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渐暖,说几点正确的购房观念


楼市渐暖,说几点正确的购房观念 | 米筐原创


楼市又热闹了。

热点城市纷纷升温,售楼部满满的人群,销售数字的回升,社融数据里的居民贷款,都在暗示,今年春天,楼市迎来小阳春。涨价?排队抢房?不少人的沉痛回忆被唤醒。

跟这些热闹截然相反,另一则新闻也开始冒出头,“人走茶凉”的东北鹤岗,二手房卖出了白菜价。不用7位数,不用6位数,甚至还不到一辆奇瑞QQ的钱,就能搞定一套。


楼市渐暖,说几点正确的购房观念 | 米筐原创


行情真的启动了么?心里慌不慌?老龄化不管了吗?债务危机不管了么?这房价到底是怎么回事?

分化,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这时候该怎么办?找专家把脉?无脑杀入?还是冷静等待?人的恐惧来源于对明天的未知,而又对过往的惨痛经历记忆深刻。要相信,绝大多数所谓专家,并不具有先知的能力,每个“神”背后,都有经不起推敲的认知漏洞。

当前的买房者,最好的策略,就是遵循“小马过河”的思路,抓住自己的主要矛盾。而不是人云亦云,随风摇摆。

如何端正自己的购房观念,这里有几点建议。


1、压舱石


这个春节太热闹,热闹的不正常。楼市小阳春,股市又大涨。股楼双飞,舆论里卖房炒股重现,大牛市霸屏。

这时候相信有不少朋友,脑海里会闪现:

“我把首付先炒波股,过两年再买房?嘿嘿嘿,怎么样?”“这房子以后不能买了,股市要成为核心资产了”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很喜欢追求资产最大化,吃遍每个红利。更有甚者主观意识非常强烈,将房产和股市对立起来,有种“我执”的境界。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讲,无比明确家庭资产中,房产的压舱石作用。尤其是净资产并不高的家庭,更应该重视房产的作用(当然,特指大城市的优质房产)。

现在很多人拿国外举例子,说国外的家庭资产中金融资产占比很大,我们是不正常,人家是正常的。那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我们是正常的,他们是不正常的呢?

要知道从拥有属性上来讲,房产是hard模式,金融是easy模式。因此,从资产配置来讲,金融资产总是呈现两极化。高净值人群和超低净值人群,占了大头。而两者的中间地带,是以重资产为界限的。毕竟,这才是家庭抗风险,抗通胀的首选。

而所谓的金融资产,应该是跨过中等门槛,高净值人群锦上添花的配置。不应成为底层的首选。更何况,就亏一赚的铁律在那,大神赚钱是不是意味着你能赚钱,一定要想明白。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那句话“有自住需求的可以买,不要乱想”。而且房地产极容易成为一个卖方市场。人们很容易两头犯难。

行情好时,利率低有优惠,但是买房要靠抢,价格还动不动给你涨价;行情不好时,利率抬高,但是买房可以挑挑,价格相对比较稳定;


甘蔗没有两头甜,购房者总要吃一头亏。怎么选,要结合自身的利益,想明白。


2、买哪里?


下一个问题,就是买哪里的问题,大家都希望买到最好,最好还不行,一定要涨幅最高。说实话,这又是一个伪命题。今天的龙头,还会是明天的龙头么?今年的明星盘,明年就一定会有高溢价么?未必。这是谁都无法预判的难题。

现在市场里有一种声音“卖掉三四线,杀向一二线”,“一路东南,去沿海,去南方”。大致上是对的。但是凡事不能绝对,不能一棍闷死全部,不能非黑即白。有的朋友资产、名额都没有,怎么去大城市,怎么去强二线?

想问题不能这么简单粗暴。更何况,对于绝大多数的地市来讲,核心区域的地价楼价商铺,也是一种好的资源。只要没有过度溢价,也是非常稳妥的。在没有条件杀入强二线时,想办法把资产腾挪到自己城市的核心区域,都是有必要的。蹦一蹦能够到的,刚刚好。全国那么多城市,总有一款适合你。

请记住,你的钱是有限的,机会是无限的。不要让自己累死在半道上。

而本身就处于一二线的朋友,就相对来讲,需要摆正的,是态度。上面讲到,当家庭有住房需求时,当下就是买房良机。买哪里,就要结合自身的需求,孩子上学,老人看病,交通行程,这才是主要的。

等等,很多人都说,我要的是房产增值。这还是想炒房。事实上,现在的炒房成本一直在增加,尽管价格稍微上涨,依然不能说是好的投资品种。仅从流动性来讲,挂牌半年难成交的不在少数。更何况税费和还贷成本,本身就在吃掉浮盈。账面盈利都是虚的,真实的盈利,是按照最终卖出的成交价来计算的。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冷淡的冷淡,热闹的热闹。热闹的地方,成交量先起来了。所以各个售楼部人头攒动。底部已经呈现,供需处于一种强平衡状态,想买跟想卖,都在慢慢走好。

对于那些一二线的高净值人群,本身房子已经足够,有投资需求的,房产很大程度上不能作为投资首选,请深刻理解“不动产”三个字。

过往我们将不动产“筹码化”,于是有了短炒短投的空间,但是当一线炒房成本动辄大几百万,上千万时,这已经远超投机的范畴。短时间内的几年一倍,恐怕很难再上演,总市值的增加甚至翻倍,需要社会乃至全球资金的充实,对于当下的经济、货币情况,看不到影子。

温和上涨,小幅波动,恐怕将成必然。对于这部分人来讲,将投资的资金投资到金融市场,将成为不错的选择。

过去几年,房价的暴涨给全社会留下了后遗症。人们变得异常敏感,害怕暴涨,害怕真的急转直下。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当理性认真。从自己的需求着手,从自己的资金情况出发,不跟风,不动摇。守护好家庭资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