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打下北京城時,擁有百萬,如何被清軍打出“恐清症”的?

Amber955


李自成原本只是一個小驛站的驛卒,但是由於明末的驛站制度有很多弊端,崇禎帝在登基後就對驛站進行了改革,精簡了驛站,李自成也因丟失公文被裁員了。下崗的李自成被迫走上了起兵的路,雖然最後他成功滅亡了明朝,但他的創業之路卻頗為不順。

明朝再怎麼說也是立國兩百多年的王朝,軍隊還是有一定戰鬥力的,雖然打不過滿清的騎兵,但打打李自成的農民軍還是綽綽有餘的。李自成最慘的時候軍隊被打的七零八落的,自己也只帶了幾個人逃亡,但他每一次都能絕處逢生,重整軍隊。以至於到最後攻入北京時,已經坐擁百萬大軍了。可就是這麼有實力的李自成,為何滅亡明朝後卻被滿清打的一敗塗地呢?

首先就是因為吳三桂投降了滿清,使得滿清實力大增。李自成在攻下北京後就率領十萬大軍去攻打山海關,並與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打了一仗。吳三桂的軍隊不是李自成的對手,眼看吳軍就要落敗了,吳三桂無奈之下只能向多爾袞投降,並放清軍入關南下。滿清收納了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後底氣十足,雖然加上自己的軍隊滿清也不過擁有三萬餘人的隊伍,但是就憑藉這三萬人,李自成也打不過滿清。

要知道雖然李自成軍隊人數眾多,但都是些烏合之眾。李自成是農民出生,他知道百姓需要什麼,所以憑藉一句“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就能俘獲眾多百姓的民心。有許多走投無路的百姓也加入了李自成的部隊,導致李自成擁軍人數激增,很快達到百萬之眾。但是這幫人大都是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農民,與滿清軍隊的實力相差過大。

而且滿清也不是草包,八旗軍屢次把明軍擊敗,早已經成為一支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騎兵部隊了。加上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對付李自成農民軍沒有多大的壓力。如果八旗軍真的連李自成的農民軍都打不贏,那滿清也不會入主中原最終統一天下了。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李自成的核心團隊水平不高。李自成是出身農民,他的核心團隊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的小農意識太嚴重了,而且沒有問鼎中原的野心,只想著割據一方,做自己的土皇帝。在攻入北京城後,農民軍立刻被自己沒見過的豪華都城所吸引了。雖然李自成下令讓士兵對城內事物秋毫不犯,但是一幫農民有多少人能控制住自己的慾望,很快他們就大肆搶掠錢財了,根本就沒一點要重振山河的意思,一味地燒殺搶掠,與強盜土匪何異?

對於明朝文武大臣李自成也沒有做到重新任用。反而還將他們拘禁起來勒索錢財,致使局面失控,民心盡喪。李自成最終會失敗也是因為隊伍中沒有戰略眼光長遠的謀士,這也不能怪他,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劉邦、朱元璋之流。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的消息傳回北京後使得城內人心惶惶,明朝官員紛紛逃亡南方,李自成在過了把皇帝癮後也是匆忙撤出北京,此時距離他攻入北京城也不過才42天而已。多爾袞趁機一路南下追擊大順軍,李自成的百萬大軍瞬間土崩瓦解,自己也在1645年被鄉民誤殺。

李自成的失敗是必然的,他跳不出農民的格局,沒有君臨天下的氣魄,就是給他再多軍隊,他也無法將軍隊實力全部發揮出來,等待他的只有失敗身亡。


風塵講歷史


1.擁兵百萬不代表人人皆精銳

李自成從陝西起家,輾轉中原各省,多次突出明軍重兵合圍,在攻克開封、洛陽,打敗孫傳庭以後,勢頭日盛,於1644年在西安稱帝。此時的李自成以明朝西北邊軍為主力,吸收匪盜、囚徒、農民,裹挾大量隨軍家屬及普通流民,像蝗蟲一般席捲北中國。李自成的軍事思想很簡單,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官軍發現所謂的農民軍主力,不過是一群少數拿著繳獲的明軍裝備的降卒,夾雜大量手無寸鐵、毫無戰鬥力的普通流民——他們只為了一口飯吃才跟著闖王混的。



當然,李自成也有自己的精銳,那就是由西北邊軍為班底的騎兵,這幫人由於朝廷不發軍餉而叛變,在與蒙古人的戰鬥中積累一定的軍事經驗,李自成對他們極為看重,給予最好的裝備,甚至一人配兩三匹馬,以便快速機動、穿插襲擾,頗有蒙古騎射手的風格。所以李自成的大順軍,戰鬥力對於數量處於劣勢的官軍,還是有一定優勢。但即便是這樣的精銳,總數也不會超過四萬人。

在拿下太原以後,李自成由大同、宣府向北京開進,然而在寧武這座小城,遭到明將周遇吉的頑強阻擊,激戰十餘日,最終明軍因人數、糧食、彈藥耗盡而失敗,但李自成也因此付出了損失七萬人的代價,甚至動搖了其東進京師的信心,因此才有了城下議和,請封“西北王”的想法。



因此大順軍的戰鬥力可想而知,遇到軟柿子就捏,但遇到硬骨頭就徹底沒轍,除了人海戰術,恐怕大順軍對明朝官軍並不一定有絕對優勢。

據《懷來縣誌》記載:“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五日闖賊入懷來,十六日移營東去,是年凡賊所經地方,皆大疫,不經者不疫。”鼠疫,這種折磨大順軍,以及華北各省的瘟疫,隨著軍隊作戰不斷蔓延,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大明劫》片中有直觀的演繹。然而鼠疫桿菌卻討厭馬的氣味,這也是滿清入關以後,鼠疫卻沒有影響清軍的原因。由此看來,瘟疫進一步摧毀了中原的抵抗勢力,清軍從此一騎絕塵。

2.一片石戰役的失利重挫了大順軍的信心

李自成驛站小卒出身,格局並不大,時常抱有守成的想法,儘管大順軍一路攻城破關,明軍也望風而降,但李自成還是將大部分兵力分散在陝西、山西一帶,為防情況有變,可以退回潼關自守,所以大順軍進攻北京的兵力在二十萬左右。加上在寧武的損失,以及駐守北京的老弱病殘,李自成率部到山海關討伐吳三桂的兵力大致在六萬左右,這六萬也是大順軍最強的戰力。但顯然,李自成對關外虎視眈眈的滿清重視不足,也忽略了山海關的重要性,他自信地以為,以他一路所向披靡的勢頭,拿下山海關只是時間問題,歷史的氣數在他這邊,山海關不過是大一點的寧武城。

可是越是自信滿滿,遭遇挫敗也逾是沉重。駐守山海關的是明末最後的精銳關寧軍,總兵是與滿清打了十來年交道的將星吳三桂,如果只是野戰,關寧軍的四萬兵力顯然無法與大順軍抗衡,但缺少新式火炮、攻城器具的大順軍要拿下大明王朝傾盡心力設計的天下第一關,李自成未免太過自信了。招降的唐通、白廣恩部像切菜一般被關寧軍掃滅,並沒有引起李自成足夠的注意,他深信,憑藉他歷經百戰的大順軍,手握朱家太子和吳家老父、愛妾,吳三桂會明白利害而歸降的。



事實證明,李自成不了解吳三桂的性格,更不瞭解關外那支17世紀東北亞最強的軍事力量的實力。此時的多爾袞正率滿、蒙、漢近6萬八旗軍日夜兼程開赴山海關,由於步兵、炮兵速度慢,所以第一時間到達山海關城下的是清一色的騎兵,然而這就夠了,這些彪悍的騎兵蹂躪了大明遼東防線近半個世紀,是李自成以及他手下的原西北邊軍無法想象的。多少大明精銳在八旗鐵騎下化作冤魂,薩爾滸、廣寧、松錦一系列大戰,宛如屠殺一般,是女真人的強悍極大地削弱了大明官軍的實力,才給了李自成、張獻忠等一眾花裡胡哨的農民軍絕處逢生的機會。



於是,1644年四月底,山海關一片石,正當大順軍與關寧軍酣戰之際,吳三桂悄然開關降清,六萬八旗軍如入羊群,迅速將李自成的大順精銳秋風掃落葉一般消滅,李自成本人,包括大將劉宗敏都因此受傷。隨後大順政權土崩瓦解,倉皇撤離北京,吳三桂為報仇,與清軍瘋狂追擊,上帝徹底放棄了李自成,大順軍由勝利者迅速轉為被追殺者,劇情變換太快像龍捲風,在農民軍的心裡久久不能釋懷。

3.退出北京後的戰略錯誤導致疲於奔命

李自成退出北京後,迅速將主力龜縮於陝西潼關一帶,企圖割據自守,這也印證了他瑕疵平庸的戰略觀念。戰略上的失利,以及一片石戰役的膽寒,從山西到河南廣大地區的大順軍,陷入無組織無領導的狀態,要麼自發抵抗,要麼被當地團練圍攻,所謂兵敗如山倒,清軍一路陷太原、長治,很快就將大順軍壓縮到西北一角。



從後來的抗日戰爭可以知道,盧溝橋事變以後,日軍進攻山西,閻錫山不惜一切代價在大同、忻口一帶布重兵防禦,正是依託山西北部山地地形,儘可能削弱日寇機械化部隊的機動性和鋒芒。然而李自成卻一心南逃,企圖憑潼關天險堅守,放棄了廣大空間依次抵抗的有利條件。

清軍分兵兩路,一路由阿濟格率領吳三桂、尚可喜等軍由大同向榆林進兵,然後從陝北南下西安;另一路由多鐸率領孔有德、耿仲明等部從河南懷慶攻擊潼關,成兩面夾擊之勢。李自成自知大勢已去,在清軍憑紅衣大炮攻下潼關以後,其又開始了流亡旅程,只不過這次真的“氣數已盡”,在湖北九宮山查看地形時被當地民兵團練襲擊身亡。

小評:大順政權以流民為主體,儘管推翻明朝,但依舊沒有改變烏合之眾的本質,其上層領導,無論李自成、牛金星,均是社會底層出身,在長期的起義中,並沒有吸收士紳、地主的加入和支持,其建國建軍綱領也十分原始,對付行將就木的明朝來說,尚可以眾人推牆,但遇上強勁的滿清貴族和強悍的女真騎兵來說,便毫無優勢可言。



因此,李自成自身的領導力不足,導致被清軍挫敗以後自信心大大受損,退出北京後戰略失當,一味避戰,既放棄了晉北的有利地形,又又無法找出應對騎兵的方法,加之靖康之恥,以及皇太極多次破關擄掠在北中國普通民眾心中留下慘痛的心裡陰影,於是“恐清症”由大順高層向底層不斷蔓延,最終導致了大順政權的覆滅。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要等到戰神李定國的出現才告破。


春秋正義


冷兵器時代,只有愚蠢的人才會擁有100萬大兵!孩子,你這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呢。你知道擁兵百萬是什麼概念麼?如果這些是正規軍,你治下的百姓,需要20個人才能夠供養這樣一個正規軍人,因為軍隊執勤不僅僅要耗費口糧,更多的是軍械、甲冑、營房、馬匹、車輛、犒賞、軍餉、醫療……而這些都需要冗餘備份,否則一旦有了損失,補充新的兵員,你讓他們拿燒火棍上戰場?這就是需要2000萬基礎人口。這還只是普通的步兵,如果是有10萬騎兵+數萬弓兵,這樣的基礎人口就要翻番,皇帝都表示養不起啊。

如果是地方團勇,1個士兵也得需要10個老百姓供養,你控制區的人口起碼得1000萬。這樣的團勇,戰鬥力堪輿。


而李自成第二次出山,西北地區已經是災難連年,經過多年的起義、鎮壓、再起義、再鎮壓,已經是赤地千里,餓殍遍野,哪裡還能夠擁有數千萬人口供養百萬軍隊?實際上,李闖義軍中能夠真正上戰場衝鋒陷陣的不足10萬,其餘都是民夫、家屬、趁火打劫的、看熱鬧的,這樣的人越多,戰鬥力就越差,因為軍隊或可能要分兵保護這些人。

這些家屬親友團,基本上沒有紀律可言,拖家帶口,行動遲緩,牢騷怪話,隨意搶劫,遇到戰事,基本上就是站在一邊吃瓜的份,看到兩軍拼殺,跳著喊一聲好,遇到我軍不利,奔走大呼小叫,己方兵還未敗,轉身撒腿就跑……


他們的對手:吳三桂和多爾袞,兩個本來是仇敵,互相打打殺殺十幾年,他們是在馬背上征戰多年的正規鐵騎,號令嚴明、進退有序、器甲精良,遇到農民軍,基本上都能以一當十,故此,當李自成驅趕著號稱40萬的大軍前來收復山海關,等於羊入虎口,一開始吳三桂還被壓的透不過氣,那是因為自己膽怯,猶疑不定,到了後來,多爾袞出現在後方的時候,就沒李自成什麼事了。

沒有上過戰場的人,總以為人多就可以膽肥,可以目空一切,歷史多次證明人多往往是致敗的重要因素,因為不能夠協調統一,導致互相觀望、互相掣肘,甚至互相拆臺。


就算你擁有百萬雄兵,也不可能用繩子拴著,步調一致,排著方陣,以排山倒海之勢碾壓敵人,因為地形不能夠讓你任性,遇到山澗、河流,你就得打亂隊形,百萬雄兵,後勤壓力也是恐怖的,後面至少要跟上500萬健壯民夫……


多讀書,多思考,莫輕信,勿妄言!


諸葛小村姑


1.沒有制度約束2.沒有信仰3只有初級觀念,迎了闖王有飯吃。4,後金是剛什起的太陽,狩措民族勇猛,大明落日殘陽,民不聊生,不打餓死,打了還可能不死,再說明末的兵吃空餉很多,人不滿員,戰鬥力不能比,後金則在皇太極帶領下目標一統中原,闖王最大理想也就封個王,手下大多小民思想,得個官就行戰鬥力肯定低。




中國土地一寸不能少


對此,古人作過很生動的描述: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就是一群饑民暴動一個城池之後,裹協更大一群饑民,然後撲向另一個城池。如此循環下去。


經海山


攻守之勢轉變了。起義的時候,李自成作為進攻方,是有主動權的。李自成手下兵力不少,雖然大部分是烏合之眾,但是明朝軍隊的戰鬥力也不強,並且明朝內憂外患,主要精力都在防備滿清,而且前期李自成集團目標一致,大家都有相同的利益需求,自身政策也能贏得民意,具有相當廣泛的群眾基礎。當李自成攻下北京後,需要防守城寨,而且大肆分封手下,導致手下爭權奪利,完全就是一盤散沙,此時的滿清正是兵強將廣的時候,所以李自成根本沒法和滿清打,輸得多了,自然而然的就有心理陰影了


手機用戶10236553606


李自成主要是沒有把革命進行到底。發生內亂,導致最後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