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金融服务费”,是否合情合理?

去年是国内汽车市场颓势尽显的一年,但早在此之前经销商层面的困境就不是秘密。春江水暖鸭先知,汽车市场进入萧条期前,一部分经销商早已举步维艰,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又把金融服务费摆上了台面。

先表明一点:金融服务费在经销商层面是普遍存在的。作为经销商在购车人办理贷款时都会收取的手续费,是经销商赚取的费用一部分;费率和利率标准是经销商根据贷款金额和贷款比例定的,各地标准不一(即通过低利率办理分期贷款业务,经销商赚取服务费+利息,销售人员的业绩提成亦有部分源自于此)。当购车人选择贷款购车后,相关业务手续、金融贷款、后续审核及抵押登记等都需人工服务,可见金融手续费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

必须承认在当今车市萧条的国内,经销商的利润已从售车和修车转向金融保险及美容装潢等盈利点,单靠售车和修车的盈利方式已很难走通,经销商夹在车企和消费者之间,生存压力极其巨大。“车企压库”、“同城低价竞争”、“金融利率高”、“亏本卖车”实为屡见不鲜,尤其是告别十年前供不应求的供应局面后,经销商经常陷入自由资金不足、银行锁紧不放贷,从而使用车企的金融公司贷款进货,陷入销售压力过大导致经营亏损甚至崩溃的死循环。

由此可见,经销商的转变可以说是迫不得已。总体而言经销商的优惠和金融贷款密不可分,即车型的优惠幅度和是否接受金融贷款有关,这也和经销商普遍盈利困难、生存压力大的行业现状有关。

比较国外经销商,国外的经销商生存环境普遍优于国内,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国内经销商的建店标准高于国外,投入也比国外高几倍,日常运营和人力成本费用巨大;二是国内以GDP定产,国外以销定产,出现车企强迫经销商进货压库的现象不足为奇,导致经销商资金可能断裂。


备受争议的“金融服务费”,是否合情合理?


当然在本次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中,可以看到该经销商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如不交金融服务费不给办理后续业务,收取金融服务费后未开发票、转入私人账户等,可见虽然收取金融服务费合理合规,不过在收取金融服务费的具体操作上,行业还需进一步规范。

日前事件女车主已和西安奔驰利之星达成换车补偿协议,此事暴露出监管部门、车企和经销商三者之间的漏洞。

银保监会近日重申,汽车金融公司在提供服务时收取费用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监管规定,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国家应加大监管力度,之前在实际监管中存在一些疏漏和疏忽,导致行业并未彻底规范。

车企在这一过程中,有责任采取措施规范经销商的行为,除定期做金融业务合规和操作培训,必要时采取暂停销售运营资格甚至终止授权的严厉措施,保障消费者的相关权益。

经销商作为消费者的直接接触对象,更应对收取金融服务费等费用提前告知消费者,对金融服务费的服务内容详细告知和标注,开具发票,并严禁不交金融服务费不给办理后续业务的“绑架式服务”。

金融服务费广受关注,折射出行业的兴盛和低潮,相信会催生一次行业改革;只有在制度上确保经销商良好的生存环境,明确行业规范,才能产生连锁效应带动汽车行业良性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