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上海的路名故事很多,而且每一塊地方也各有不同。上個世紀,上海南片的法租界曾經是一水的洋名,1943年汪偽上海政府的主持下這些路名陸續改成中國地名,經過1945年抗戰勝利及1949年政權更迭之後,法租界的老路名漸漸被大家遺忘了。

在寫賚安洋行的一篇文章中,我們曾提到賚安洋行在復興西路上的傑作麥琪公寓和白賽仲公寓,它們分別以在此交叉的白賽仲路(復興西路)和麥琪路(烏魯木齊中路)命名。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左側為白賽仲公寓,右側為麥琪公寓(百度全景)


但這兩條路名的背後又是啥呢。公共租界的路名大多采用中國的城市名字,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而法國租界的道路命名則更多是人名,也有部分法屬印度支那城市的名稱(如福建南路-Rue Tourane,浙江南路 Rue Hue等)。

在幾輪大規模改路名之後,今天的路名與之前已經幾乎沒有聯繫了。因此我們一旦失去了歷史背景板就對那些路名有些不明所以。好在,旅華著名的英國曆史作家Paul French編纂過一部《Old Shanghai A-Z》將上海的舊路名的來由一一收羅,就讓我們參考看看舊法國租界內,那些路名背後的故事吧。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紀念一戰陣亡者

白賽仲路(復興西路)所紀念的Gustave Boissezon並不是一個多麼偉大的人,而僅是一名曾居住在上海的一戰陣亡士兵,仔細翻閱Paul French這本簡要的路名指南,被紀念的一戰士兵並不僅此一例。與白塞仲路相交的麥琪路(Route Alfred Magy, 烏魯木齊中路)也是紀念一戰陣亡的Alfred Magy。這些路名命名時間大多在1921年前後。

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發生在歐洲,但有不少已經旅居上海的外國人選擇回國參戰,在那場血腥的四年戰爭中,不少人再未回到他們的第二故鄉,但他們的名字卻留在上海的歷史之中。這些道路通常在法租界於1914年後新劃入的地區。這些人通常都是普通人,但他們的名字給了這座城市別樣的歷史遺存。

如Route Dufour(今烏魯木齊南路)紀念的是一位在一戰期間被殺害的紐約標準石油公司僱員,同樣也是旅居上海的法國人Louis Dufour。

長樂路,原名Route Bourgeat,紀念一名在法租界會審公廨(中外聯合法庭,舊址在今建國中路上的黃浦區人民檢察院)工作過的傑出律師Louis Alfred Bourgeat,他在一戰索姆河戰役中陣亡。他去世的消息傳到上海的時候,外灘上海總會曾為他下半期致哀。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Louis Alfred Bourgeat的死亡證



安亭路,原名Route Kaufmann,紀念一位曾為雲南郵政局工作,在一戰中為法國捐軀的外國人(國籍不詳)。

襄陽北路,原名Route Lorton,紀念一位在一戰凡爾登戰役(“凡爾登絞肉機”)中喪命的旅滬法國人。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凡爾登戰役後彈殼鋪天蓋地


宛平路,原名Rue Winling,紀念一位曾在上海海路海關港口部門工作的Jerome Antonine Winling的旅滬法國人,他於一戰中陣亡。他曾被授予英勇十字勳章(Croix de Guerre),但起初並未獲得同樣的哀榮,在《中法新彙報(L'Echo de Chine)》發起的運動中才獲得了與其他陣亡者獲得同等待遇。

其他紀念一戰陣亡者的路名今昔對照(非完整,按字母順序)

高安路,Route Cohen(參戰前經營黃包車行)

湖南路,Route Culty(死於馬恩河戰役

太原路,Route Delastre (參戰前為海關官員)

永昌路,Rue Delaunay

南昌路(西段),Route Dolfus

建德路,Route Jupin

泰安路,Route Lòrioz

康平路,Route Magnigny

山東南路,Rue Mathieu(命名前為Rue l'Administration)

華亭路,Rue Mayen

成都南路, Rue Petiot

廣元路,Rue Picard-Destelan

永嘉路,Rue de Siéyès

襄陽南路,Route Tenant de la Tour

紀念法國名人

法租界的路名不少也紀念了在法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名人,但總體而言並不算多,也從側面體現出了老法租界路名命名時的本土化、平民化特色。

復興中路,辣斐路,紀念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的英雄拉法耶特。


思南路,馬斯南路,紀念法國作曲家馬斯奈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法國文學家莫里哀


香山路,莫利埃路,紀念法國文學家莫里哀

皋蘭路,高乃依路,紀念法國文學家高乃依

高郵路,科迪埃路,Rue Cordier,紀念法國漢學家科迪埃

以下這些名人均和一戰有關,其中也不都是法國人。

陝西南路,Rue du Roi Albert,紀念堅持抵抗德軍的比利時國王阿爾伯特

延安東路,福煦路,Rue Foch,紀念一戰法軍元帥,接受德軍投降的福煦元帥

淮海中路,霞飛路,Rue Joffre,紀念一戰法軍元帥霞飛

茂名南路,Rue Cardinal Mercier,以號召教眾保持鬥志,抵抗德軍侵略的比利時主教Désiré-Félicien-François-Joseph Mercier(1851-1926) 命名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Joseph Mercier(1851-1926)



吳興路,潘興路,Rue Pershing,紀念一戰美國將軍潘興上將

衡山路

,貝當路,Rue Pertain,紀念一戰法軍元帥貝當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紀念為上海作出貢獻的人

今天法租界內最有名的舊路名莫過於

淮海中路的舊名霞飛路,但是霞飛路是一戰以後改的名稱,在此之前它叫Avenue Paul Brunat,是以法租界內的一個有名人物來命名的。如果在清末或民國初年的電視劇裡聽到霞飛路,那就是不懂歷史的編劇亂寫了。

今天的武康路,原名福開森路,以美國傳教士Dr. John Calvin Feguson的名字命名。他曾擔任過民國當局的顧問,金陵大學和南洋公學的校長等。

擴展閱讀:雨天de武康路·黑與白·點滴於心

今名溪口路的朱葆三路是法租界內很少見以中國人名命名的道路。朱葆三是舊上海的一位很有名望的買辦。但略微遺憾的是,朱葆三路恰恰就是臭名昭著的Blood Alley酒吧街,這裡距離碼頭不遠,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交界處,酒吧林立,舞女如雲,因此喝醉的水手們常常在這裡打得頭破血流,但今天的溪口路卻是冷冷清清的。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朱葆三


在我們之前的復興公園一文中,今南昌路東段的舊稱環龍路,Rue Vallon是為了紀念一位在飛機出現事故之後,寧可不跳傘犧牲自己,而不讓飛機墜入上海市區的英雄飛行員,以當年上海市區的人口稠密程度以及醫療水平參考,他的壯舉至少挽回了數百人的生命。

其他類似的舊路名:

興安路,麥塞爾蒂羅路,Rue Tillot,紀念一位傑出的法國商人,公董會成員,著名的中法新彙報創辦人。

陝西南路,有個曾用名叫 Rue Paulun,紀念一位德國外科大夫,Dr. Erich Paulun,此公於1907年,在上海建立起了上海德國醫科學校,這是同濟大學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前身。後來如上文所述改為Rue du Roi Albert。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中法關係見證者

法租界也為一些促進、推動中法交流的有識之士青史留名。當然,當年的法國殖民者盤踞法租界也命名了一些讓中國人略感尷尬不適的名字。至於如何評判,看官心中自有一杆秤。

太倉路,Rue Auguste Boppe,紀念法國外交官Auguste Boppe,他於1921年在公差途中,病逝於北京。他曾極力推動中法交流,建立了里昂中法大學,吸引了大量中國留學生赴法求學,其中就有周恩來、鄧小平等這些未來影響中國的“年輕人”。太倉路曾名Rue Long Kiang,即龍江路,但這批中國河流山川的路名後來陸續改掉了。

當然,也有不少路名是紀念中外衝突中有所表現或意外喪生的法國人,例子也不少。在此按不同歷史時期,列出一二。

國民革命時期

永年路,Rue Pere Dugout,紀念1927年北伐軍的南京事件中死去的法國神父。有關南京事件的定性,各方各執一詞,但北伐軍殺死了幾位沒有武裝的外籍人士(基本都為平民,其中包括金陵大學副校長美國人文懷恩)是基本事實,事件對代表進步力量的北伐軍造成極為負面的國際觀瞻——南京與外國僑民眾多的上海非常近,也讓北伐軍中的國共雙方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並最終釀成兄弟鬩牆的歷史悲劇。

義和團運動時期

雁蕩路,Rue Voyron,以1900年侵華的八國聯軍中,法國遠征軍總司令Emile Voyron的大號命名,時間大約在其訪滬之後。

今天已經消失的寧海西路,以19世紀末期的法國駐上海總領事Raoul Wagner命名。他的兒子是義和團運動中第一個被殺死的外國人。寧海西路配合八仙橋地區的整體拆遷已經不復存在,其原址在上海音樂廳今址為中心的廣場公園內。

新樂路,Route Henry,以紀念在義和團運動中,北京西什庫天主教堂(北堂)的包圍戰中喪命的法國海軍軍官Paul Henry。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北京西什庫教堂,義和團運動期間以41條槍竟然抵擋了數萬清軍和義和團兵勇的進攻。


太平天國及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雲南南路,Rue Palikao,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著名的八里橋戰役命名。

四川南路,Rue Montauban,與雲南南路平行的四川南路以八里橋戰役的法軍指揮官Charles Gulliaume Marie Appollinaire Antoine Cousin Montauban命名(這名字夠長的)。他也被拿破崙三世封為八里橋公爵(Comte de Palikao),應該是法國封爵史上比較奇葩的名字了。

湖濱路,Rue

東平路,Rue Garnier,紀念一位法國海軍將領,他與尤爾金一起參與火燒圓明園暴行,戰後他曾退出軍隊,但再度參軍之後,在越南河內附近的戰鬥中被擊斃。

泰康路, Rue Cassini,以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時抵達的上海的Cassini號戰艦命名,當時這是唯一一艘在上海附近的外國軍艦。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泰康路上的著名景點

永安路,Rue Laguerre,曾名Rue Jeanne d'Arc即以聖女貞德命名,1860年代,法國在上海的駐軍將領Aldophe Laguerre率眾擊退小刀會起義軍。今天的永安路更像是一條小弄堂。

平湖路,今天地圖上已經找不到的一條小馬路,原名Rue de la paix,意思是“和平路”,據說是平定小刀會重獲和平後命名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

西藏南路,Boulevard de Montigny,原先西藏南路還是河流(Defence Creek)沿河有一條小馬路,1909年填河之後,曾命名Quai de l'Quest。最終還是以法租界的創立者,與上海道臺談下租界條約的Louis Charles Nicolas Maximilien Montigny來命名這條寬馬路。

少量中國地名

法租界內也有少量中國地名,山川河流名稱,命名的道路,但大多沒有保留原來的名稱。並且許多中國地名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就被撤銷了,原因是——不太好念,且容易搞混。

淮海東路,Rue de Ningpo,以四明公所(即寧波商會)的發源地寧波命名。四明公所舊址即在淮海東路附近。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四明公所遺址

Rue Song Kiang,以松江命名,道路已經湮滅。位置大概在普安路淮海中路路口附近。因1862年華爾的“常勝軍”與太平軍在松江一戰而命名。

Rue Tai Chan,今東臺路,據說是以當年移民國外最多的城市之一,廣東臺山命名,也有說以東嶽泰山命名。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曾經的東臺路古玩市場(2013.7)



Rue de Taikou,今Gaoqiao路(KaoKiao Road?)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大沽口戰役命名。

Rue Hanchan,今濟南路,以湖北漢川市命名,後曾改為Rue Bluntschli,以紀念一位法租界公董局董事。

不一而足

法租界道路眾多,本文因篇幅所限,不過取一瓢飲,拋磚引玉。讀者還知道什麼有趣的路名故事嗎?歡迎留言討論。如果您感興趣也可以讀一讀 Paul French的這本《the Old Shanghai A-Z》


上海人都不知道的一些“法租界”老路名

復興中路街頭雕塑(作者自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