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醫堂】“鄭氏無痛鍼灸”唯“快”不破

晉醫堂——網羅三晉名醫,展現晉醫風采,挖掘晉醫絕活。

本期晉醫堂請到的是太原市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鄭廣玉,鄭氏呼吸平衡針法創始人,鄭氏無痛微刺療法創始人。


【晉醫堂】“鄭氏無痛針灸”唯“快”不破


鄭廣玉,太原市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主治中醫師,從事臨床工作20餘年。山西省康復委員會委員,山西省腹針委員會委員,山西省針灸學會名老中醫專業委員會委員,太原市基層衛生協會中醫專業委員會委員。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著有由鄭廣玉編寫凝聚鄭氏四代中醫針灸臨證心得《實用針刺手法大全》和 《急症針灸療法》等著作。山西省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家族四代行醫,11歲起師從其母親田培蘭(全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山西省著名針灸專家)學習針灸,後師承師懷堂等針灸名家。鄭氏呼吸平衡針法創始人,鄭氏無痛微刺療法創始人。“鄭氏無痛針灸”顛覆了傳統的針灸方法,特點是進針快,疼痛輕。在此基礎上,鄭廣玉運用“鄭氏無痛針灸”技藝,集四代家族臨證經驗結合自己臨床體會逐步形成了“鄭氏微刺循經刺法”及“鄭氏針刺顯效穴”,對於頑固性面癱、複雜性失眠、半身不遂、眩暈、牛皮癬、慢性神經性皮炎、頑固性頸肩腰腿病以及婦科雜症都有針對性治療方法。“鄭氏無痛針灸”對於亞健康、更年期、面部色斑、體態調節、面部微絡美容,也有針對性治療方案。  


【晉醫堂】“鄭氏無痛針灸”唯“快”不破


金庸武俠迷都知道一句經典名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殊不知,“快”也是針灸針法追尋的真諦。“鄭氏無痛針灸”顛覆了傳統的針灸方法,它講究的就一個“快”字。

“呼氣,吸氣,放鬆,別緊張。”一位患者有腰腿疼的毛病,鄭廣玉一面安撫患者,一面將手中的銀針扎進患者腰間一處穴位,邊扎邊問:“怎麼樣?疼嗎?有感覺嗎……”患者說:“扎的時候沒覺著疼,現在有酸、麻、脹疼的感覺……”“好,有這種感覺就對了。”鄭廣玉一番話,讓患者心裡有了底。


【晉醫堂】“鄭氏無痛針灸”唯“快”不破


找鄭廣玉針灸的人有一個共同感受:進針不痛。對此,鄭廣玉說:“來這裡就醫的患者,大多此前曾四處求醫,最後才選擇了針灸。他們大多對針灸有恐懼感,如果醫生水平不過關,讓患者感到難以忍受的疼痛,很有可能讓患者拒絕之後的針灸治療,耽誤病情。所以,好的針灸醫師,一定要有好的針法,讓患者在接受針灸治療時,進針時不痛,針入身體後有酸、麻、脹疼的感覺,這樣才能達到針灸的效果。

鄭廣玉,家族四代行醫,母親田培蘭是全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山西省著名針灸專家。鄭廣玉自幼隨祖父、姥爺行醫診病,11歲起隨同母親開始診療患者,臨床已有三十多載。無論是他的醫術還是醫品都是被人們口口相傳,很多患者慕名而來,有時甚至是一個家庭組團來治療。來這裡的患者都是久聞“鄭氏無痛針灸”之名。


【晉醫堂】“鄭氏無痛針灸”唯“快”不破


鄭廣玉介紹說,“鄭氏無痛針灸”顛覆了傳統的針灸方法,它講究一個“快”字,即針進入體內一定要迅速。而且,針進入人體迅速,疼痛感也會減少。很多人為什麼拒絕針灸,就是因為特別痛。鄭廣玉認為,現在這種針灸方法既能夠做到無痛,又能夠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23歲的面癱患者小云(化名)經朋友介紹找到鄭廣玉接受治療一年,她在3歲的時候由於中風導致面部癱瘓,當年治療不及時留下了後遺症,面部幾乎沒有表情,連最基本的抬眉和閉眼的動作都完成不了。小云說不疼是假的,肯定疼,但是就那麼一下,針扎進去就不疼了。以前說話上嘴唇是不能動的,眼睛也閉不上。現在說話上嘴唇不僅能正常活動,眼睛也能閉上了。

類似病患實在太多,舉不勝舉。“鄭氏無痛針灸”改變了患者對針灸的傳統看法,口口相傳之下,久而久之醫院裡門庭若市。與此同時,鄭廣玉連續兩年被評為山西省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和太原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在2008年,鄭廣玉隨太原市衛生局援川小分隊趕赴汶川援助當地醫療,獲得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稱號。


【晉醫堂】“鄭氏無痛針灸”唯“快”不破


鄭廣玉運用“鄭氏無痛針灸”技藝,集四代醫家之經驗和自己臨床體會逐步形成了“鄭氏微刺循經刺法”,而且根據現有針刺穴位結合臨床實踐經驗,發展了“鄭氏針刺顯效穴”,對於頑固性面癱、複雜性失眠、半身不遂、眩暈、牛皮癬、慢性神經性皮炎、頑固性頸肩腰腿病以及婦科雜症都有針對性治療方法。

據介紹,“鄭氏無痛針灸”技藝主要有針灸心法和針灸手法兩部分。《鄭氏針法心法》集合天地人合的道家思想,體內體外行,針道即人道,手法即心法,一二為合,合二為一,指力運氣,其力集於指尖,而運行於針,施法於肌膚,速刺於脈絡。淺刺間行氣得氣於患處,使患者在鬆弛中無痛間起效。吐納調整補瀉,呼吸調節針法,隨患者身體情緒合成一體。《鄭氏針灸手法》的原理是:輕取皮下,快速進入,微刺入經絡,補瀉一體,深淺三分,無痛入肌膚,呼為柔放,吸為滋長,吐納入表裡,旋收沉入,捻提舒展,手法配心法,指勻點刺,刺放自然,五指應五臟,日以調陽,夜以滋陰,針法入陰陽,內調臟腑,外養肌體,老幼皆適宜,病乃氣血,根乃脈道。

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徵,是基於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2006年,針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鄭廣玉說山西中醫歷史悠久,山西的針灸在全國也是處於領先地位。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對中醫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和人們就醫觀念的轉變,針灸的方法簡便、副作用小、見效快等優勢明顯顯現出來,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而針灸這門傳統中醫藥技術,愈發散發出它的獨特魅力。“神奇的中醫針灸技術需要傳承,更需要新一代的針灸醫師不斷研究探索,開發其更廣闊的治療領域,自己願意為此而努力!”鄭廣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