成邪恶。所以认真倾听别人的话语,用心判断别人的话语,这才是每一个人应该认真去做的事。


非常各


社会问题客观存在,让人提意见天不会塌下来。由于人的生存环境不同,身份、职业、地位各异,所站的角度不一样,提出社会问题自然就不一致。有人说真话,有人说假话,有人爱听真话,有人爱听假话,各取所需。没有公平,何来公正?可有人宁愿相信主观臆想,也不承认客观事实。甚至讲真话的人遭排斥,讲假话的人受重用,这就是潜规则。金钱至上,嫌贫仇富,这就是社会现实。不过,没有问题就不是社会,社会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问题无人解决或解决不彻底、不公正。所以,要倾听不同意见,合理釆纳,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


付从权


什么叫公正?什么是客观?一个农民工绝不可能站在开发商的立场和角度去评论社会。同样城管与小贩,医生和患者,教师和学生,能够站在同一个角度去客观一至的看问题吗?

你这个问题就有混淆概念的嫌疑,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角度训斥弱势群体。

在过去小学的课本里有一篇文章,说的就是狼埋怨羊弄肮了河水,不管怎样说,总是羊没有理。

羊和狼从来都不会有共同的观点。





泰山0316171918


人与人是平等的,只有平等的心态才有平等的言行,没有刻入骨髓的平等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没有科学的思维和修养,不会有客观公正的言行。客观公正的言行,往往是别人感觉到的,不是自己刻意表现出来的。自己刻意说出来、表现的人往往是伪君子。其实,他人不用与你相识、相知,站在局外看着你的言行,君子或小人一目了然。那些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面带微笑、自信的人,往往获得他人背后的嘲笑。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他人背后谈论的笑柄。人啊,没必要装,与其示人于虚伪,不如示人以真实。因为,即使无知,别人可以善意的给予忠告和解释。而虚伪,人们往往只是接住了你的虚伪而不再言他,让你继续无知、虚伪下去,而自己却不知道,洋洋自得。不读书,缺少教育,太可怕了。



云庆华


所有的客观和公正,都是相对而言。每个人的认知都不一样,在看待社会问题,发表意见时也一定会首先以自身角度切入。很多社会问题很难分辨对错,你认为的客观和公正,在他人看来有可能是谬论。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总有持不同意见的群体相互抨击。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人能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问题。因而,社会上需要权威言论来主导大众对社会问题的认知方向。

权威言论的发表者,就是我们现今常说的专家群体,在古代叫智者。他们的知识、阅历和智慧都普遍优于常人,发表的意见自然也较有说服力,更具权威性。


倚斋听风雨


这是正常现象,所以有所谓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说。偌大的中国,人口众多,什么样的人都有,这厢说应该这样合理,那厢却说要那样才合理,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等说他们的工作很辛苦,工资待遇太低,应该多点;国企高管年薪最低几十万也觉得收入低,很委屈。打工仔、农民工更觉得重体力劳动,所得收入仅仅够糊口——种种的不满意,构成了整个社会的怨气体系,但社会依然在这种生态中稳步发展。由此看出,尽管社会多不平,但只要在比较合理,不要太明显的范围内,大家虽然有牢骚,但说出来也就过了。因为我们当今社会属于精英社会,社会整天提倡通过奋斗成为社会的精英,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同时也是恐怖的。需要积极引导,才是正能量,社会才会健康。


平常心2471636178741


人与人是有差异的。缩小差异达到尽量公平公正,是人类的渴望,古人叫做“世界大同”,是一种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人与人是有差异的,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这种差异不可能被消灭,这种差异是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进步的限制,完全消除差异是不可能暂时所能达到的。由于差异的存在而产生了阶层和阶级。阶级的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接受它是自然存在的。

由此,人们总是站在自己阶级立场上看问题,解释世界的。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看法总是带着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的烙印。希望所有人都能客观地公正的看待社会问题,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问题,总是会触及社会的基本矛盾,也会触及部分社会集团的利益问题。但是在开明的社会里是能够达到的,比如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的管理者是人民的公仆,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出现了错误没什么可怕,人民的批评也没什么可怕!纠正了就正确了或走向正确了。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做思想基础的人还有惧怕人民批评的道理吗,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还不能消除人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差异,但人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与社会生活的管理者以及人民的公仆在人格也是平等的。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也就是参与社会舆论的权力上是平等的!

但是在不开放的社会比如封建制度的旧社会里,客观公正的看待社会问题,就会触及了少部分人的利益,甚至是统治集团的利益。所以,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要固化阶级和阶层集团,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固化阶层,用三从四得来禁锢人们的头脑,用文字狱来弹压“非正统思想”比如乾隆皇帝的文字狱使上万人的知识分子死于非命。

好在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2000多年以来的黑暗旧社会。封建社会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用毛主席的一句诗词结束这篇短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海云青


你这提问就是一个语句在打架,语言结构就是一个病句。不少人不能客观公正的看待社会问题,不少人就是很多人,很多人不能公正的看待社会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不公平不公正了,那这个社会本身就是真的意味着不公平不公正,客观不是你叫客观,也不是某一个人叫客观,一个社会所有人都是他人的客观存 ,不是只是你一个人是他人的客观存在,你的意见代表的是主观,别人的意见相对于他自己也是主观意见,如果所有人的观点都是主观的,那他提出问题时相对于他人时又是一种客观反映,致于这种客观反映是是现像或本质,那就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的问题了,这社会到底公不公平,不是由少数人去表达公平,正好公不公平是由多数人去表达,少数人说这个社会是公平的则意味着这社会肯定不公平,多数人说这社会公平时这社会肯定是公平的。

你说的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有人表达社会问题公不公平不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表达,你要别人站在你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流氓行为,让别人成为你,让你成为别人,这不是如何证明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的问题,而是如何证明你是他,你是我,我是你,我是他的问题,要谁能证明这样的问题,那基本可能被正常人当成神经病了。我怎么可能会是他,我只能会是我。我看待问题只能是我的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并不意味着我就是他的问题,而是设想一下我处在他处在的条件位置及环境中,以我的角度看待问题会是什么情况,不是说一换位思考了,我就不是我了,我就不是我的角度看待问题了,我就成了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了,一换位思考,就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他不是他了,那这样的话,那谁是你,谁是他,谁是我,离了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那哪还有自己。如果社会多数人看待社会问题公不公平不代表客观,那请问看待社会问题哪还有客观标准?


隆中知鸟


所谓的客观和公正,本身也是相对的。并且任何个人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公正,不是每个人都有客观的能力。重要的是“实事求是”。

看待任何社会问题,所占的立场,角度,时代背景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就不同,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有一种心理,我把它称作“等车心理”,做过公交车的人都知道,当一个人在等车的时候,尤其是在着急等车的时候,总是希望那个公交车能等到自己上车后在开走,这个时候希望的是公交车慢点开走,但是一旦脚踏上公交车之后,心理就会发生变化,总是希望公交车快一点,总是觉得没上车的人就不要再试图挤上车了。

这就是在利益发生变化的时候,对同一个事物的截然不同的感受。社会问题大多如此。

因此,除非是有不良用心的人,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基于主观认识的看待现象,十分正常。我们没有什么理由来谴责主观的认识,也没有必要强求所谓的客观。

社会问题产生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环境下对公众的的影响是不同的。

比如所谓的贫富差距问题。客观的讲,贫富差距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标榜最民主最自由最公平的国家,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也许是最大的,但是,当这个问题在那些国家被普遍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时候,这个社会问题就变得不再是那么“不可调和”的问题了,这就是环境背景不同下的认识不同。

而在经历过“均贫富”的环境下的公众,对于“贫富差距”的接受程度就完全不同,因为他们认为“贫富差距”不是天经地义的,贫富差距的产生和加大,就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仍然是“主观的感受”。

另外,一个成熟的社会,接受,理解并包容对社会问题的主观认识是很重要的标志,只要是基于“事实求是”的原则的主观认识,其实都是这个社会发生改变的动力。

作为社会当中的个体,其实需要注意的是“情绪化”的主观认识,因为“情绪化”的认识,其实连主观认识都谈不上,仅仅算是一种情绪发泄而已。


步武堂


为什么不能客观公正看待社会,就是利益在内里起作用。。改革开放了,当然人人有利益,但那只是改革,大型生产资料没动。明摆着,有下了岗的工人,找不到新职业,没可靠收入,就说现阶段不如前段好,在前段历史上,厂子是国有的,没人平平常常就把工人下放了。而那承包厂子的人,大发横财,利益至上,就一定说改革开放就是好。

生产队时人人说集体至上,那些大队干部,支书,大队长,长年不下地干活儿。社员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夾背,累死累活的。那当官的就说生产队好。分田到户了,人人有饭吃,人们会说,还是分田到户好。可那当干部的要是不下地干活儿,谁白给粮食,把干部的懒堕取消了,形势所迫,必须下田劳动。

各说各理,为自己利益在政治上争斗,你说这好,他说那好,总之以利益为基础,都是歪理斜说,不算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