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玉的玉到底是谁偷走的?

上官真琦姐


在兴盛繁荣的礼仪之邦,天朝大国的首都。有一户人家,这家人姓贾,这家人一门双公。长兄是宁国公,住宁国府。弟弟是荣国公住荣国府。故事开始的时候,贾家已经有五代人。宁国府的掌门人是第四代贾珍;荣国府的掌门人是第三代贾政。爵位继承人是贾政的哥哥贾赦。

这年夏天,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夫人——王夫人生了一个公子,这位公子一落胞胎,嘴里衔着一块“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的美玉。上面还有字迹,正面镌刻着通灵宝玉,注云: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注云: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这块通灵宝玉的确与其他玉石不同,非常结实,宝玉几次摔玉,砸玉,它都不坏。更厉害的是能除祟,疗疾。宝玉和凤姐莫名其妙地发病,病得人事不知。在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指点下,把通灵宝玉悬在门框上,凤姐和宝玉的病才痊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块宝玉丢了。那么这块宝玉是谁偷走的呢?

这块宝玉没人偷走,是它自己看透了红尘,不想待在这个世界里,所以返回了故乡。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这块宝玉来历不凡。

宝玉的玉原来是大黄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女娲补天剩下的一个大石头。因为羡慕红尘中的乐事,求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把它带到温柔富贵乡,花柳繁华地去领略一下荣华富贵。于是这块大石头就变成了一块小小的美玉,叫通灵宝玉。然后由一僧一道带着去

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投胎。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下的通灵宝玉就是原来在青埂峰下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石头。

因为这块石头通灵,能知祸福,所以当他预感到贾府的好日子到头了,贾府即将面临灭顶之灾时,它回避了,它不想在红尘中吃苦遭罪,所以它返回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石头到凡间历劫,当然要享福,也要吃苦,它不能私自返回大荒山。于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把石头抓回了贾府,让它继续历练。它需要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万境归空,方才可以返回大荒山。于是宝玉的玉在不经意间又找到了。通灵宝玉和宝玉经历了所有的厄运,体会了所有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因此没有人偷走玉,是玉自己逃走,又被抓回来的。


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里,宝玉是衔玉而生,这块玉叫通灵宝玉,我们都知道,它的前身就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被女娲炼石补天所弃的那块顽石。

这块玉被一僧一道携入红尘之后,在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了几年,最终的结局是仍归于青埂峰下,它的一番尘世之劫被空空道人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这块玉自幼被宝玉携带,可以说它亲眼见证了贾府从富贵到衰落的全程,宝玉还曾狠狠地摔过两次,这块玉也曾在宝玉、凤姐遭魔魇时救过他们性命,当然,它也曾丢过。

宝玉丢玉事件,在前八十回里并没有明确笔墨,而是通过侧写或脂批交代,虽无明文,但宝玉丢玉事件却非同小可,他的玉是自己丢的,还是被人偷去的呢?我们来一处一处分析原文情节。

脂批第一次提到宝玉丢玉之事是在第八回,宝玉从薛姨妈家吃酒回来,因为李嬷嬷倚老卖老,发生了枫露茶事件,后被人劝解下来,然后服侍他睡下了。原文有这样一段文字:

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那宝玉就枕便睡着了。彼时李嬷嬷等已进来了,听见醉了,不敢前来再加触犯,只悄悄的打听睡了,方放心散去。

这段原文说的是袭人在宝玉睡后,替宝玉把通灵玉从项圈上摘了下来,然后塞在被褥之下。如果不读脂批,这段文字我们看不出什么蹊跷来,但这段话后的一句脂批,交代了后文的一件大事。

甲戌侧批:交代清楚。“塞玉”一段,又为“误窃”一回伏线。

初读红楼,我们很难理解这句话,熟读之后就明白了。袭人这次的塞玉,实际上是为后文通灵玉被窃伏笔,也就是说,宝玉的通灵玉曾被偷过,但偷窃者的目标应该不是通灵玉,所以说是“误窃”。

那么宝玉的玉是谁偷的呢?一直到五十二回,我们通过平儿丢镯事件,揭开了宝玉丢玉的秘密。平儿跟大观园里的姊妹们芦雪庵一起吃鹿肉时,退下了手上的两个镯子,结果洗手去戴的时候少了一个,这个时候王熙凤说了一句话:

凤姐儿笑道:“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你们只管作诗去,我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

王熙凤为什么会知道呢?是因为她看到了偷窃者偷窃的全过程,还是早就知道谁有前科?从后文我们知道,王熙凤并不知情,而是在事后“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后来是宝玉房里的宋妈妈“报了案”。

因为平儿丢镯一事,结果就把过去宝玉房里的旧事也都扯了出来,这些话都是平儿悄悄跟麝月说的,因为此时袭人母亲病重回家了,晴雯也生了病,怡红院里主事的就是麝月了。我们且看原文:

平儿道:“……再不料定是你们这里的。幸而二奶奶没有在屋里,你们这里的宋妈妈去了,拿着这支镯子,说是小丫头子坠儿偷起来的,被他看见,来回二奶奶的。我赶着忙接了镯子,想了一想: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而且更偷到街坊家去了。偏是他这样,偏是他的人打嘴。”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信息,即前文脂批里提到的“误窃”一事,作案者应是一个叫良儿的丫头,加上这次偷镯子的坠儿,从身份推断,她们应该都是宝玉屋里的小丫头,月钱不多,也没有资格到宝玉房里服侍。

从坠儿偷镯子来看,她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换银子,是为了钱,所以良儿到宝玉房里,应该也是为了钱,她摸到宝玉床边,伸手去褥子下掏摸,因为宝玉的玉用手帕包着,她误以为是银子,所以急匆匆拿走了。

平儿跟麝月说的这段文字中间还有一段来自庚辰本的脂批,其中有两句提到了偷窃之事,很值得品味。我们且看:

妙极!红玉既有归结,坠儿岂可不表哉?可知“奸贼”二字是相连的。故“情”字原非正道,坠儿原不情也,不过一愚人耳,可以传奸即可以为盗。二次小窃皆出于宝玉房中,亦大有深意在焉。

脂批的这段话再次明确指出了,宝玉房里的偷窃之事,一次是良儿窃玉,属于监守自盗;一次是坠儿偷镯,是“偷到街坊家去了”。所以这两个丫头,先后都被赶走了。

问题还没有说完,那个误窃了玉的良儿,是怎么处理通灵玉的?她又是怎么被发现的?这段文字原文中也有伏笔,且跟王熙凤有关。

秦可卿死后宝玉跟着王熙凤去铁槛寺,王熙凤心细,生怕宝玉有闪失,于是宝玉睡觉后,她把通灵玉收了起来,我们且看原文:

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

我们对照前文袭人塞玉一段可知,凤姐这次塞玉,应该也是伏笔无疑,伏哪一件事呢?自然是宝玉丢玉之事,那么宝玉丢玉之事如何跟王熙凤联系起来呢?后文另一处脂批给出了答案。

原文二十三回里,宝玉被父亲贾政叫到王夫人房中安排他和姊妹们搬进大观园一事,宝玉出来后,有这样一段文字:

刚至穿堂门前,只见袭人倚门立在那里,一见宝玉平安回来,堆下笑来问道:“叫你作什么?”

也就是说,宝玉已经到家,进了穿堂,看到袭人正在等候,宝玉“刚至穿堂门前”这句话之后有一句脂批: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

很多人不解脂批的这句话,凤姐扫雪拾玉到底指的是哪一段情节呢?不少人都认为是八十回后她被贾琏休了,被勒令做粗活,每天打扫庭院,恰好这时宝玉的玉丢了,于是被扫雪的凤姐捡到了。

但以王熙凤抓尖要强的本性来看,如果她被贾琏休弃,是不可能受此折辱的,而且她的判词里说的很清楚,是“哭向金陵事更哀”,即她最后可能是回了金陵。

如果我们结合铁槛寺凤姐塞玉一段,以及良儿误窃一事,就不难推断出答案,也许情节是这样的:袭人塞玉、凤姐塞玉,都是曹公为良儿误窃作的伏笔,良儿误窃通灵玉一事后,自知事关重大,不敢拿去卖或当,思前想后,最终只能选择无人之时把玉随便丢到一个地方。

此时正值寒冬,第二日下了一场大雪,宝玉醒来后不见了玉,袭人、晴雯等人都着急不已,王熙凤调动全府上下一起寻找,每人一把扫帚,把房前屋后的雪都扫净,务要把玉找到。

凤姐找到玉后,心里起疑,就询问宝玉、袭人等人,从袭人那里得知玉前晚就塞在宝玉褥子之下,于是凤姐怀疑出了家贼,就开始审问宝玉房里的丫头,结果良儿露怯,因此被发现,真相大白,最后被赶。

以上就是良儿偷玉的全部情节,也顺便解释了“凤姐扫雪拾玉”的情节,这并非一定是她亲自扫雪,她指派下人扫雪寻玉,也可以如此表达,至于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这段情节了,可能是曹公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时候拿掉了。

前八十回里,偷玉的应该只有良儿一人,但元春省亲一回,点的四处戏文里,其中第三出《仙缘》,有一句脂批,又交代了通灵玉之事,脂批曰:《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甄宝玉送玉什么意思呢?难道是宝玉的玉再次被偷了吗?我的理解是:八十回后,宝玉、通灵玉皆尘缘已满,通灵玉由甄宝玉送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彼时贾宝玉已到警幻处销号。至于为什么是甄宝玉送玉,不是贾宝玉送玉?这就是八十回后的情节了。


少读红楼


贾宝玉丢玉是九十四回的章节。玉本不会丢,但丢了,显然这里边有问题。个人觉得原因无外乎两个。


第一个,作者思路受阻,刻意安排贾宝玉偷玉。

我们知道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风格迥异。人物性格语言多有差异。虽然一直以来大家认可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书。但无论谁作的,必然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本就是双生的关系,如果按照前八十回的延续,完全没必要写出这种丢玉的情节。就像书中也写了,谁都知道这玉的重要性。再有贾宝玉房中谁会没事进入?里外都是人。根本不存在被偷的可能。要丢也只是贾宝玉去了外头还说的通。可贾家对这个玉视若珍宝,根本不存在轻易丢失的问题。

我认为,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就是因为后力不济,必须要创造特殊的情节而刻意安排了丢玉的情节,将贾宝玉弄的疯疯傻傻,好摆布所有人进行“金玉良姻”的安排。


第二,通灵宝玉丢失为自身“躲猫猫”。不存在被人偷的问题。

作者既然安排了通灵宝玉丢失,那么必然就要安排通灵宝玉怎么丢的。结果并没有。做了一个悬疑的情节,就是不告诉读者通灵宝玉去了哪里,也不可能被偷,那么宝玉通灵,自然是自己走失了。宝玉通灵,为了配合作者的安排,被失踪也说得通的。而且也只能这样。就好像甄士隐明明得道却不救女儿香菱一样,不是不能,而是不愿。通灵宝玉也一样自己躲猫猫,就是让贾宝玉疯癫了,好摆布“金玉良姻”!

综上,通灵宝玉“躲猫猫”躲的奇怪。而后面行文也很粗鄙,所有人动辄怀疑,动辄疑心,林黛玉突然一心只想嫁给贾宝玉,这次通灵宝玉躲猫猫也躲的特别奇怪。只能说作者刻意为之了。

君笺雅侃红楼,多岐为贵


君笺雅侃红楼


宝玉的这块玉,不是丢了,而是被献了。贾政等拿了它,和家族的命运做了交换。

为什么这块玉的价值那么大?北静王在秦可卿的葬礼上,点名要见宝玉,直言想看他的玉。问的第一句话是,这东西灵验吗?他不是对这块玉好奇,而是看中了此玉的用途。

后来,宝玉和王熙凤中了马道婆的道,一个道人来说宝玉脖子上的玉,可以救命。贾政马上拿了来,经过道人一番神操作后,果然灵验,救了他二人的命,这事肯定能成坊间盛传的话题。这瞬间解开了北静王心里的疑惑,贾赦能使手段要扇子,他一样会使手段要这块趋吉避凶的玉。

有人说这块玉是因为贾府管理不善,小偷横行,被偷走了。来分析一下这种可能性有多大。黛玉初入贾府时,宝玉就曾发疯要砸玉,贾母说,你杀人都可以,切不了坏了它。可见,大家是把玉当命根子看的。宝玉的玉,丫鬟中,只有袭人可以动,别人想动的机会都没有。袭人办事谨慎,服侍宝玉,更是十二分留神,她深知那玉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袭人在,玉就在。这玉被自家下人黑了的可能性极小。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贾政拿了这玉出去做了交换。因为那会贾府坏事缠身,第一是贾元春去世,贾府失去了大靠山。第二是贾政为官有错,被人参了,最后革了职。第三是王熙凤不断消费贾府的威望和权力,成了贾府的大漏勺。情况不好,贾政不得不自救,而北静王就是个真大腿。他趁机提条件,贾政只有服从。

贾宝玉的玉丟了后,上下出奇的安静,这太不正常了。平儿的玉镯丢了,就捅了马蜂窝。宝玉的玉要不见了,贾母第一个就不答应,怎么可能风平浪静呢?所以,这玉的去出,贾母必知。说丢,只是掩人耳目罢了。

可惜,红楼梦后面的部分丢了,也只好根据前面的零星线索,做个大胆推测,聊做谈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